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鹏(左)入户宣讲就业帮扶措施。 受访者供图
↓连樟村民在农业产业园中整理西瓜藤。 南都记者 刘宝洋 摄
村(连樟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7年的不足5万元到2020年突破200万元,乡村振兴要解决的,就是通过产业兴旺把人留住。
——邓志鹏
在清远连樟村实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活跃着一批90后。他们放弃繁华与喧嚣,扎根一线,不负韶华,27岁的邓志鹏便是其中之一。“做帮扶不能只有情怀,但带着情怀能让我发现其中更多意义。”从事帮扶工作每天都会有新的状况,面临困难和挑战,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给予邓志鹏满满正能量,让他更坚定走下去。
去年,连樟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一张张笑脸的背后,离不开党委政府与帮扶企业的付出。在参与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在碧桂园集团党委的感召下,邓志鹏自觉向党组织靠拢,于今年7月1日正式入党。他说,要时刻以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砥砺实干不忘初心。
扎根基层的90后
下了国道,经过郁郁葱葱的竹林,走大约20分钟后,连樟村出现在眼前。作为碧桂园集团派驻英德实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的成员之一,邓志鹏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扎根一线,而且一干就是三年。
这得益于一个机缘。“找月嫂,到水头”是当时佛冈及周边地区流传的一句话,而让这句话广为流传,得益于碧桂园2012年起在佛冈县开展的“全民技能提升”项目,让当地村民及贫困户通过就业培训,走上工作岗位,实现脱贫增收。
2018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90后邓志鹏,看见碧桂园在招聘乡村振兴工作者,毫不犹豫投了简历,然后来到清远英德市。迄今为止,他分别参与了英德整县帮扶项目、广东乡村振兴项目、全国就业帮扶项目的工作。在一线帮扶的日子,他主要围绕英德市的各镇街开展就业培训,后续走访过碧桂园集团在省外的帮扶点,也到过广东省内45个定点帮扶村中的25个现场开展工作。
也有朋友问他,天天上山下乡累不累?邓志鹏开玩笑地“秀”着自己黝黑的皮肤,感叹“在村与村之间不停游走,说不苦是假的”。“但每一次回访建档立卡户,看到帮扶对象的笑脸,听到他们讲述生活过得越来越好,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邓志鹏所在的团队,从8人发展到20多人,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是一支非常年轻的团队。他们之中,不乏从帮扶受益者变成参与者。
连樟村变了样
连樟村的沧桑巨变,邓志鹏既是参与者,更是见证者。
2017年10月,碧桂园集团派驻帮扶团队,做党和政府开展扶贫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益补充。在英德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协同开展连樟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各项工作。短短3年,村里生态气象观测站和生态环境监测站落成,5G基站高高竖起,果蔬茶现代产业园、乡村振兴学院、连樟客厅(旅游接待中心)等项目落成,智能停车场、特产一条街、农家乐等旅游便民设施一应俱全。如今,来到这里的人都说:“连樟村变了样。”
更让邓志鹏感到惊喜的是村民精神面貌的变化。记者随他走进“连樟客厅”,感受那段难忘岁月,他指着村史展览文化墙上的一张张笑脸,几乎都是熟面孔。“以前基本上没有娱乐活动,吃完晚饭,看看电视就睡觉了。现在村民都比较活跃,有空的时候沿着河堤和绿道散散步、踩踩单车,晚上去跳跳广场舞,生活丰富多彩。”
在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项目建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连樟村第二期项目将规划形成一带(滨水景观带)、一廊(研学拓展走廊)、六大支撑功能(乡村振兴学院、中心村委提升、党群活动中心、农特产品商业街、观光茶室、连樟客厅)、一片现代农业示范田,持续加快推进美丽宜居新农村建设。
一星期大半时间在村里
