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的奥运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8月08日        版次:GA13    作者:刘颗颗

  城事

  刘颗颗/广州

  东京奥运已接近尾声,遗憾的是,我几乎没有从头至尾看过一个完整的赛事。

  家里的电视机早已束之高阁,有线电视费也停缴了两年。iPad突然觉得太小了,即使把桌上的支架移到最近,运动员的脸经常就是一颗西瓜籽大小。

  观看体育赛事,要能看得清脸上的汗珠才行啊。

  前两天想过把有线电视重新开通,再把我闲置的旧电视机搬过来,这样就可以在客厅里并排放两台电视,遇到直播重叠,画中画都不够用的时候,就把两台电视同时打开,哪场比赛都不会落下。

  我在脑子里构建了一个双机观赛模型,还在模型里添加了三种以上的零食以及肥宅水。想像自己抓着两个遥控器的样子,生活真是待我不薄。——慢着,这个双机观影模型怎么那么像办公大楼的保安室?

  而且,白天我要上班,没有时间回家看电视,大多数比赛也只能在晚上回看精华版。于是完美的模型在现实面前,像阳光下的冰淇淋一样溶化了。

  想起08年奥运,刘翔110米栏的比赛也是安排在白天。那天我在天河北,办完事特地去了附近的冰花酒店二楼,那儿的餐厅大堂可以看电视。

  记得那天中午就餐的人不少,大家都不由自主地将视线投向了墙上的电视机。终于到刘翔出场了,预赛第一枪有人抢跑,运动员们跑出几步就收住了脚步,而刘翔往回走时已经是一瘸一拐了,之后他沉重地撕掉了号码条,退赛了。我和其他食客面面相觑。

  好在广州人的性格一贯温和,没有人大声喧哗,大家收回视线,恢复了进食的节奏。当时吃了什么,我一点都想不起来,但刘翔单脚一蹦一蹦的样子,至今记得。他以什么样的心情站上赛场,令人难过。

  刘翔的奥运比赛还没开始就结束了,我们惋惜了一会儿,很快又被其他比赛吸引了。

  当年网络不像现在这么便利,可以随时通过手机观赛。那年头我不仅中途跑出去看过奥运,还翘班看过NBA。因为姚明,我的NBA时代是从火箭队开始的。随着姚明退役,NBA的比赛也慢慢不看了。

  而今年的奥运会,中国篮球的亮点是女子三人篮球,铜牌争夺赛时,女篮队员杨舒予是第一个上场的队员,她从走道跑上球场的样子太酷了,青春自信的面庞,挺拔的身姿,好帅啊。我回看了好几遍,果然“当女孩帅起来,真没男孩什么事了”。

  我喜欢运动会。这个习惯是从读小学开始的吧。秋季运动会是小学生们的节日,那几天不用上课,也不用带书包,上场和不上场的孩子都很兴奋。

  特别是4乘100米这样班级之间的比赛,同学们都离开位子,围到跑道边上,声嘶力竭地为自己班级加油。

  而我从未有过这样为班级在运动场上奔跑的荣耀,也很少能跑到场边为同学加油,因为那时我是学校的小广播员。从运动会的第一天到最后一天,我都在临时的广播台播报通知、赛果。比赛间隙还要朗读大家的来稿,记得当时的赛场特写,小学生们最喜欢用的比喻是“砰的一声枪响,我班同学某某某像箭一般地飞了出去”,这样的句子每天都要念好几遍。

  运动场紧张又热烈的气氛,让孩子们奔跑时扬起的灰尘,都变得那么炫丽。

  今年奥运会的男子4乘100米预赛,我仍然是上班时用手机看的。当运动员站好位置准备开跑时,我忍不住对同事感叹了一句,“全世界跑得最快的一群人都在这里了。”

  不管他们是什么国籍什么肤色,奥林匹克赛场上每个运动员都令人尊敬。

  然而之后在微信朋友圈却读到某人这样的句子,“和朋友聊天,我告诉他,我最后一次看奥运是上个世纪。”不了解这位朋友发圈时的心情,但思考的乐趣与运动的乐趣岂有高下之分。

  不过还是很同情他,这位不再看奥运的男人,小时候一定没有体会过在阳光下跳跃奔跑的乐趣,也许他没有进过学校,是在家里自学成材的。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本届特殊,隔了五年),不仅是运动员参与的盛会,也让我这样的普通人得以再次体会,“砰的一声枪响,我班同学某某某像箭一样飞了出去”……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