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圆满成功

航天员三人乘组密切配合“周日加了个班”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7月05日        版次:GA10    作者:新华社
 

  北京时间2021年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继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后,中国航天员再次实施的空间出舱活动,也是空间站阶段中国航天员的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此次出舱活动,天地间大力协同、舱内外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舱外活动相关设备组装、全景相机抬升等任务,首次检验了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及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空间站后续出舱活动的顺利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自6月17日进驻天和核心舱以来,按计划开展了各项工作,目前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后续在轨飞行期间还将进行一次出舱活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点评:

三位航天员表现非常优秀

  昨日,神舟十二号乘组两名航天员成功出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对此表示,从整个过程来讲,三位航天员表现非常优秀,从动作的完成,到出舱,上机械臂,工作台的安装,基本上是按照计划往前推进。舱外的航天员表现非常淡定,操作比较准确,这里特别提一下,舱内的航天员,发挥了非常好的指挥作用,三个人的团队能力发挥得非常好。对于此次出舱的意义,杨利伟表示,对整个装备,包括航天服、机械臂,包括出舱的系统支持,是一个很好的验证,比如机械臂是第一次应用,航天服从2008年以后做了很多很多的改进,无论是设备还是支持时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这一点来讲,对我们各个支持系统是一个很好的验证,为后续的工作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作用。第二个,对航天员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验证。第三,包括相机A的抬高,包括仪器设备的安装,也对后续的出舱任务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新华社

三位航天员任务分工 

  刘伯明、汤洪波

出舱任务主要是,完成天和核心舱舱外全景摄像机的位置抬升,验证出现紧急情况应急返回的能力。出舱任务由A(刘伯明)B(汤洪波)两名航天员完成,航天员A出舱后,由机械臂带至作业点,站在机械臂上来完成操作。航天员B舱外自主爬行到操作点,协助机械臂上的航天员A完成操作。

航天员完成这次出舱任务大概需要六个小时,出舱准备2.5小时,作业一个小时。除了完成全景摄像机位置抬升这个工作,还需要验证应急返回。这个工作将由航天员B来完成。

  聂海胜

舱内航天员聂海胜进行机械臂操作,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发挥了非常好的指挥作用。

  链接

  航天员为何要进行出舱活动 出舱将面临什么风险

  航天员为何要出舱活动?航天员出舱后通常要完成哪些任务?出舱活动,又被称作太空行走,是指航天员或宇航员离开载人航天器乘员舱,只身进入太空的活动。由于太空环境恶劣,航天员要面临失重、低气压和气温不稳定以及强辐射等诸多挑战。

  机器人或自动化技术通常是人类出舱活动的替代方案,但目前设计能执行预期任务之外或超出已知任务参数范围的机器人成本高,且技术尚不成熟,无法完全取代人类。而航天员的出舱活动效率较高,并且对意外故障和突发事件做出响应的能力较强。正如建造摩天大楼需要建筑工人和起重机一样,出舱活动需要航天员和机器人共同完成舱外作业。

  美国航天局认为,宇航员在舱外维修卫星或其他航天器,可以避免将它们带回地球修理;在舱外开展科学实验,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太空环境对不同事物的影响。宇航员还可以在舱外测试新设备。

  在舱外作业中,航天员或宇航员主要开展卫星捕获和维修、更换电池、舱外维修、外部航天器组件的组装及连接、特殊实验或测试等工作。

  此前,美国宇航员曾通过出舱活动修复了天空实验室、太阳峰年卫星、哈勃太空望远镜等航天器;多次为国际空间站更换电池;紧急维修故障设备。俄罗斯宇航员则通过出舱活动修复了“礼炮”号空间站,组装、维修了“和平”号空间站,还为国际空间站内壁裂缝“打补丁”。

  但出舱活动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如国际空间站原计划今年6月16日首次安装新太阳能电池板,但两名出舱宇航员因宇航服故障耽误了时间,导致该次任务未能按计划装上新电池板。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