在邓志鹏看来,很多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与美好生活之间,往往只缺一门技能,而就业帮扶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拥有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增收。然而一开始工作并不顺利,有的村民不理解,实际开展中发现有很多阻力。怎么样让村民理解自己的工作呢?这是摆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
“之所以沟通困难,在于我没有抓住他们的关注点。后来发现村民要的很简单:一个月能拿多少钱,有多少假期,吃住条件怎么样等。当你把着力点放在他们能得到什么,问题就迎刃而解。”由于开的培训班比较多,他一个星期有大半时间是到村里,给村民讲解就业帮扶措施。村民一般晚上七八点吃完晚饭才会有时间,他就晚上带着培训机构的老师进村入户讲解,有时接近23点才回到宿舍。
其中,建档立卡户李大哥一家6口人挤在一间平房。2018年通过参加铝模产业工人培训,培训完被推荐到碧桂园的子公司工作。2019年初,他开始出去带班组,从散工100多元/天到现在500多元/天,一年下来收入10多万元,盖了新房子。为了让更多人理解帮扶政策,李大哥还受邀到英德10个村(居)委会给村民贫困户“传经”,现身说法让大家了解就业的好处。
每一次回访,听到村民生活过得越来越好,邓志鹏会非常欣慰和开心。“在精神上他们也在帮助我们,让我们感受到正能量。”
通过产业兴旺“把人留住”
在连樟村村委会对面,温室大棚有序排开,这是由碧桂园帮扶援建的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在驻村团队的带领下,村民紧抓产业振兴,发展现代农业。
下午2点,三三两两的村民走进大棚,他们熟练地调节作业车高度,准备给拳头大小的西瓜吊蔓。“与传统种植技术相比,吊蔓种植每亩能多栽800株,产量提高约2400斤,增加收入约1.2万元。”邓志鹏介绍。
示范园于2019年5月开工建设,采用立体栽培及采摘模式,集约高效种植农作物新品种。目前已形成“一带(即连樟河景观游憩带)、二心(即农产品检测包装中心、基质配制加工中心)、三区域(即无土栽培西瓜、番茄、水果黄瓜)”的格局。2020年示范园年产值达910万元,为村集体支付土地租金及分红资金15万元。园区内聘请本地村民31人,共发放务工收入120万元。
此外,村里还建起了连樟村茶产业深加工高科技示范园区、连樟村果蔬采摘园项目等,逐步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加速当地农业产业升级。邓志鹏说:“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7年的不足5万元到2020年突破200万元,乡村振兴要解决的,就是通过产业兴旺把人留住。”
“永远跟党走”熠熠生辉
走进村子,村委会楼顶上“永远跟党走”几个遒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3年间,碧桂园集团办公室与连樟村党支部结对,进行“共建、共治、共享”,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同时改造村委办公楼,融入党建文化,提升党建宣传力度。此外,工作队还选聘2名连樟村“老村长”,开展系列宣传引导、励志教育、典型宣讲等思想工作,着力破解部分群众目标不清、志气不足问题。
在参与连樟村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在碧桂园集团党委的感召下,邓志鹏自觉向党组织靠拢。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也是邓志鹏正式成为党员的一天。他说,老村长“坚叔”给了自己很大的精神鼓舞。“2018年村里道路不通畅,还没有形成交通网,就涉及要拆村民的房子(没人住的破旧房屋),但土地在村民的观念中是根深蒂固的。这种情况下,老党员陆志坚带头无偿拆除自家的十多间杂物房和猪鸡舍,以实际行动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促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取得明显突破。”
伴随连樟村的巨变,邓志鹏也完成了蜕变。“时刻以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探索,不忘初心,深入群众、结合群众的需要切实给予帮助,这才是我们帮扶的目标。”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邓志鹏只是碧桂园200多人帮扶团队扎根一线的缩影。当前碧桂园在广东省的帮扶事业,已经全面进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阶段。碧桂园因地制宜结合乡村特色自然资源,科学规划、整合社会资本,以村、镇为载体,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采写:南都记者 王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