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圳少年”古慧晶和她的小伙伴们

“我们不当网红,想做中国红”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12月29日        版次:GA05    作者:张一鎏

  正在维修汽车的17岁深圳女生古慧晶。

  核酸检测员李秀萍。

  海军退伍女兵林思昭。

  夺得化学马拉松竞赛 全球第一的余楚健。

  临近岁末,寒潮伴随风雨,在赶赴广州参加《大美南粤——做新时代的文明人》彩排现场的巴士上,17岁的深圳女生古慧晶裹紧了身上的厚毛衣外套。但即将过去的这一整年,对她来说,却太“热”了。

古慧晶向南都记者介绍了她最近的日程安排:作为“圳少年”代表之一,和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战线代表一起发出文明倡议;在深圳网络文明大会上收获“2021年深圳年度人气好网民正能量故事”大奖;和一群香港少年参加《约会2049》节目;完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少年中国说》演说秀;月底参加湖南卫视“年获”节目的录制;明年1月初参加北京卫视年终盘点……

时间拨回到今年4月,作为鲜有的汽修专业女生,古慧晶在广东省职校生专业技能大赛汽修组夺得一等奖,成为全省第一个参加此类赛事并夺冠的女生。两个月后,古慧晶在媒体庆祝建党100周年创意策划“最潮中国观 看我圳少年”中接受采访,一下子火爆网络:多次上榜微博热搜,全网流量超5亿;接受全国媒体采访,多次登上央视舞台;综艺红人“披荆斩棘的哥哥”们,坐在台下听她演讲分享。

和古慧晶一样,不少“圳少年”也在这个夏天出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们的青春宣言:敢想敢拼敢做不躺平,向着目标努力奋斗。

  赞美与掌声:珍惜“被看到”的机会

  “当介绍我上场的声音响起,舞台灯光一打开,我手心都在冒汗,和自己说了那么多次的不紧张仿佛失效了,登上一个自己从小看到大的节目,不真实感特别强烈。”一个月内三登央视的古慧晶,回想起7月中旬《非常6+1》节目的录制,一幕幕又变得清晰起来。

  “火出圈”让古慧晶的生活变得比以往更忙碌。闪光灯、摄影机、话筒频繁出现在她的世界里。到12月中旬,她接受了近百场采访。每次结束一天的忙碌,古慧晶都会问自己:“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怎么就火了。我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成为汽修专业高手。”

  古慧晶并不觉得累,反而很珍惜这种“被看到”的机会。“很多人也问过我累不累,累肯定有,但我更珍惜这样的机会,社会对于职业教育有一定程度上的刻板印象,我们的名字往往出现在那句‘考不上高中就只能去职校’里。若不是‘圳少年’的机会,不会有这么多人关注到我们的成长,也不会知道职教发展的迅猛。”她说,“我想通过镜头和文字讲自己的故事,鼓励更多青少年勇敢追梦,让更多家长打破‘成绩差的学生才来读职校’、‘女孩学不好汽修’等观念。‘圳少年’后来也拍摄了很多工匠少年,我都会在朋友圈转发,特别想让别人看到职教生阳光自信的一面。”

  诱惑与坚持:不做不符合身份和目标的事

  “出圈”,带来了鲜花和掌声,同样也伴随着诱惑。

  古慧晶的IP被不少人看中,商务代言、直播带货等邀请纷至沓来,更有些直接联系到了她的父母。“我爸妈接了很多电话。身边也有很多人和他们说,你女儿火了,可以赶快去做代言、直播带货啊,很赚钱。”

  面对流量、IP、网红、直播等话题,古慧晶有自己的想法。“突然之间这么多的邀约,当然有诱惑,但我拒绝了。出圈是我生活中到目前为止最美好的插曲,拥有我很珍惜,也会激励我进步。但我清楚我不是名人,我是个学生,学生该做的事情就是好好学习,而不是做些不符合我身份和目标的事。我爸还问我说‘你以后是要当明星吗?’我说不,我谁都不当,我就做我自己,我还是要成为很厉害的汽车工程师。”

  在她看来,人气也好、知名度也好,都是需要实力去做支撑的。“现在的人气,是对我过去努力的认可。想要维持这个认可,不是靠我不停地曝光实现的,而是要提升实力。实力提升了,未来那些邀约也会来。到那时,我接受得更有资格和底气,就算不来也没关系,至少我踏实前进。”

  奋斗与自信:“圳少年”想成为“中国红” 

  在几十里之外的深圳坪山,细细的核酸检测管上,记录着平乐骨伤科医院年轻核酸检测员李秀萍的奋斗——为了提高检测速度,通宵单手拧检测管2000余次,她也成为“圳少年”的热搜女孩。她的经历,让市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工作的不易。“医护都忙,就是我这个岗位应该做的,只不过自己幸运被报道了。如果说我有小小的希望,就是想让大家看到包括00后在内的年轻人的努力。简单的‘佛系’、‘躺平’这样的标签,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够客观的,我们也在社会发展变化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距离李秀萍实验室约20公里处,同为“95后”的海军退伍女兵林思昭正在琢磨毕业论文。2016年至2018年,林思昭报名入伍,在南海舰队服役并成为中国第一批赴南沙群岛执行守礁任务的女兵。“我认为人的价值在于被什么所需要,有的人被工作所需要,有的人被家庭所需要。而我去参军、成为军旅少年,是被祖国所需要,我感觉这是我人生中的最大值。”

  夺得化学马拉松竞赛全球第一的“圳少年”余楚健,如今在异国他乡开始了求学生活。成绩代表了他的过去,现在的努力将投射到他的未来。“他成绩一如既往地好。他常说深圳就是创新和奋斗的代表,他毕业后要回来深圳搞科研、搞事业。我也在期待他回来的那天。”余楚健的妈妈马静对记者说。

  “我觉得我和‘圳少年’的小伙伴们,我们不当网红,想做中国红。我们生长在新时代富强的中国,成长在年轻包容有闯劲又自信的深圳,这些共同造就了我们的特质,自信阳光,敢想敢做,对目标不懈努力。我们要让外界看到不一样的少年。”古慧晶的话语掷地有声。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作为中国共产党一手缔造的现代化都市,这份精彩才刚刚开篇。处在世界聚光灯下的深圳,是中国新征程的“冲锋舟”,更是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的窗口,深圳少年们的故事,是中国旺盛的发展活力和时代使命感的体现。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圳少年”,是深圳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也必然是深圳再续“春天的故事”的生力军。他们的故事,正是回答“堪当时代重任”生动实践,值得细细聆听。

总策划:戎明昌

策划:陶然

统筹:付可 郭锐川

采写:南都记者 张一鎏 见习记者 陈杏花 受访者供图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