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敬“七一勋章”获得者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6月30日        版次:GA07    作者:蒋小天 王凡
张桂梅

陆元九

陈红军

林丹

卓嘎

  张桂梅 

  创办全国第一所 全免费女子高中

  张桂梅,女,满族,1957年6月生,1998年4月入党,辽宁岫岩人,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党的十七大代表。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是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张妈妈”。探索形成“党建统领教学、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特色教学模式,用红色基因树人铸魂。拖着病体忘我工作,持续12年家访超过1600户,行程11万余公里。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20世纪70年代,张桂梅跟随姐姐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先后在大理喜洲一中、华坪县中心中学、华坪县民族中学等学校任教。大山深处的贫困、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让张桂梅震惊,一个梦想在她的心里慢慢生根——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大山里的女孩子有书读,改变一家三代人的命运。

  女高成立十多年来,张桂梅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其中,让大山里的女孩们见识到外面的世界。她们有的考入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高等学府,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有的大学毕业后成为解放军、警察、科研人员、老师、医生、工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有的选择回到女高,反哺学校。他们中的不少人和张桂梅一样,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去帮助更多的人。

  陆元九 

  突破阻力回到祖国 首提“回收卫星”概念

  陆元九,男,汉族,1920年1月生,1982年12月入党,安徽来安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作为早期出国留学的博士,新中国成立初期,突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怀抱,潜心研究,矢志奉献。首次提出“回收卫星”概念,创造性运用自动控制观点和方法对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进行论述,为“两弹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设作出卓越贡献。荣获“航天奖”。

  出生在旧中国的陆元九,经历了风雨如磐的岁月和战火纷纷的年代。祖国的灾难深重,激励着陆元九加倍苦读。

  1945年,他远渡重洋,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当时的前沿学科仪器学专业。学好知识、不被歧视、报效祖国的信念,激励着他在学术领域埋头深耕。

  1949年,29岁的陆元九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世界上首位仪器学博士。

  为减少回国阻力,陆元九主动放弃优越的科研环境,谨慎避开极具发展前景但可能涉及敏感领域的工作岗位。

  1956年,他带领全家突破重重阻碍,历尽艰难险阻,回到祖国的怀抱。之后,陆元九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新中国科技进步和航天事业建设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和对祖国的热爱。

  由他主导决策研制的多项产品,成为我国多个“国之重器”不可或缺的重要产品,极大提高了我国的战略威慑力和国际地位。

  陈红军 

  英勇作战誓死不屈 捍卫祖国领土主权

  陈红军,男,汉族,1987年3月生,2009年4月入党,2020年6月牺牲,甘肃两当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原分队长。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杰出代表,坚守高原边防10年,带领官兵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2020年6月15日,奉命带队前往一线紧急支援,在同外军战斗中,英勇作战、誓死不屈,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壮烈牺牲。被追授“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

  据陈红军的母亲介绍,儿子从小就有当兵梦,家里有亲戚曾当过兵,回家时都是穿着军装,儿子就非常喜欢,还会把军帽戴到头上。

  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按照处理边境事件的惯例和双方之前达成的约定,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前出交涉,却遭对方蓄谋暴力攻击。祁发宝组织官兵一边喊话交涉,一边占据有利地形,与数倍于己的外军展开殊死搏斗。增援队伍及时赶到,官兵们奋不顾身、英勇战斗,一举将来犯者击溃驱离。外军溃不成军,抱头逃窜,丢下大量越线和伤亡人员,付出了惨重代价。

  在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

  这些英雄的边防官兵把青春、鲜血乃至生命留在喀喇昆仑高原,筑起巍峨界碑。

  林丹 

  当好党的“传声筒” 群众的“服务员”

  林丹,女,汉族,1948年12月生,1985年8月入党,福建福州人,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党委书记,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社区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扎根社区40余年,始终为民爱民,当好党的“传声筒”、群众的“服务员”,脚踏实地做好社区每一项工作。以党建为引领,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推行“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服务,设立居民恳谈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把党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在林丹的心中,居民永远是第一位的。为了让孤寡老人老有所养,她当起了8位孤寡老人的亲人。在他们生病时端茶送药,当他们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时,林丹又以“家属”的身份为他们料理后事。孤老太吴苏廷,82岁那年摔断了腿,林丹带领社区成员将她送往医院,医院要预缴5万元,老人和社区都无力承担这笔费用,又将老人接了回来,请住在社区里的骨科大夫为老人接骨治疗。老人瘫痪在床一年多的日子里,林丹每天提前上班先上门为老人安排好一天的生活,老人常对登门看望她的朋友和邻居说:“我虽然无儿无女,可就是亲闺女也不一定能比得上林丹孝顺。”

  在50年社区工作实践中,林丹时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她说:“社区承担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社区工作关系百姓切身利益。选择了入党,就是选择了为人民服务的追求和责任。”

  卓嘎 

  数十年抵边放牧巡逻 守好祖国每寸土地

  卓嘎,女,藏族,1961年9月生,1996年7月入党,西藏隆子人,西藏自治区隆子县玉麦乡玉麦村农民,西藏自治区妇联副主席(兼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爱国守边精神的传承者,秉持“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坚定信念,数十年如一日以抵边放牧、巡逻的方式守护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国旗挂遍走过的每一条路,践行了“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的承诺。积极宣讲党的恩情,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时代楷模”等称号。

  玉麦在哪?青藏高原的南边喜马拉雅的另一面有一处最难抵达的“三人乡”,这里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没办法抵达外面的世界。

  卓嘎的父亲为了运粮食都要走十几天的山路,来回就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条山路不仅漫长还难走,卓嘎最小的妹妹就永远留在了这条山路上,15岁的时候妈妈生病,因为这条路等到达救治的地方时也没了气息。

  2001年,卓嘎的父亲去世了,卓嘎和妹妹央宗又走上了巡边之路。现在妹妹央宗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也回到玉麦,变成了这个家庭的第三代守护人。

  卓嘎说:“以前父亲巡边的时候,一路走一路挂国旗,按照他当年的习惯,我们也一直这样做。”“当时阿爸说,我们姐妹要是嫁出玉麦,那么谁来放牧守边?于是我们都嫁在玉麦,向阿爸发誓,一生守在玉麦,让五星红旗永远在我们祖祖辈辈放牧的土地上飘扬。”央宗说。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