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大规模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12月17日夜,国办督查室发布督查通报,披露河北省霸州市违规出台文件、下达非税收入任务,组织开展运动式执法,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集中罚款、摊派和收费。通报显示,当地13个乡镇、街道仅11月份的罚没收入,就是此前月均罚没收入的80倍!
如此肆无忌惮、明火执仗的运动式执法,实在令人震惊。从今年9月当地正式发文“创收”,到12月初被叫停、勒令整改退赔,霸州这三个月的“三乱”执法,败坏了法纪,伤害了政府公信,挑战了国家行政法治的底线,必须要彻底、深入地予以整改和反思。
首先应当看到,俨然抽风了的地方“三乱”施政,并不是个别执法人员的私下操作,而是由一级地方政府公然发文推动、督促的组织行为,这也正是此番国务院通报措辞空前严厉的一个重要原因。据国办督查室通报,霸州此番“三乱”施政的源起,是当地“为弥补财力紧张及不合理支出等产生的缺口”,而与之对应的国家层面则是一直三令五申要求政府机关“过紧日子”。起码在过去这三个月,霸州当地将“过紧日子”的压力,蛮横无理地直接转嫁给了由其管辖的普通市场主体,让中央政令的有效性、权威性受到严重伤害。
毫无疑问,霸州的“三乱”施政是对包括《行政处罚法》在内的多项国家法律的公然挑衅。通报显示,此番霸州向企业收费,要么完全“不讲理由,没有手续”的霸王硬上弓,要么就是对企业集中开展逐利式的乱检查乱罚款。10月30日—12月8日,当地某乡镇以“未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未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等理由,对638家企业进行处罚,合计罚款金额达1424.5万元。
尽管执法部门所援引理由在法律条文中都有迹可循,但似是而非的判断标准、飘忽不定的执法尺度以及严重缺乏的程序要件,让疾风骤雨般的行政处罚变得毫无章法可循,也让霸州行政乱作为昭然若揭。
值得肯定的是,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这一新兴的社情民意反馈机制,在此番地方治理乱象的处置中及时而高效。那些“霸王硬上弓”的地方施政乱为,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纠正,就在于普通公众最真实、直接的公共体验,通过“互联网+”的现代化监督机制得到及时传导,并在短时间内获得国务院层级的响应。
与此同时,经年的法治思维训练与熏陶,也让越来越多的普通公众心底深信政府依法行政的制度原则,对公然违背国家法律、悖逆中央方略的做法,有下意识的警惕——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及时反映地方施政过程中存在的错误、问题,并与制度化的监督机制及时互动。
“霸王硬上弓”式的地方乱作为得到及时制止和纠正,揭示并重申了到底谁要“过紧日子”、又该如何“过紧日子”的严峻问题。期待通过后续深入、严厉的问责,让个案查处以更深刻的方式发挥警示作用,让政府依法行政原则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