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车项目受追捧,谨防新的“二房东”

有行业专家表示,各地对于小米等“跨界造车新势力”的项目落地要做好规划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8月20日        版次:GA10    作者:陈培均

  8月10日,雷军年度演讲暨小米秋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发布了MIX4、小米平板5等多款新品,但未提及造车项目。IC供图

  距离小米官宣造车已过去4个多月,小米汽车究竟花落哪个城市仍未官宣,各种猜测层出不穷。南都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对于“跨界造车新势力”这样的项目,从城市角度,不仅希望其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更是期待成为新一轮区域产业蝶变的突破点。然而,能否实现上述目标,需要的是相关考验企业造车的实际能力,否则只是一阵吸金热潮。

小米造车与造手机的交集模式

  

  8月10日,2021雷军年度演讲暨小米秋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讲述了他最艰难的10个选择,从手机到智能家电均被提及,反而是对造车项目,雷军没有做任何介绍。

  今年3月,小米发公告称,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十年投资为100亿美元。

  称小米汽车是“人生中最后一个重大创业计划”的雷军身影也频现汽车圈。四个月内,雷军不仅考察了宁德时代、博世等汽车供应链企业,还先后拜访了长安汽车、广汽埃安、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汽车、长城汽车等整车制造厂。

  在外界猜测小米会与哪家汽车企业合作之际,小米比较明显的布局先落在了自动驾驶技术领域。

  7月28日雷军在社交平台上为小米汽车自动驾驶部门招聘人才,“首批招募500位自动驾驶技术精英,自研行业领先的L4级智能驾驶能力,支持全国多地办公”。

  据了解,小米汽车通过投资入股、并购等方式与自动驾驶企业加强合作,加大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积累。6月份,国内自动驾驶技术供应商纵目科技完成D++轮融资,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领投,专利布局主要聚焦于摄像头、车载终端、图形用户界面、辅助地图等专业技术领域。同月,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科技也获得小米集团的投资,其产品线包括用于无人驾驶和机器人的激光雷达。

  此外,7月,小米收购了自动驾驶技术公司DeepMotion。8月,自动驾驶公司几何伙伴获得近4亿美元的Pre-A+轮融资,依然是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领投。

  除自动驾驶外,小米集团的投资还涉及汽车后市场、造车新势力以及车联网等相关企业。从中也可以看出小米跨界造车的做法仍是基于其“手机×AIoT”商业模式,将小米汽车融入AIoT万物互联的业务中。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副总经理邹广才向南都记者表示,许多科技企业跨界造车是其原有业务版图的延伸,是存量与增量的有机结合。比如百度布局自动驾驶已久,可以从自动驾驶的角度介入,360凭借信息安全领域建树,可以从车机系统的信息安全切入。“小米造车也是如此,可以把它理解为智能硬件的一部分,跟小米原来的战略是不矛盾的。”

  

积极投资自动驾驶的背后逻辑

  

  有业内人士分析,自动驾驶因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拉动效应强等特点,成为城市关注与引入的重点对象,而小米能够依靠自动驾驶技术让其汽车项目落地时获得更丰厚的筹码,更有利于其汽车项目的孵化和成长。

  一名地方政府相关官员也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智能网联汽车的整个产业链体系还在形成中,目前自动驾驶企业使用的很多传感器、控制芯片,其实也都不是车规级的产品。“因此,当前很重要的产业链招商思路就是找到自动驾驶企业上下游环节的关键企业,吸引它们落地并实现产品车规级,从而在未来的智能网联产业市场中抢占先机。”

  此外,讲好自动驾驶的故事,或许更有利于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如资本市场对特斯拉的FSD驾驶系统、小鹏汽车自研的NGP驾驶的十分追捧,北汽集团旗下的极狐在搭载华为自动驾驶技术而收获极高的关注度,而赛力斯在“牵手”了华为后,其总市值已由4月初的300亿左右涨至8月初的800多亿元。

  不过,小米汽车先布局自动驾驶的行为更像是无奈之举。“科技企业的资本、技术优势有利于其购买设备、软件、工具,甚至相关知识产权,但汽车‘最后一公里’环节上,企业一定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获得成功。”邹广才向南都记者分析称,在采购环节,企业需要对上游供应链的进行组织和管理,对整车中的上千个零件的成本、质量上进行管控,不仅需要维护供应商关系,还要解决特色化零部件需求等问题,需要非常精准、强有力的把控能力。

