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亿元建成、1.55亿元搬走,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近日再度引发关注。《中国纪检监察报》刊登文章指出,先是违建、后又搬移,3亿多元就这样浪费了。
3亿多元被虚掷,同样引发了当地的反思。日前,荆州当地媒体公开了市委书记吴锦在全市一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在谈到“关公铜像搬迁”一事时,吴锦坦言,“最近,我看到网上一些关于关公铜像搬迁的舆情。说实话,我觉得雕像的每一块铜片,都是抽向我们的一记响亮的耳光。”
“雕像的每一块铜片,都是抽向我们的一记响亮的耳光”,不能不说,这话说得很重。但毫无疑问,不论是讲物质损失的程度,还是整个事件的性质,都配得上这样的重话。
关公义园位于荆州古城东南侧,占地面积达228亩,关公雕像高达58米、重达1200吨,当年号称是全球体量最大的青铜雕像,一度被当作“荆州旅游的新地标”。但多年经营惨淡的事实证明游客对这种噱头并不买账,而且经专家检查,关公雕像基座正处于不断沉降之中。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关公雕像从一开始就属于违建。当地官方曾经向关公雕像投资建设方下发限期改正的函,但最终却不了了之。
本身就是违建,而且雕像基座正在沉降,其中的安全风险不言而喻。等待着这座巨型雕像的最好命运早就注定:除了搬移,别无选择。
现在雕像终于在搬了。但如此庞大的建筑,毕竟不是一个小玩具,即使是就地砸掉,也需要不小的成本,何况是要搬移呢?“1.7亿建成、1.55亿搬走”,这可都是真金白银。“关公”重现荆州,又再失荆州,人为花费巨资导演的这一出大戏,最终不过收获了一个寂寞。
“雕像的每一块铜片,都是抽向我们的一记响亮的耳光”,反思够深刻。在反思之后,相信会有严厉的追责。
根据媒体报道,当地有关部门在事件中的责任无可推缷。这座巨型雕像,与荆州古城墙距离仅300多米,属于古城历史城区的开放空间,把它作为一个地标项目来建设,是否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定相悖?有关部门在开建之前是否把好了关口?发现投资建设方违建,是不是发去一封要求整改的函就万事大吉?
在反思过程中,当地官方对这些责任并没有回避。吴锦指出,我们有的干部只揽权不揽责,遇事先从“免责甩锅”出发。属地责任被滥用,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工作“互为前置”造成过程损耗。
损失如此巨大,对荆州形象造成了这么大的破坏,究竟谁在只揽权不揽责,谁在免责甩锅、推卸责任,当然要好好查清楚,并依照规定给予处罚。
《中国纪检监察报》的文章同时强调,“3亿多元的代价,必须警钟长鸣”,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大对重大项目审批和违法建设的监督力度,发现苗头问题及时干预、纠正,杜绝滥建“文化地标”等形象工程。
文化地标对一个城市很重要,一个有历史积淀的城市,总有几处能代表自己文化的建筑。就像故宫之于北京,中山陵之于南京,杜甫草堂之于成都,荆州古城墙之于荆州。
但文化地标不是随心所欲建立起来的。一个被公认的文化地标,要么含有历史的蕴味,要么具备文化的意义,而且总是与它所在的城市和谐相融。文化地标不等于有钱就能建,领导想建什么就建什么,这个逻辑在这里行不通。
“1.7亿建成、1.55亿搬走”,“关公”一来一去的3亿多元损失不能白白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