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查看 74种新增药品
12月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1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结果。据统计,此次新增74种药品,其中7种为目录外非独家药品直接调入,67种为目录外谈判成功药品。目录外67种药品平均降价61.71%。
此次医保目录调整中,多种年治疗费用达到百万元的肿瘤及罕见病药物降价到30万元以内,进而进入医保支付范围。“120万元一针的抗癌药”则因价格过高,被认为远超基金承受能力和公众负担水平,不具备经济性未能通过评审,最终未获得谈判资格。
新增74种调出11种 涉及21个临床组别
据国家医保局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负责人隆学文介绍,此次医保目录调整共收到企业申报信息501条,涉及药品474个,经审核、公示、复核3个环节,最终273个药品通过了形式审查,其中医保目录外药品174个。最终,117种药品被纳入谈判环节。
从谈判结果看,最终94种药品(目录外67种,目录内27种)谈判成功,总体成功率80.34%。目录外67种药品平均降价61.71%。此外,还有7种药品为目录外非独家药品直接调入新版医保目录,两者相加后,此次医保目录调整后新增药品74种,涉及21个临床组别,包括肿瘤、慢性病、抗感染、罕见病、妇女儿童等。
“这些(直接调入)药品都是按照惯例,经过了专家的严格评审,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华波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11种药品被调出医保目录。黄华波称,这些药品临床价值不高、可替代性比较强,且近几年在招采平台上使用量比较小。
多种“天价药”降价后 年治疗费30万元以下
此次医保目录调整涉及多个高值肿瘤及罕见病用药。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石远凯梳理发现,目录新增肿瘤用药达18种,覆盖了肺癌、淋巴瘤、乳腺癌、肝癌、胃癌、骨髓瘤、前列腺癌和神经内分泌瘤等领域。
在罕见病领域,涉及多发性硬化、法布雷病、髓性肌萎缩症、血友病、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等均有药物入选。
肿瘤和罕见病领域的特殊性,使得不少药物价格高居不下,个人难以承受,患者对相关药物进医保的呼声颇高。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医保目录调整中有多款“天价药”入选。例如,70万元1针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年治疗费超过百万的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
虽然国家医保局未披露具体的签约价格,但石远凯表示,多种“天价药”经谈判后价格大降至年治疗费30万元以下。“这些‘天价药’自身降价,加上医保报销,患者家庭的负担水平显著下降,极大降低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石远凯说。
据统计,2018年至2021年,医保谈判平均降价水平都保持在50%以上。2021年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基金测算专家组组长、北京医保中心主任郑杰介绍,通过药品谈判,4年来有个507新药纳入报销,2018年以来,北京医保基金支付的国谈药金额约40亿元。
焦点
“120万元一针的抗癌药” 为何没有进入医保目录?
事实上,石远凯所说的“30万”,是医保目录谈判及调整过程中颇为关键的标准。
此次目录调整始于2021年5月,历经准备、申报、专家评审、谈判等阶段至今次公布结果。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是评估医保与患者对药品的负担水平,测算出可承受的建议支付范围,再基于此与企业谈判准入价格。
“在测算具体药品价格之前,我们最先要做的一个工作是合理设置基金测算的上限,而后在这个预算范围内测算药品的比价关系,确保基金安全运行不失控。”郑杰说。
例如,受到关注的“120万元一针的抗癌药”,此次未进入医保目录。郑杰解释,该药品远超基金承受能力和公众负担水平,不具备经济性未能通过评审,最终未获得谈判资格。
“要想进医保目录,治疗费用医保基金年支付必须控制在30万以内。”郑杰强调,这一数字并非人为规定的“天花板”,而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统计出来的,目前医保目录涵盖的近3000个药品中,年治疗费用均未超过30万元。
“30万已经是一个比较高的支出了,再高我们掏不起。”他说。
谈判就是杀价,越低越好?
