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校毕业生争相进厂卷香烟”?这个标题有点哗众取宠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7月15日        版次:GA02    作者:麦嘈

  街谈

  这两天,一篇题为《人大、武大毕业卷香烟,流水线上研究生超30%,卷烟厂:他们自己要来的》的报道在网上引起了很大回响。根据这篇报道,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年初发布的拟招聘大学生公示名单透露:2021年河南中烟拟录用人员共149人,其中,专业管理岗位、技术研发岗位、市场营销岗位共录用14人,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且近一半来自国外高校,剩余的135人,均被河南中烟下辖7家卷烟厂的“一线生产操作岗位”拟录用。

  “名校毕业生纷纷上流水线打包装”“卷烟厂竟已‘卷’到如此程度”……报道中的这些措辞和看法,得到了不少网友的认同。

  “学历岗位错置”是近年来屡屡牵扯社会神经的话题。尤其像烟草企业,工资高、待遇好,令大学毕业生趋之若鹜,引发公众对于垄断性行业高人工高福利的批评和质疑,以及有关行业差异与个人自主择业的相关讨论。然而,烟厂一线生产岗位操作竟然也要名校毕业生(按照报道小标题的说法,“流水线录取工人超30%为研究生”),这还是有点令人咋舌。尽管职业无高低贵贱,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大学生、研究生的毕业选择,但这里边会不会造成劳动力资源和教育投资浪费的问题?如此不公平的招聘竞争,会不会对其他行业造成“人才碾轧”?

  大家有担忧、不解,都很正常。再加上报道中,相关企业负责任的表态相当不在乎外界观感(“他们自己要来的”),如此更增加了读者的反感。

  尽管如此,这篇报道依然留有一些令我不解之处。比方说,对于一线操作工,河南中烟并非只有学历要求,对所学专业同样有要求。除了稍对口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外,7家卷烟厂还要求一线普工为金融学、会计学、广播电视编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城乡规划等专业。为啥是这些专业而不是其他?唯一解释只能是这些招进来的大学生,下流水线做一线工人,带有下基层锻炼的性质。这些专业要求所对应的是企业财务、党建、办公室等部门。

  我理解,企业安排这些新来的年轻人下一线做工人,目的是为这批人今后进入行政部门做准备。如果是在这个意义上,大学生从一线做起、从基层做起,也无不可。

  其次,报道所倚赖的是一份135人名单的大学生招聘公示,而根据报道,河南中烟下辖7家卷烟厂,主业在岗职工8700余人。这么大的员工规模,除了招聘大学生,每年是不是也会招聘职业类、技工类学生,具体规模又是多少?其他招工类别待遇如何?报道未有说明。按照常理推断,企业发展需要不同层次、不同职业技能方向的员工,只招大学生,感觉不太可能。如果招大学生进一线是为了到基层锻炼,而且也不会只招大学生,那么,烟厂的名校“掐尖”行为,我倒觉得不值得大惊小怪。

  当然,我不是为卷烟行业的垄断及其带来的职工收入差距辩护。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一环是对于人才的合理安排,尽力把不同能力的员工安置到最能发挥其聪明才智的岗位上,人尽其才。虽然找一份好的工作并不容易,年青一代除了物质回报,越来越看重工作过程带来的精神体验和满足感,这是大趋势,也决定了不是所有名校生愿意把人生最好的年华托付给内心并不喜欢的工作(即便是暂时性的)。过度“围观”个人选择,或被企业的哗众取宠牵着鼻子走,皆不可取。看见工作的真实面貌,思考人生与奋斗的意义,更有助于理性的职业选择。□麦嘈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