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垂直转运期间,王婧雨和火箭合影留念。
航天青年名片
姓名:王婧雨
年龄:26岁
毕业院校:香港大学(硕
士)北京理工大学(本科)
工作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设计部
航天青年说
2020年11月17日,海南文昌发射基地,是时候“送别”火箭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设计部的科研人员王婧雨和同事们走上轨道,看着正在垂直转运的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一点一点地接近发射区,团队同事们,一步一步地跟着向前走。那是一段长达3公里的路。王婧雨和同事,陪着火箭,缓慢地走了2个小时。
一周之后,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重达8.2吨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划破夜空,直奔月球,九天揽月,终成现实。
火箭迅速升空,在苍茫浩瀚的黑夜里,渺小得像一颗发光的星星——这正是王婧雨心里航天人的样子。“在伟大的航天事业面前,个体的渺小是必然的。虽然渺小,但却从事着不平凡的事业,每一个人都闪耀着光。”
在香港初次与航天结缘
看着窗外,车子开过香港红磡,王婧雨觉得很亲切。6月23日-25日,这个95后的姑娘,随中国航天科学家代表团走进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以及当地6所中学,举行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系列公开讲座,和大家分享星辰大海里的科学梦想。
“想一想,我和航天的缘分,还真的是从香港开始的呢。”2016年,这个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的东北女孩,选择前往香港大学读研,继续深造工业工程专业。“对我来说,香港是一个能在家门口感受文化碰撞的地方,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好的帮助。”2017年12月毕业后,王婧雨进入亚太卫星控股有限公司实习,“这也是我第一次正式接触航天领域,今天再回香港,也挺有感情的。”
“最开始,我和大家一样,对香港的航天了解不多。后来通过和香港的航天工程师接触,我发现他们和内地的航天青年一样,在奉献精神方面都很突出。”
2018年回到内地,王婧雨选择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设计部工作。1957年成立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是国家航天的发祥地,第一任院长钱学森提出,航天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工程,需要总体和分系统的有效协调配合,最终实现“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研制周期短,能协调运转”的终极目标。
在文昌第一次参与火箭发射
“入职后,我的感受特别强烈。我们的日常工作,是跟国家的事业发展紧密相关的。这是一种直观而震撼的感受。”
去年9月底,王婧雨作为试验队队员,前往海南文昌发射基地,参加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任务。这也是这个年轻的女孩,第一次全程参与国家的重大航天工程。在文昌发射基地,一待就是70多天。
年轻的航天人们,上过几十层楼高的发射塔架,也去过神秘的总装厂房。如果在装配、测试过程中出现丝毫问题,就可能给火箭飞行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年逾古稀的航天老专家吴宏恩,就带着王婧雨和年轻的航天人,在发射场走到哪里,就讲到哪里。“我当时觉得,发射平台真的太大了,每个角落又都暗藏玄机。”
一切准备都是为了火箭发射的那天。2020年11月24日凌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进入倒计时,搭载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将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并开展月球样品地面分析研究。
倒计时,5、4、3、2、1,点火!白色的“胖五”直插云天,发动机火焰瞬间点亮黑夜。
伴随一系列正常的指令接连发出,“助推器关机,助推器分离!”发射大厅现场,爆发出了欢呼和掌声——这是这群低调、朴素的航天人,少有的情感流露。
耀眼的亮光划破夜空,九天揽月终成现实。
每一个航天人都闪耀着光
长征、神舟、嫦娥、天和、天问。人类的文明史,本就是一部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历史。在一个个浪漫名字的背后,是中国航天的步步破局之举。
“我觉得中国航天走过60多年,如今在世界的舞台上,我们成为了破局者。”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正式奠基。
“老一辈的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他们也告诉我们,航天人就是要以国为重,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该放弃奔跑。只要最后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得更好,能攻克更难的科学技术,我觉得我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伟大的事业中,个体的渺小是必然的。“我们国家十数万航天人,都在用自己的力量,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是渺小的,但并不代表我们是平凡的。只有我们把每一项细小的工作做实做透,才会把完美带到天空。虽然个体是渺小的,但是每一个航天人都是闪耀着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