近年来医保谈判屡屡“出圈”的原因,与广受传播的“灵魂砍价”关系颇大。不过,郑杰强调,结合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综合考虑患者个人负担可承受能力,通过测算找到一个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够用得起的价格,最大范围惠及百姓,这样谈判才有意义。
“有人认为谈判就是杀价,越低越好,这是对这项工作的曲解,基金测算追求的不是最低价,而是合理价。”他说。
北大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介绍,医保谈判时强调几大原则,包括药物经济性、科学性、公开透明公平,以及创新性。“只有创新药物更好纳入到保障里面来,才可能不断提高我们社会用药的质量。”刘国恩说。
他表示,为了体现医保对创新药的支持,近年来新上市药品进医保时间均有缩短,同时在谈判价格上也与其他药品有所区别。数据显示,2020年医保新增药品93个,其中5年新上市药品68个,占比71%;今年医保新增药品67个,66个是过去5年上市的药品,27个创新药实现“当年上市、当年入保”。
“从获批上市到纳入医保,平均周期在一年零两个月,这个速度当然还可以有提升的空间,但是跟中国过去很多年相比是比较快的。”刘国恩说。而从价格看,2018年到2021年累计谈判成功的46个国家重大创新药物平均降幅都低于其他药物的降幅。 南都记者 宋承翰
数说医保谈判
罕见病药物纳入医保数量持续创新高
南都药企合规与发展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医保新纳入药物(主要为西药)进行统计分析后注意到,国产药物数量持续高于跨国药企数量,30款药物是今年新上市的药品。与此同时,抗肿瘤药物仍然是纳入目录最多的药物,而罕见病药物纳入医保的数量持续创新高。
新药成纳入的主要目标 半数新药一上市就进医保
从过去以在华专利过期但涉及重大疾病的原研药为目标,逐步转到以新上市的创新药作为谈判对象,这是近6年来医保谈判的最大变化。
南都记者梳理统计数据后了解到,今年医保新纳入的西药中,96.8%的药物均是2018年后在国内获批上市(注射用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2008年获得批文,克霉唑栓剂获批时间不明),其中上市一年左右的药物占了较大比例。南都记者统计后留意到,16款药物在2020年获批,而30款药物是今年上半年才获批上市——这意味着,这30款药物相当于上市后就进了医保。
针对医保谈判相关情况,12月3日国家医保局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上,药物经济学测算专家组组长刘国恩评价道:“今年医保谈判取得的进步是空前的,当然也并不是说完美无缺,以后还有成长空间。”其还通过数据表示,相比去年新纳入目录中七成为近五年上市药物,今年医保谈判中,近五年上市药物的比例高达九成。
国产药多于进口药 多个国产重磅创新药进入医保
据了解,此前医保谈判中,跨国药企是“主力军”,但随着近年来国内创新药的迅速发展,国内药企逐步在医保谈判中发力。
南都记者梳理数据后注意到,新纳入医保的西药中,跨国药企的产品为25个,而国内药企的数量为38个,国产药数量延续去年的态势高于进口品种。
从企业入围产品数量来看,跨国药企方面,西安杨森新纳入产品数最多,为4个,其次是辉瑞,新纳入产品数为3个;国内药企方面,恒瑞医药新纳入目录的产品为4款,其他国内药企均为1到2款入围。
南都记者留意到,与过去一个企业动辄5至6个产品调入医保目录相比,本次调入医保目录的企业产品多数是1个,这意味着医保谈判对企业的覆盖面更为广泛。
不过南都记者注意到,即使部分药企尤其是国内创新药企业纳入的品种不多,但在“第一时间进医保”的共识下,国内创新药企也可谓“首战告捷”。例如荣昌生物的ADC药品注射用纬迪西妥单抗和泰它西普、诺诚健华的奥布替尼等,这些重磅品种进入医保后,对于企业产品放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罕见病药再度扩容 9个药物被调入医保
据国家医保局披露数据,南都记者梳理统计后注意到,本轮新纳入医保的64款西药中,肿瘤药仍然是医保局谈判降价的“大头”。本轮医保谈判中,合计有17种抗肿瘤药被调入医保目录中,而紧随其后的则是罕见病用药,合计有9个药物被调入医保。
南都记者注意到,相比肿瘤药物调入医保,罕见病药物调入医保更受各界的关注。从数量上来看高于去年的5种,涵盖的罕见病包括血友病、遗传性血管性水肿、髓性肌萎缩症、多发性硬化、法布雷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克罗恩病等。
除了覆盖面广外,本次纳入谈判的罕见病药还有被舆论关注的“天价药”,例如,武田制药治疗法布雷病的阿加糖酶α注射用浓溶液,药物年费用百万元级别,但通过医保谈判降价。
当然除了“天价药”外,去年未能成功进入医保的甘露特钠胶囊,今年也通过谈判降价60%以上进入医保,该药物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国产新药。
出品:南都药企合规与发展研究课题组
文字/数据:南都记者 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