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普惠金融不仅是一种责任担当,更是金融机构加快自身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
如何将普惠金融做专、做实、做活、做持久?如何实质性实现民生领域的既普又惠?南都调研了10多家银行、多家保险和金融科技机构,聚焦普惠金融的新问题和新路径。
今年,是南都“金砖奖”第10年,也是“金砖奖”前所未有的升级改版。目前,金砖奖奖项各级评审和线上互动正在有序展开,岁末,我们将迎来大型论坛暨颁奖盛典。在此期间,我们已陆续推出多期主题特刊,今天推出第五期《普惠金融深调研》。
普惠金融深调研之银行业:做活线上、做专线下 广东银行业激活“普惠金融”新模式
银行是普惠金融的主力军,通过聚焦广东地区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既能管窥区域普惠金融的一抹缩影,又能以点带面深挖普惠金融进化之道。
南都记者深度调研了十几家银行发现,除了完善普惠金融“五专”机制建设(即专门的综合服务、统计核算、风险管理、资源配置、考核评价机制)外,广东银行业还通过各种方式聚焦普惠金融,在数字普惠金融、农村普惠金融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创新出“普惠金融驿站”等模式。
广东支小再贷款
加权平均利率仅为4.87%
经济大省广东普惠金融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南都记者从广东银保监局获悉,截至9月末,广东银保监局辖区(不含深圳)小微企业各项贷款余额3.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5057亿元,同比增长21.3%,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39.8万户,同比增长11.5%。着力优化小微信贷供给结构,继续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同比增长超过30%,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62%。
从数据可看到,广东普惠小微贷款维持较高的增长态势,继续保持量增、面扩、价降、结构优化的特点。
广东银保监局统信处处长晏瑜对南都记者表示,广东银行业也创新“普惠金融驿站”模式,全国首创“社保贷”,广东辖内“银税互动”类小微企业贷款居全国之首。晏瑜称,广东银保监局也在督促机构主动为小微企业特别是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让利,加大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款投放力度,辖内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续贷余额同比分别增长31%和47%。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推动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政策落地。截至10月末,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辖内(不含深圳,下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符合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政策要求的贷款227亿元,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1.17万户,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为4.87%。
精准发力
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群体是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
南都记者调研发现,多家银行精准发力重点领域,即把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需求,动态优化授信政策,通过配置专项额度、开辟绿色通道、实施白名单管理等方式,持续加大制造业、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等领域信贷投放,确保金融活水直达实体经济,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招行有关人士在接受南都记者调研时表示,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四部委文件精神,积极响应两项倡议,助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减费降负,坚定以客户为中心,履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责任。
围绕小微民营企业“短、小、频、急”的金融需求,工行广东分行主动推出一系列减免收费优惠措施,助力缓解小微融资难、融资贵。截至2021年10月底,该行当年累计发放银保监口径普惠贷款达1675亿元,普惠贷款增速远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多家接受南都记者调研的银行均表示,银行还创新融资服务模式。如广东交行发行广东省首笔乡村振兴票据、落地交行首笔“碳中和”主题绿色债券等;广东交行产业链融资产品投放量突破80亿元,先进制造业贷款增幅达44%。
“广东银保监局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加大创新力度,推动形成潮州单丛茶、新会陈皮等链式金融模式。”广东银保监局昨日亦分析了金融业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的创新经验。
打通线上线下
科技手段推动普惠金融
数字普惠金融引领,是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而强化数据赋能,精准滴灌金融活水,正是广东银行业普惠金融的一大特色。
南都记者调研获悉,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制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推送2.57万条行政村明细,指导全省各机构加快推进信用村、户建设工作。截至8月末,全省新建信用村8650个,信用户106654户。
