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中国这十年”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公布数据: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5万元 增速快于经济增长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5月13日        版次:GA04    作者:宋凌燕

  南都讯 2012年以来,中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比2012年增长近八成,增速快于经济增长。5月12日,在中宣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公布上述数据。

  胡祖才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一个都不掉队”成为全面小康的标志性成就。

  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比2012年增长近八成,增速快于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显著缩小至2.5:1。

  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超过4亿多人。体现社会品质和消费升级的恩格尔系数,按联合国的标准,我国的人民生活已经进入相对殷实富足阶段,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超过37辆,比2012年翻了1倍还多。

  同时,住房条件也显著改善,城镇棚户区改造3961万套,惠及9000多万居民。老旧小区改造惠及2000多万户,1.8亿左右的农村人口进城成为城镇的常住人口,享受更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公共服务全方位普及普惠。这十年,农村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教育水平得到了历史性的提高,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明显缩小,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超过了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大幅提升至88.1%,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阶段,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年。

  国家发改委:不搞“碳冲锋”不搞运动式“减碳”

  “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同时,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相当于少用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29.4亿吨的二氧化碳。”

  5月12日,“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介绍了上述数据,并表示未来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目前8500万千瓦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胡祖才介绍,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从14.5%提升到25.5%,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成效显著,煤电超低排放机组规模超过10亿千瓦,能效和排放水平全球领先。

  据悉,在节能减排方面,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相当于少用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29.4亿吨的二氧化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下降超额完成了自主贡献目标。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可以实现的。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盯‘双碳’目标不放松,不搞‘碳冲锋’,不搞运动式‘减碳’,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双碳’工作。”胡祖才说。

  央行: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近16万亿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本外币的绿色贷款余额已经接近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位。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三大功能正在显现,五大支柱也初步形成,在支持中国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陈雨露表示,中国的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截至2021年末,中国本外币的绿色贷款余额已经接近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位。2021年,中国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超过了6000亿元,同比增长了180%,余额达到了1.1万亿,这在全球也是居前列的。

  陈雨露称,我国已构建了国内统一、国际接轨、清晰可执行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绿色债券的支持项目目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环境权益融资工具》《碳金融产品》这四项国内外非常关注的绿色金融标准已经正式发布。另外,中国还与欧盟联合发布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标志着中外绿色金融标准正在逐步趋同。

  在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方面,陈雨露介绍,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部分金融机构已经试编制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并且试点开展了碳核算,为未来适时在全国推广积累了经验。

  据悉,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方面,2021年,人民银行担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合主席,牵头起草了《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和《G20可持续金融综合报告》,这两个文件都已经获得核准。另外,中国央行还参与发起设立了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这个网络正在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平台之一。”陈雨露说。

  ◎科技部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里普遍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让更多的青年科学家当领军、挑大梁。另外,还赋予科学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人员从繁琐的、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脱出来。——科技部副部长李萌

  ◎金融机构经营的韧性和抗风险的能力明显提高。比如,2021年末,处于安全边界内的中国商业银行资产的占比为98.9%,其中24家大型商业银行的评级一直是优良,部分银行主要经营指标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发挥了金融体系“压舱石”的关键作用。A股市场经受住了多轮次、多因素外部冲击的考验,债券市场有序打破了刚性兑付,总体平稳运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

  成绩单

  全面脱贫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人民生活水平

  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比2012年增长近八成,增速快于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显著缩小至2.5:1

  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超过4亿多人

  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超过37辆,比2012年翻了1倍还多。

  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城镇棚户区改造3961万套,惠及9000多万居民

  老旧小区改造惠及2000多万户

  1.8亿左右的农村人口进城成为城镇的常住人口

  公共服务全方位普及普惠

  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大幅提升至88.1%

  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阶段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年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

  超过85%的县级医院具备二级医院服务能力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7.9岁,位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社会保障网全方位织密织牢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7.9亿增加到10.3亿

  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由5.4亿增加到13.6亿,报销比例持续提高

  居民医保的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610元,惠及10亿城乡居民

  开放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2012年,中国的货物+服务贸易总额为4.4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

  2021年,货物+服务贸易总额增长到6.9万亿美元,连续两年全球第一

  双向投资稳居世界前列

  去年中国吸引外资达到1.15万亿元人民币,比2012年增长了62.9%

  从2017年以来,中国吸引外资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二

  对外投资流量稳居全球前三位

  自贸区、自由港建设开新局

  2013年,上海设立第一个自贸试验区

  到今天全国共设立了21个自贸试验区

  向全国复制推广了278项制度创新成果。

  21个自贸试验区占全国国土面积不到4‰

  但贡献的进出口额占全国的17.3%

  吸收外资占全国的18.5%。

  2018年,海南自贸港建设启动,

  迄今已经推出了12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

  制度型开放方面加快推进

  2013年,中国推出自贸试验区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当初有190项,到今天只有27项。

  2020年,中国实施了新的外商投资法,开启了一个新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

  自贸区提升战略实现新突破

  中国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数在过去十年由10个增长到19个,增长了近1倍。

  中国和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中国全部贸易额的比重由17%增长到去年的35%。

  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2014年,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21个成员达成了《APEC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为亚太地区建设高水平自贸区描绘了蓝图。

  采写:南都记者 宋凌燕 实习生 王玮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