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护士总数达到550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8人,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
《规划》指出,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护理服务供给与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我国护士护理群体主要在医院提供服务,而护理院提供的护理服务相对较为简单。但随着社会发展及人口结构变化,此处所指出的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主要在于老年护理服务及安宁疗养服务等需要高质量、体系化护理的短板。
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60岁以上人口接近2.64亿,占总人口的18.7%,对护理服务特别是老年护理服务提出迫切需求。老年护理服务,不仅包含照顾失能老人,更需要结合老年人多发慢性病照护需求等建立全面的护理体系。因此,为了有效增加老年护理服务供给,在《规划》的补齐护理短板弱项这部分,提出加快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最重要的两条是,根据辖区内老年人群的规模数量、疾病特点、医疗护理需求等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增加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机构和床位数量;对接失能老年人迫切需求,加快发展居家医疗护理服务和长期照护,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积极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护理、日间护理服务等。
如何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对于患者与其家人都有着重要意义,更是社会发展与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我国在终末关怀、安宁疗养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21年,我国死亡质量在全球81个国家与地区中排名第56位。中国抗癌协会安宁疗护专委会首届主任委员、湖南省肿瘤医院院长肖亚洲坦言,目前我国安宁疗护服务供给在“量”和“质”上均存在不足,截至2018年,全国设有临终关怀部门的医疗机构仅2342家,地区、机构间在发展上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回应社会护理需求,补齐短板,主要在于解决护理人力及机构资源的结构化供给不足,为需要高质量护理服务的老年护理、安宁疗养等需求得到满足。
《规划》提出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并优化护理资源布局,此举主要针对护理人才的高质量供给与需求匹配。无论是老年护理还是安宁疗养,需要的都是通过专业培训的专业人才,例如,英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在高校建立安宁疗护、老年护理相关专业和学位。“十三五”时期,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34人,全国医护比提高到1:1.15,医护比倒置问题进一步扭转;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超70%,护士队伍学历素质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通过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提高,护理工作才能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那么,优化护理资源布局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因其主要在于结合人口结构变化、疾病谱特点及群众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健全覆盖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稳定期照护、终末期关怀的护理服务体系,这都需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在增加护理服务供给方面,《规划》提出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盘活资源,将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护理中心等措施。我国的社区医院目前承担了部分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的职责,但专业未能完全匹配,亦未能完全满足社会护理需求。在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尝试将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护理中心,并匹配包括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将可更精准地令供需得到匹配。
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与机构转型,有助于解决结构性供给不平衡,让社会的护理需求,尤其是老年护理与安宁疗养需求得到满足,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福利,实现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