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
人脸识别只拍脸?你太“单纯”了。近日,有教育博主发博提醒,大家在使用App人脸识别功能时一定要穿衣服,因为“摄像头不仅仅只采集被识别者人脸的一部分”。他表示,有从事后台审核的朋友对他说,在审核工作时经常会看到很多人在洗澡、和另一半抱在一起、没穿衣服等等各种“奇奇怪怪”动作的时候进行人脸识别。
这条微博发出后不久,很快#人脸识别一定要穿上衣服#词条火上热搜。而从微博留言评论来看,不乏网友对上述提醒表示认同,一位网友就称自己是风控体系的,日常可以看到人们上传的人脸照,“真的好多裸露的”,“尤其夏天审核的时候会看到好多光膀子大叔”。
人脸识别只拍脸,这可能是一种普遍认知,所以当很多人被科普时,难免会感到震惊。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人脸识别不只是拍脸,其实是一个常识。在这方面的认知上,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道理并不复杂,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懂得人脸识别背后的技术逻辑,业内人士所谓的“常识”,在很多人看来就是高深的知识。
要想避免人脸识别的各种尴尬,显然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懂得这样的“常识”。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除人脸之外的信息被捕捉并保存,这样的操作是否合规,是否意味着侵犯了用户的个人隐私?这方面的法律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退一步说,正如有网友所质疑的,平台在进行人脸识别时,其实理应作一些相应的提醒,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基本的服务问题。
遗憾的是,似乎没有一家平台有这样的贴心服务,可能是没有想到人脸识别过程可能存在的意外,也可能觉得这样的提醒完全没有必要,而之所以对这个问题如此草率。主要原因恐怕就在于,在目前的法治环境下,人脸识别的操作并不会带来什么后果,尤其是在人们对此缺乏认知的情况下,也不存在用户差评的情况。没有压力,自然也就没有服务的动力。
如今,当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上述常识——意识到平台未尽到服务的义务,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之下,平台方是否可以补上相关的服务漏洞,帮助用户免于人脸识别过程中的种种尴尬?
有专业人士还提到,人工智能目前对于数据接口还没有出台标准,建议“国家尽快把区域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体系通路建起来”。围绕人脸识别已经出现不少法律纠纷,从门禁强制人脸识别,到人脸识别技术规范缺失,这类乱象频发的深层次原因可能大同小异。如果相关规范得以确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清晰界定平台的责任,使之承担相应的违规风险,相信人脸识别的争议会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