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晨
白鹭安家
2021年11月29日,广州本地一份报章的头条通栏总标题是:
《河涌清且浅 白鹭喜安家》
这是一篇图文并茂的整版报道。其中一个小标题是:《猎德涌:低碳治水新理念 白鹭河涌好安家》,其中写到白鹭进城,写到“它们时而在空中盘旋,时而在水中觅食,时而停在石头上梳理自己的羽毛,在CBD的高楼大厦间,一群鹭鸟怡然自得地生活着……”
我此前就已经注意到有报道白鹭光临大广州。从这一次报道可见,白鹭已经不再是“访客”,而是已经“入籍”大广州!
我不知道先后是否同一位记者的报道,但是可见都不是空话,把“白鹭进城”当作改善城市自然环境的一个活生生“指标性”可目击现象看待,大可以借网上言“点个赞”!
人们眼中的白鹭
《孝经》够古籍资格了,《孝经》上说:
德至鸟兽,则白鸟下矣。
这是说古人把白鸟视为祥瑞之鸟,认为人有德于鸟兽,白鸟才会来到。我以为人之有德于鸟兽,这个“德”,首先就应该是注意保护鸟兽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只有这样,它们才会翩翩而至。看来这句象征性提醒式论述,也蛮科学。
再举后汉一次改元事件中,两位名人如何看待白鹭为例:
后汉桓帝刘志的第2个年号是元嘉(公元151—153年),史书上说,那是因为阳羡人谈合,献给刘志一只白鸟。书上还说是那只白鸟,“皓质洁映,有若辉璧”,即洁白亮丽得如同光闪闪伏在那儿的一大块会喘气儿的碧玉。刘志相信这是老天把一种祥瑞赐给了他,便乐颠地赶快改用了“元嘉”这个年号。
那年我应朋友之邀访问宁波,在宁波另一位朋友家,见到白鹭何止进城,还大大方方不请自到来他家做客。我见它站在他家的摩托车上,借摩托的照后视镜自我欣赏着。
我问朋友:“它会不会造害什么?”
他笑笑说:“不会。它常来常往,是熟客。”
接着他谈到宁波也是一座十分重视绿化的城市,宁波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当不错,知道加强城市自然环境保护也是当今头等大事之一,再说让一个城市越来越美丽,也首先是城市居民自己得益。
白鹭啊,白鹭
据我所知,鹭类是一个大家族,共有61种,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中国的鹭类也有21种之多。
世界上最大的鹭,是非洲的巨鹭,体长1.5米,外形大如鸵鸟。
次大的鹭,是美洲的大蓝鹭,体长1.3米,也还是鸵鸟般大小。不过它们再大也是飞鸟,少不了要比地上走的鸵鸟身材窈窕秀丽。
在许多大鸟中,鹭类和人们的关系密切。我国有好几个城市,因为绿化好,景色优美,招来许多白鹭进城栖息。东海之滨的著名海岛城市厦门,有一个别称就是鹭岛。
白鹭和人们关系密切,多半是因为它对人们没有什么损害,倒是能给城市人民带来欢乐,而且是一种在大城市里难得的对大自然的享受。即便是丽日蓝天,仰望着那高高的“一行白鹭上青天”,不亦乐乎!
白鹭那身洁白的外衣,古人称之“皓质洁映,有若辉璧”,今人大都不那么文绉绉了,也自会感受到一种亲切的直观美。白鹭飞到城市内外的水域,扑食小鱼小虾,不糟蹋农民的庄稼。白鹭在树上栖息,静静地飞来飞去,也不大声呜叫,不会扰人烦恼。春天,白鹭在大树上做窝,产卵,繁育后代,是大自然一片生机中的一角。
隋代诗人杨师道,有一次随皇帝老倌出行。皇帝老倌途中见到有白鹭随着御辇飞来飞去,于是“自我感觉良好”,命杨师道作一首咏白鹭的诗,杨师道的这一首诗是:
桂树春晖满,巢鸟刷羽仪。
朝飞丽城上,夜宿碧林陲。
背风藏密叶,向日逐殊枝。
仰德还能哺,依仁遂可窥。
惊鸣雕辇侧,王吉自相知。
鹭类的一大特点是特喜欢群居。不同种类的鹭,可以把巢建在同一棵大树上,彼此相安无事。白鹭栖息于农村也栖息于城市。我的老友张天来,1950年我国开群英会,他是唯一的以《光明日报》记者身份出席的英雄人物。1997年他就在香港街头一株大树上见到栖息有一群大白鹭。
在香港郊区,他也看到农民下水田,也会是“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白鹭就站在水田里陪伴着相安无事。他都拍了照片收入他著作的书中为插图。他说见到这种人和鸟的和谐相处其乐融融久久不忍离去。
我与这位同年老友,同在《光明日报》当记者时,为迎接开国25年国庆,曾奉命一起去东北进行上头指定的两项采访。为推动我国加强环境保护,他离职休养后还仆仆风尘于全国各自然保护区,写了几百万字,有大开本6大本的图文并茂专著出版,他都远道寄给了我。
他到安徽皇甫山自然保护区采访,见到那儿的一片阔叶林中有几万只鹭。除了大、中、小3种白鹭,还有夜鹭、池鹭、牛背鹭等。他站在一处树林里,仰望一株大树上的10个左右几种鹭的鸟巢,一时思及往事……他为鹭的团结和睦感动不已。
(2022年4月3日于南海大沥泌冲村广东泰成逸园养老院。)
苏晨,作家,出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