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山市义工联志愿服务队队长黄晓聪

在医患之间架起“爱的桥梁”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8月10日        版次:GA04    作者:王瑜玲

  助人自助,是黄晓聪13年志愿服务的核心理念。 受访者供图

  好人档案

  黄晓聪,台山市义工联志愿服务队队长,2008年加入台山市妇女联合会巾帼志愿服务队,参与策划、组织的大小型义工活动达300场,受益对象达30000人次,服务足迹从城镇延伸到乡村、大山。

  助人自助,是黄晓聪13年志愿服务的核心理念。脑瘫儿童、精神障碍患者、艾滋病人……她向这些遭遇不幸、命运多舛的人们伸出援手,给予陪伴和鼓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很难跨过去的坎,人和人之间应该多一点互相扶持。”

  与脑瘫患者家庭缔结十几年情谊

  2008年,黄晓聪在一次妇联组织的志愿探访活动中认识了男孩小源一家。这是一个被贫穷和疾病阴霾笼罩的家庭,小源母亲患有严重的地中海贫血,小源则是先天性脑瘫,只有妹妹小玉是健康的。

  “三个人住在破旧的土房里,灶台上只有一罐盐。”黄晓聪得知小源父亲在妹妹出生后不久便离世,家里的重担都落在妈妈身上。“我女儿当时和小玉差不多大,都是当妈的,心里难受。”黄晓聪回家后和爱人说了这件事,两个人决定帮助小源一家。

  从那时起,他们每周定期去小源家里,陪他们说说话、帮忙做一些农活。她开始关注贫血、脑瘫方面的保健知识,教小源说“妈妈”两个字;煮了汤,便送去给小源妈妈补身子;有一包饼干,就带去给两兄妹解解馋。2017、2019年,小源妈妈生病住院,他们夫妇二人在医院前后奔走,缴费、拿药、看护。

  点点滴滴,两家人的来往就这样持续了十几年。在他们的资助下,小玉完成学业,有了自己的家庭,现在也成了一名志愿者。小源进步很快,对事物有了感知,学会了笑,学会了用牙齿咬嚼,在21岁生日那天终于叫出了“妈妈”。

  台山首位服务于防艾事业的社工

  黄晓聪在贫困家庭中长大,作为大姐的她早早就学会了独立。她养成遇事坚强的性格,对生活疾苦也异常敏感。刚工作时,收入很低,但还是经常留意报纸上失学儿童的信息,寄钱资助他们读书。“那时还没有真正地做志愿者,只是自己献出一点心意。”从遇到小源一家开始,黄晓聪逐渐意识到,可以更加高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帮助更多被贫困和疾病困扰的家庭。

  她组建志愿队伍,帮助精神障碍患者群体申请各类特殊补贴,争取减免费用入院治疗。在精神康复医院,她为精神障碍康复者设计文体、美工课程,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生活。她多方联系政府部门、爱心企业和人士,为因父母患有精神疾病而得不到照顾的孩子重建家园。多年来,黄晓聪在患者与医院、患者家庭三方中架起“爱的桥梁”。

  黄晓聪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她是台山市首位服务防治于艾滋病事业的社工,也是台山市艾防办唯一指定给艾滋病感染者送药寄药的社工。2018年开始,她定期到医院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发现很多患者是在懵懂、毫无防范意识的情况下感染艾滋病毒,于是她决定成立一支“防艾”知识宣讲志愿团队,让更多人认识艾滋病,学会保护自己。

         采写:南都记者 王瑜玲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