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做最懂产业的云,京东云争夺细分行业话语权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7月15日        版次:GA14    作者:黄培

  “生鲜品类投入高,流通场景复杂。北京金达和广西航发、广州水产构建了东南亚水产供应链,但如何从产地到餐桌的一键下单、鲜活送达,是很大的挑战。”7月13日的京东云峰会上,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京东云事业群总裁高礼强提到,京东联合企业搭建JDT1中国-东盟生鲜一体化交易平台,打通商城前端ToB业务流程,商城ToC业务流程和后端供应链,并通过暂养池的创新模式,实现生鲜到家。

云计算的下一个十年,以生鲜为代表的千行百业是云厂商们发力的重点。京东在零售、物流、城市、健康、采销供应链、金融服务、品牌制造等领域积累起第一手产业经验,如何在产业云时代,打好下半场的B端争夺战,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南都记者注意到,当天的峰会上,“产业”是现场的高频词,京东云提出从供应链中来到产业中去,做“最懂产业的云”。未来,将自身优势与行业结合,输出完整产业链服务能力,推动产业全链条数智化升级。

京东云的目标

  

  互联网巨头入局云计算、头部云厂商发布新策略,云计算赛道各玩家新动作不断。无一例外的是,产业数字化浪潮下,寻找新增长点的互联网公司将深入产业,输出解决方案,帮助不同企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打响B端争夺战。

  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周伯文在峰会现场表示,“产业数智化的时代已然来临,在未来十年,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将源自技术与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新科技产品、新效率以及全新业务形态都将由此融合而生。”

  新一轮的争夺战中,京东云公布新的发展方向。“从最懂产业的云出发,京东云要在三年内力争做成最强的产业云、最低碳的云、最开放的云和最增值的云。”高礼强认为,京东云自正式对外开放公有云服务至今,TIES模式构成了京东云成为最懂产业的云:基于TIES模式(科技Technology+产业Industry+生态Ecosystem+服务service)打造“四朵最强的云”。

  据介绍,京东云将通过积木化IT架构与大规模实践催生的领先技术打造最低碳的云;通过业内首个全面开放PaaS的生态打造最开放的云;依托京东数智化供应链提供的增值服务打造最增值的云。

  以最增值的云为例,京东云从京东数智化供应链的产业实践中沉淀了在零售、物流、金融、供应链等全链条能力,可为产业提供最增值的服务。无论是数字化的系统或沉淀,还是直接的货、仓、配送、分销,抑或是基于供应链的金融、风控能力等,京东云基于京东整体生态资源可提供综合生态解决方案。

  JDT1中国-东盟生鲜一体化交易平台即是其中之一。据介绍,为解决供应链冗长和生鲜品控问题,依托由机场航站楼改建的生鲜产业园区,以南宁为节点建设通达全国枢纽城市的生鲜物流链路。

  与此同时,根据京东生鲜产品交易数据,在全国30个以上主要城市投资建设活鲜暂养池。生鲜进入南宁T1暂养池,后借助重点城市直航运输运至各城市的前置暂养池,销售订单通过京东智能物流解决最后三公里,快速配送到各大商超和消费者。未来,双方还将建设生鲜版“亚洲一号”智能仓储物流,提升供应链效率。

  

“要理解不同行业”

  

  数字化转型是当前热门话题。每个行业所处的数字化阶段不同,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也有所差异。京东科技京东云事业群副总裁朱冰认为,要理解不同行业想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一定要回到产业、行业中去。“只有真正理解行业要解决的问题,才能真正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作为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服务企业,京东一端连接着上游数百万的企业,一端连接着5亿多的消费者,天然连接着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高礼强认为,与一些互联网企业不同,庞大的自营模式让京东更近距离洞察生产环节,叠加物流、金融和技术等服务更了解产业,进而立足产业互联网,构建起数智化社会供应链。

  “比如制造业领域,仅仅关注企业的内部其实是不够的。对他们来说,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产业升级。”朱冰提到,与格力合作中,京东C2M反向定制开发出爆款冰箱,智能制造方面实现工厂设备的连接、三维可视化、工业大数据分析等。

  据介绍,在推动制造产业升级方面,京东云重点提供三个方面的能力,首先是基于IoT、大数据、AI的智能制造平台,解决企业内部效率和管理的问题;其次是链接用户和市场的能力,通过C2M反向定制,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第三是把京东在供应链领域积累的技术和经验赋能给企业。

  据了解,京东云目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了金融、政府、零售、物流、健康、产业园区、制造等特别擅长的行业和场景,客户则包括700多家金融机构、120万的小微商家、1300多家大型企业,以及众多的政府机构。

采写:南都记者 黄培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