打造优质普惠金融,则是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普惠金融路径之一。广东交行构建专业化、多元化、智慧化普惠服务体系,形成“抵押+担保+信用”智慧风控体系,普惠业务发展驶入“快车道”。6月末,该行普惠“两增”贷款增速达35%。
如何做活线上、做专线下,精准滴灌民营小微企业?工行广东分行给出了一个个性化的答案。工行广东分行表示,线上注重推动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小额化、标准化、零售化”,用好总行线上拳头产品,大力创新分行特色产品。积极推广总行e抵快贷、经营快贷等重点产品,倾斜考核资源,促进普惠业务上量、扩面;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创新研发推出具有区域特色的普惠产品,仅2020年以来即推出“抗疫贷”“政采贷”“加易贷”“广交贷”“电力快贷”等多个特色产品,辖内各分行出台个性化融资方案17个,服务地方重点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小微客企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采写:南都记者 周亮
普惠金融深调研之保险业:“多点开花”,广东保险“惠”到实处
“接地气、更亲民”,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基调之一。南都记者走访调研发现,普惠金融正在广东保险领域“多点开花”,无论是人身险还是财产险领域,普惠保险均在把好处“惠”到实处,与广大群众共享金融发展的成果。
民生保障“多点开花”
广东银保监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刘云海表示,商业保险公司承办的大病保险已经覆盖全省19个地市,惠及7500万城乡居民,前三季度为35.5万人次支付赔款近7亿元,对最低生活保障和返贫致贫人口、特困供养人员实行倾斜支付,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
据刘云海介绍,截至9月末,广东已有广州、佛山、珠海等14个地市开展定制医疗险项目17个,其中6个地市可以使用医保个人账户资金投保。14个地市累计参保1662万人次,提供风险保额38万亿元,人均健康风险保障提高100万元以上。项目开展以来,累计赔付16.2万人次,赔付金额8.3亿元。
此外,保险机构积极经办广州长期护理保险,助力解决“老有所护”难题,今年前三季度完成评估6.4万件,完成率达92%。完成评估的件数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87%。
不仅如此,各家在粤保险机构集中力量拓展普惠保险业务领域。“今年7月上旬,我们广东分公司专门成立了健康保险事业部,专门负责统筹开展普惠性人身业务。”太保产险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吴鹏表示,高照险的推行实现了广州市户籍80周岁及以上参加医疗保险的重度失能人员政府保险全覆盖。
拓宽服务实体经济新路径
在创新农险上,广东探索“保防救赔”一体化农险服务体系建设,新备案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产品多达248个,各类创新型农险产品在广东遍地开花。同时,广东作为全国为数不多开展巨灾保险试点的省份,全力支持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建设,今年以来已决赔款超过1.2亿元。
不少保险机构加大了预防性投入,风险管控前置,为中小微企业筑起防护墙。中华财险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丘文广表示,今年以来,公司为2.1万家中小微企业差异化定制保险产品,提供风险保障3200亿元。
采写:南都记者 许爽
普惠金融深调研之金融科技业:线上线下铺开 拓宽小微服务边界
南都记者对头部金融科技平台普惠金融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度调研。调研发现,面向小微企业的下沉服务成为多个头部金融科技平台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各平台小微贷覆盖率都有进一步上升。同时,多个过去以线上展业为主的头部平台,均大举组建线下业务团队,线上线下双线铺开,进一步服务下沉的普惠金融市场。
各平台小微贷覆盖率进一步上升
据南都记者调研,面向小微企业的下沉服务也是头部金融科技平台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从各平台披露的数据来看,小微贷覆盖率大多都有进一步上升。
率先披露三季报的陆金所控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进一步上升至80.5%,较去年同期上升近5个百分点,超八成新增贷款流向小微企业,精准滴灌小微。
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360数科的助贷资产中小微信贷为71亿元,同比增长22.4%;信也科技服务的小微企业数量超过40.8万户,同比增长1261.1%,共计促成交易金额62亿元,环比增长40.9%,该金额占本季度促成交易总金额的18.6%。
普惠金融下沉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首贷户”的增长,而要扩展这些客户并不容易。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越来越多原本以线上业务为主的金融科技头部平台进一步下沉。
平台科技仍是普惠金融核心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以各类金融科技能力和非传统数据为基础的平台科技能力,仍是普惠金融实践中的一项核心竞争力。
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研究,将利用金融科技和非传统数据构建的风控模型与传统银行依赖于财务数据和打分卡的风控模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前者更为有效。南都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各平台技术投入仍在持续加码。
采写:南都记者 熊润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