  同时,资本只能解决场地、设备以及雇工的问题,但是生产过程中的品控问题,需要大车间的相互磨合,才能把工艺参数、质量调整到稳定、较好的水平。

  此外,由于售后不是标准化的行为,会涉及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需要售后管理部门去分析是设计原因、零部件质量原因,还是消费者使用习惯造成的损坏等等,这需要企业有一支稳定的团队支持售后服务。

  即便是更为便捷的代工模式,权责认定、产品定价等难题也会影响项目进度。邹广才认为,国内的代工模式仍不够完善,代工模式仍需厘清品牌方和代工企业之间的责任关系。此外,品牌方找代工出发点是越便宜越好,但代工企业更希望通过高定价来分摊固定资产和人员成本的摊销。

  据商务部4月份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汽车及相关产业的税收、就业均占全国1/10左右,1个汽车产业岗位至少可带动相关产业7个就业岗位。

  “智能汽车落地过程中,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环节可以带动一批上下游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聚,相关高新技术发展带动技术进步,拉动效应明显。”广东省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周玉山对南都记者表示。

  许多地方政府对小米造车项目落地表现出了热情。4月,西安市投资合作局回复留言板提问时表示,将结合西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持续紧密对接“小米造车”项目。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也表示,将高度重视小米官宣造车事件,已第一时成立工作专班,将主动、热情对接小米,争取合作可能。

  不过,智能汽车产业项目落地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邹广才表示,吸引企业落地的关键不仅仅是资金补贴,还会涉及当地的人才、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等重要因素。他表示,如果当地没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者相关高新初创企业集聚,企业落地可能性不大。同时,智能汽车是需要有上下游企业来协作配合的,最起码也要有已具雏形的上下游产业基础来满足企业的生产、测试等需求。此外,也要看城市是否把政策环境给产业放开,减少政策限制,让其成为市场经营的主体,有更大的经营独立权,可以充分发挥企业活力。

  

项目落地后,谨防成为租赁“房东”

  

  在引进相关智能汽车企业落地时,企业规模与产值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地方政府会更加看重企业的研发人才团队以及对研发技术的投入。

  周玉山表示,目前智能汽车热潮和早期新能源、石墨烯等相似,相关部门其实对新技术一知半解,并没有经过深入调研分析,引进的新技术未必符合地方产业条件,鼓励政策也偏于简单,未能有效推动产业落地发展。

  这样的情况在城市引入汽车产业项目上已有前车之鉴,如江苏如皋引入赛麟汽车,烧了66亿元只卖出31辆车;鄂尔多斯引入华泰汽车,后者生产基地现已荒草丛生。

  “跨界项目”对于城市来说也不陌生。“当初项目来,还是花了很大的力度,给地,给政策支持。”一名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对南都记者介绍,该区为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极招商引资,国内外的好项目基本上都看了遍。最终,选择了一个“跨界项目”,“因为这家企业本身是大企业、有资金,另外一家合作企业技术也算名列前茅。”该人士说道,为此,这个项目被视为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牵引项目。

  然而,事过几年,该项目也没达到预期,甚至一度被外界解读成为一个“难产”“空壳”项目。

  近年来,大企业项目招商已经成为城市重点招商对象。但大企业项目来了之后,并未发生预期效果的情况也不少。“出现上述情况有两种原因:一个是政府对项目没有做好完整的评估;第二个是项目来了之后,相关企业没有做好资源投入。”一家知名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介绍,比如前几年人工智能、大数据特别火,很多城市热情高涨,扎堆做相关产业园。但是有一些产业园,企业落地之后没有投入太多资源,主要扮演“房东”角色,项目所以没有发挥预期效果。

  “今年以来,汽车项目火热,这对带动整个汽车产业发展也是非常好的事情,但也要谨防一些情况发生。”一家汽车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表示,比如在一些新兴汽车形态没有形成明显商业逻辑、市场未过多介入之时,主要还是以政府资金引导为主的项目,更是要做好项目规划,推动企业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并要让政府资金触及技术层。 

出品:南都智能汽车产业生态研究课题组

统筹:甄芹 任先博

采写:南都记者 陈培均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