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北部都会区”为何聚焦创新科技?

专家分析将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10月18日        版次:GA16    作者:余毅菁

  落马洲河套地区将设计成低碳社区。 南都拍客 林军 摄

  近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本届任期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提到将在新界北建设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北部都会区”,并将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大手笔”的“北部都会区”规划定位于发展创新科技,是出于什么考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分析,“北部都会区”规划以创新科技为发展战略,是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一次精准对接,也响应了国家在“一国两制”背景下对香港战略角色的定位与期待。

  与大湾区城市良好互动,将为香港带来多元化发展机遇

  2017年,深港两地政府对河套地区的规划就落在科技创新领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支持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港深创科园)和毗邻深圳创科园区的建设,优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前海合作区)的功能。“十四五”规划纲要也表示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同时,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等发展定位,提出服务业要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

  对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向南都、N视频记者分析指出,“北部都会区”规划以创新科技为发展战略,是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一次精准对接,也符合国家在“一国两制”背景下对香港战略角色的定位与期待。

  具体来看,为何选址新界北来发展创科?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向南都、N视频记者分析称,过去新界北区虽为香港边陲地带,却靠近深圳罗湖、福田核心商业区,是最能够吸引深圳和大湾区城市的人才、技术、资源来港的地区,“如今国家确立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定位,并规划香港成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一部分,如果这些规划有效落地,与深圳毗邻的香港新界北就成了含金量极高的一片土地。”

  方舟还指出,“目前香港面对产业发展单一、经济结构固化、缺乏高增值制造业的严重问题;而科技研发正是深圳的强项。如果香港能以新界北为首,与深圳以及其他大湾区城市进行良好的互动和资源流通,将为香港带来多元化的发展机遇,带来崭新、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要确立以产业和项目为导向的创科发展模式

  定位创科的“北部都会区”,将会得到哪些支持?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多次提到对区域内“新田科技城”的规划构想。

  “新田科技城”与香港过去发展的科学园、数码港将有哪些不同?

  方舟表示,过去,香港科学园的发展走的是“房地产模式”,主要吸引并针对本地中小型创科公司提供办公空间。而香港要想成为“国际创科中心”,就需要确立以产业和项目为导向的创科发展模式,鼓励大型科技企业来香港设立国际研发中心。他指出,这样做的前提是“必须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以及科技人才来往于香港和内地之间的便利条件,而新界北区则在这方面刚好具有极大的区位优势”。

  方舟同时表示,香港还须与深圳强劲的创科产业生态形成良好互动,发挥深圳的产业实力和香港作为自由港的制度优势,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畅想未来,方舟认为,定位创科的“北部都会区”规划,将使得与深圳为邻的新界北一带,成为香港这座城市的新创科中心,甚至是“新中环”,形成南面的港岛金融中心、北面的新界创科中心,“双中心”交相辉映的新发展格局,从而与“维港都会区”成为香港经济发展“双引擎”。

  田飞龙则指出,“新田科技城”的定位是“香港的硅谷”,将成为本港首要高科技研发中心。“‘新田科技城’的打造,将促使香港拿出有竞争力的技术成果,令香港在本轮粤港澳大湾区高科技发展的浪潮中取得优势地位。”他认为,香港在此方面已形成良好的环境、融资政策与人才储备优势,相信在“双城三圈”的框架下,香港业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专利成果和创新技术,能够得到转化落实。

  业界:希望政府加大力度落实资金投放

  南都记者了解到,自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提出“北部都会区”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规划,香港创科界普遍高度评价,认为相关举措将助推香港更好地“开创未来”,实实在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香港创科发展协会公开发文表示,过去四年港府投放超过1300亿港元用于创科发展,当中不少金额涉及长远规划及发展的预留费用,该协会希望特区政府加大力度落实资金投放,令业界及社会受惠。

  该协会指出,本次施政报告关于科技创新的政策明显跟随国家发展步伐,配合“十四五”规划纲要进行,例如将在落马州河套设立“InnoLife Healthtech Hub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及增加土地发展创科等。新政策配合其他社会、民生、房屋及土地、培育人才和青年发展、经济等的政策已经为香港找对了方向,加上过去几年已经完善的一条龙人才培育计划,相信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指日可待。

  田飞龙向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针对创新科技的探索与布局,特区政府早有构想,但一直没有成型的战略设计与有力的执行。如今,在摆脱了过度政治化与社会运动的困扰后,特区政府在新制度环境下再度聚焦科技创新,为香港经济探索转型空间。

  恢复稳定后的香港正迎来“最好的时候”,现已成为业界与特区政府的共识。

  10月8日,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就施政报告内容与创科界代表会面时指出,过去两年香港经历不少挑战,现在社会已回复稳定,选举制度已完善,香港迎来新局面、新气象、新未来,是时候砥砺前行,重新出发。他期望,在新规划、新思维下,能为香港各行各业、社会大众带来新发展机遇,更好地发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余毅菁 见习记者 翁安琪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