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学科类教育培训行业的逐利倾向将被大大扭转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9月30日        版次:GA10    作者:程姝雯 孙小鹏 董晓妍

  专家访谈

  今后,教培行业尤其是学科类培训机构将发生哪些变化?机构转型有哪些方向?对此,南都记者专访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曲一帆,她认为,今后,学科类教培机构的公益属性将更强,一系列政策有利于整个行业朝着更理性、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

  培训乱象跟资本过度涌入相关

  

  南都:如何看待资本和教育培训行业的关系?

  曲一帆:“快”资本和“慢”教育本身是存在天然冲突的,资本追求短期获利,教育则要静待花开。从资本的视角来看,机构招生数量与资本收益高度相关,资本的扩张需要不断扩大培训规模,甚至全民补习。

  从教育的视角来看,是否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学科补习?“校内不学校外补”是否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答案是否定的。此前一些培训乱象,跟资本的过度快速涌入有一定相关性。比如资本为了追求扩张,难免会出现虚假宣传、违规招生,导致过度培训等。

  南都:不久前,教育部要求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年底前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这一要求将给教培市场带来哪些变化?

  曲一帆:首先,学科类教培机构的整体数量会减少,一些机构会因为非营利属性的限制,上课时间的限制,价格的限制,收费、内容、人员等监管力度的加强而选择退出。

  其次,学科类教培机构的法人属性会发生变化,公益性将更强。未来所有的学科类培训机构都将登记为非营利法人,整个学科类教育培训行业的逐利倾向将被大大扭转。

  治理边界与办学底线划定更清楚

  

  南都:如何看待“双减”政策发布后,教育部跟进的一系列对校外教培行业的规范文件?能否真正让这个行业回归教育初心?

  曲一帆:这些文件体现了国家的决心和力度。之前出台的“双减”文件,是从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其他这些具体的文件实际上是对中央文件的落实、落细。我认为这些政策把治理的边界与办学的底线划定得更为清楚,也让社会有了更明确的政策预期,明白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这样有利于整个行业朝着更理性、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

  南都:你曾经撰文提及课外培训机构转型的几个方向,有可能出现某个新的赛道,重新上演学科培训中的乱象吗?如何预防?

  曲一帆:从国家政策鼓励的程度看,我认为职业教育和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前景相对更好。国家这些年一直大力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参与职业教育,比如《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修订也专门增加相应条款。从素质培训来讲,党的教育方针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但有两点要注意,应避免素质教育的应试化或过度化倾向,同时要关注收费问题,不能给家庭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

  学会辨别孩子补习需求“真假”

  

  南都:作为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校外培训服务时,应该注意什么?

  曲一帆:我觉得作为家长,一定要学会辨别孩子的补习需求是“真”需求还是“假”需求。很多家长没有仔细想过,补习对孩子真正的帮助到底有多大、未来潜在的伤害又有多大。

  一些机构偏离了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专注于刷题套路和应试技巧,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过分渲染竞争压力和分数至上,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塑造;越俎代庖、用校外补习取代家庭教育,忽视了心理健康和家庭情感的滋养。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空心化、焦虑化、迷惘化。

  孩子的成长需要有足够的留白和充分的思考,需要允许孩子自我探索、勇于试错。学习方面,则需要培养孩子自主预习复习、归纳总结的能力,这些都不能简单地通过上几节校外补习课来实现。实际上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家长是不能缺位的。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