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通知规定,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已建成运行后,重申严格落实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要求,明确所有网络游戏必须接入该系统,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必须使用真实有效身份信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和登录,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含游客体验模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通知指出,各级出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有关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针对网络游戏企业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间限制、实名注册、规范付费等方面要求的落实情况,出版管理部门将加大检查频次和力度,对未严格落实的网络游戏企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此外,要积极引导家庭、学校等社会各方面行动起来,切实承担监护守护职责,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监护责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共同营造良好环境,形成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工作合力。
1
为什么要出台防沉迷通知?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使许多家长苦不堪言,成了民心之痛
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近年来,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切,广大家长反映强烈。国家新闻出版署高度重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工作,2019年印发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采取一系列举措办法,建成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并实现合规上线运营游戏全部接入,为深入推进防沉迷工作打下了基础。
近期,不少家长反映,一些青少年沉迷网游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甚至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使许多家长苦不堪言,成了民心之痛,希望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严格落实实名验证,进一步限制、压缩向未成年人提供网游服务的时段时长。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培养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在新学期开学之际印发通知,是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
如何更好地推动企业落实通知要求? 将开展专项集中整治,组织各地对游戏企业进行逐一排查
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游戏企业是防沉迷工作的主体,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决落实防沉迷工作各项要求。
此次通知对游戏企业防沉迷责任再次作了明确,所有游戏企业都要严格遵照执行,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全面设置防沉迷系统,严格开展实名验证,对认证为未成年人的用户,坚决执行时段时长控制和消费金额限制,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向全社会展现诚意诚信和责任担当。
这两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加大企业防沉迷排查处罚力度,2020年共检查游戏上万款,会同各级出版管理部门约谈处理企业50多家,查处问题上千条。
通知印发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监督巡查,开展专项集中整治,组织各地对游戏企业进行逐一排查,推动防沉迷工作常态化机制化,对心存侥幸、敷衍应付的企业,发现一起严处一起,决不允许任何打折扣、搞变通的行为。
3
两年前就出台了防沉迷通知,为何又出台新通知? 不少家长反映之前标准较宽松,建议从严压缩
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未成年人还处在身心发育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过度使用网络游戏甚至产生依赖,因此一直是网络游戏管理和防沉迷工作的重点。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长,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累计不得超过1.5小时。不少家长反映该标准仍较宽松,建议从严压缩。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需要,此次通知对网游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网游服务的时段时长作出更加严格的限定,更好地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社会实践及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娱休闲活动。
这项规定也体现了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网游服务提供者应针对未成年人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有关要求,并在“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22时至次日8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基础上,顺应群众呼声,作出了更严格细致的规定。
之所以留有少量时间向未成年人开放,主要是部分老师和家长反映,适度接触游戏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特别是一些运动类游戏以及编程、象棋、围棋等游戏形式,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此次通知仅针对网络游戏作出规定,对于网络游戏以外的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家长和未成年人可根据情况自行把握。
4
未成年人绕过实名认证怎么办? 迫切需要家长加强监护督促,学校加强教育引导
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网络游戏沉迷是一个社会问题,防沉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行业要始终把防沉迷作为游戏管理的重中之重,严格防沉迷管理的制度和执行;另一方面,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需广大家长、老师更好履行监护教育职责,切实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和用网习惯。
