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并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切实做好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落实“双减”任务做情况介绍。
目的
防止学生负担过重压力过大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发布会上介绍,本次出台《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工作的通知》主要有两方面目的:
一是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9次会议和中央“双减”文件关于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的部署要求。
二是有效破解当前义务教育学校存在的考试次数偏多、难度较大、质量不高、结果运用不当等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
规定
不得将考试结果在各类家长群传播
8月30日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就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功能、考试次数、命题管理、考试结果等方面作出规定。
据了解,《通知》明确,要大幅压减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实际出发,可以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初中毕业年级为适应学生毕业和升学需要,可在下学期正常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后,在总复习阶段组织1—2次模拟考试,坚决禁止抢赶教学进度、提前结课备考。
对考试的难度系数设置方面,《通知》要求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不得超越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进度。
《通知》还要求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以适当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不得将考试结果在各类家长群传播。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初中各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和初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成绩不得与升学挂钩。同时,还要完善学习过程评价,科学全面评价学生。
观点
如何正确理解和评价压减义务教育阶段考试次数、完善学习过程评价等新举措?南都采访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我不太赞同把考试比作指挥棒,实际上它不是一个指挥棒,从现在评价的理论看,测试就是评价,是为了改进。测试和测验是必要的,而且应该与教学过程融合,用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为下一步教学的依据。但是要尽量减少考试分数的排队,尽可能地减少考试的比拼。”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
“无论是控制考试次数还是控制作业量的减负措施都很难真正给学生减负,要给学生减负,就必须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改革中高考制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聚焦
少儿英语、数理思维算不算“学科类培训”?
需组织专家对培训项目、目的等进行综合研判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双减”政策发布后,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其中要求:在开展校外培训时,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通知》中的原话是: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续梅介绍,教育部要求各地要组织相关专家,对于各种培训项目、实际培训的目的、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方式,都要进行综合研判。如果培训实质上是对这9类学科其中的学科相关内容进行专门的学习,强调的是学科的知识导向,是为升学考试来服务的,片面强化相关学科的听、说、读、写、算方面的技能培训,那么就应当按照学科类来进行管理。下一步,教育部也将进一步指导地方建立专家组,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来进行审核把关,来加强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一对一”家教转入家庭、地下、网上怎么办?
将出台针对性举措,对违规问题认真查处
续梅表示,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指导意见,下一步将出台针对性举措,来指导各地进行科学鉴别,对发现的违规问题会进行认真查处;另外对于线上的学科类培训,教育部会进行常态化的网上巡查工作,一旦发现有违规的行为,也会进行认真查处,以确保“双减”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丁境炫 宋凌燕 南都记者 汪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