比如,一些未成年人使用家长身份信息或购买成年人身份信息绕过实名认证,突破身份限制,成为影响防沉迷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家长加强监护督促,学校加强教育引导,严格执行相关要求。
下一步,国家新闻出版署将会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组织中小学校开展专题教育,督促家长加强对孩子游戏账户的管理,形成落实防沉迷要求的社会合力。
新华社
焦点
人证信息不一致成监管难点
南都记者发现,虽然游戏企业对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愈加具体、严格,但人证信息不一致、不合规游戏借助短视频平台肆意传播以及防沉迷系统覆盖性仍待提高等问题仍是监管难点。
实名认证是各游戏企业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核心环节。目前,防沉迷系统仍有制度上的漏洞需要填补,人证信息不一致便是其中之一。在防沉迷相关举措的执行过程中,仍有许多未成年人通过家人的身份信息或者其他渠道搜集的身份证信息通过实名认证。此外,更有甚者通过电商平台或者相关游戏交易平台购买或者租赁游戏账号。南都曾对游戏租号乱象进行报道,发现网络上充斥大量的出租游戏账号平台,且多数租号商家未要求身份验证就提供游戏账号,有未成年人借此通过网络租借游戏账号轻易绕过游戏防沉迷系统,不再拘束于时长与充值金额的限制。
8月5日,广东高院发布了与未成年人过度充值相关的调解案例。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广州互联网法院法官朱晓瑾发现,小沈的游戏账号实名认证的姓名是小沈父亲的名字,身份证号码却是小沈母亲的证件号。法院认为,认证姓名与身份证号码不匹配,也能通过游戏认证,这反映了该游戏平台的游戏账号实名认证形同虚设,在限制未成年人充值方面,无法发挥应有作用,违反了国家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相关要求。
“其实通过不定时的人脸识别、指纹信息录入等技术可以堵住实名认证用户信息与玩家用户信息不一致的漏洞”,有游戏从业者李灿(化名)向南都记者透露,“但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防沉迷体系的做法并不具备普适性,只有如腾讯、网易为代表的一线游戏大厂才具备如此雄厚的技术与资金实力,并在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中具有一定的主动性。”
李灿还表示,人脸识别或者指纹录入的相关技术还要综合考虑用户隐私、信息安全与未成年人识别需求之间的平衡,目前还没有全国统一的应用规范和安全标准,也没有较为成熟稳定的行业技术经验供参考,还要面对社会公众对隐私信息保护的担忧。
短视频平台推荐无须实名认证游戏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知名短视频平台,相关主播推荐的网络游戏不经过实名认证即可注册,有的游戏甚至能一键生成游戏账号与密码,游戏充值畅通无阻,无须通过实名认证。
“想玩主播同款游戏的打开屏幕下方小风车,看我第一个视频,里面有首充礼包和我的兑换码”,一长串不断跳动且显眼的游戏数值填满了游戏直播画面,不曾露面的游戏主播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引导观众去下载其推广的网络游戏,“把这些礼包一领,(在游戏中)就像坐上飞机,直接起飞,开天辟地就完事了!”
按照该主播的指引,南都记者在相关链接中下载了其推荐的游戏《大荒山海录》,并通过简单的手机号码验证并完成了游戏账号注册。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入游戏后,南都记者没有被要求进行实名认证,且在其充值入口还注明“充值不同额度,获得对应本金的抽奖资格”的标语,提供从98元到648元之间不等的礼包充值服务。南都记者在点击充值648元礼包的链接后,页面便顺利跳转到相对应的充值确认页面,全程畅通无阻,未有实名认证流程来核实用户信息。
游戏企业社会责任仍待提高
艾媒咨询总经理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防沉迷系统建设要参考金融系统的做法,“像在股票投资、理财产品购买等环节,相关机构都会对用户进行风险评估,根据相关分数划定不同等级,匹配用户相对应的游戏权利和体验”。
张书乐认为,“游戏公司的主体责任一直有所缺位,许多行为仍停留在‘作秀’之上”,张书乐认为,游戏企业应真正落实好防沉迷系统,确保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在控制范围内,而不是强调自己的游戏内容是成人向,游戏面向群体又是全年龄的文字游戏,以及拿出未成年人玩家在游戏营收中的贡献比极少等等理由去回避自己的主体责任。
张书乐表示,防沉迷系统的链接性和覆盖范围仍需加强。网游防沉迷系统需要所有游戏平台、游戏产品乃至各种类型的游戏(PC端游、页游、手游、小游戏以及不联网的单机游戏)均有效地纳入其中,并打通数据,确保未成年人在游戏(不仅是网游)的总时间可控。
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现象的关键是“疏堵结合”。张书乐认为,防沉迷是堵,而对游戏产品的垂直细分则是疏。一是加快对功能游戏的开发,在防沉迷的同时,让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和欲望在各种带有寓教于乐功能的游戏上得到实现。二是加快对爆款游戏与文化传承上的结合,应该利用游戏既有的影响力和未成年人对其的喜好,善加引导,将目前的作秀变成一种经常性、有效率、有效果的游戏业务,更多的文化传承用“游戏”的方式,潜移默化到未成年人脑海里。三是实现游戏分级,让成人向游戏和未成年人实现“一米线”,同时驱动游戏公司开发真正青少年向的游戏,而不是现在成人向游戏泛年龄层皆可玩。
“防沉迷”新举措
网游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必须:
●严格限制时间
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
每日20时至21时
提供1小时服务
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严格落实实名制
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
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加强监督查处
加强监督检查,对未严格落实的网游企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防沉迷”15年
2005年8月
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要求国内7家大型网络游戏运营商预备开发防沉迷系统,并给出了“3小时以内”的“健康时间”标准。
2007年
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规定全国所有网络游戏全面推广防沉迷系统。
2019年11月
《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实名制、未成年人游戏使用时间、未成年人游戏付费标准等进行了规定。
2020年10月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为未成年人保护提供法律支撑。
2021年8月30日
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未成年人游戏使用时间进一步收紧。
采写:南都记者 叶露 陈培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