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古代史的深入展开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6月20日        版次:GA11    作者:王绍贝

《讲谈社·日本的历史》(10册),(日)寺泽薰等著,米彦军等译,文汇出版社2021年5月版,780.00元。

□ 王绍贝

如果说《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丛书,是由日本历史学家写中国通史,它更侧重于以新观点、新角度对中国史的分析,其中有些写法似乎过于标新立异,那么这套新引进的《讲谈社·日本的历史》丛书则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日本大众看的日本通史,可以说是“本色当行”了。日本讲谈社这套书共计26卷,由于卷帙浩大,出版方精选了10卷优先出版,这10卷的选题和特点都非常鲜明,且相关专题国内出版也比较少,取其便利开拓视野。

尽管这套书是面向普通读者书写的日本通史,但“普通读者”其实是以受过日本义务教育的日本人为衡量标准而言的,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如果对日本历史没有一个常识性的了解,直接阅读这套书或许还是有些困难的,先读一本简明的日本通史,再来读这套书体验感会比较好。目前出版界关于日本历史的作品,翻译出版的数量不少,但大部分都是“厚今薄古”的,关于日本近现代倒幕、维新题材的比较多,而日本古代、中世历史的作品则偏少。譬如6卷本的《剑桥日本史》,其中从倒幕运动开始的近现代史就占了3卷,超过了一半的篇幅,对于我这样喜欢探究日本古代历史演变的读者来说是远远不能餍足的。而这套《讲谈社·日本的历史》是由日本中世史专家网野善彦领衔主编,集结了各阶段日本史的专家,融合了日本史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引进部分相对“厚古薄今”,从古代、中世到近世(江户幕府前期)占了8卷的篇幅,而近代只有2卷的体量,且每一卷都有独立的专题和特点,整体在体例上又保持一致,都侧重叙述政治史和国家社会结构的演变。

《讲谈社·日本的历史》的一大优点在于,日本学者具备外国学者欠缺的,对于日本历史文化、考古挖掘和文献解读能力等方面的优势。譬如第2卷《从大王到天皇》论述了从古坟时代到飞鸟时代,这是一个日本王权巩固,列岛统治者称号从“大王”上升为神格化的“天皇”称号的时期,同时也是日本国家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历史时期已出现了《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古文献,但作者却采取了研究考古学成果为主的路线,辅以对古文献辩证性地分析和利用,批判了《十七条宪法》的作者是圣德太子等观点,地下实物资料与地上文献的综合运用是本书一大特色。另外作者还具备强大的古文献释读能力,他揭示了“治天下大王”与“天皇”两种称号代表了不同时期内日本列岛统治者两种不同的性质。根据古文献释读来看,在上古时代,“天下”一词是指位于“高天原”之下,其概念与中国的“天下”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中国人来说,似乎封建时代所谓“天子”是指得到“天命”来治理天下的,一旦失德就会失去“天命”,失去上天眷顾,失去天下。而日本人所提及的“天”是指八百万天神居住的世界,日本虽借用了中文“天下”一词,但却排斥了“天命”观。

这套书的第二个优点是,采用符合特定时代特征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来写史。譬如第4卷《武士的成长与院政》论述武士阶层在日本古代末期崛起的历史,这一时期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宋朝,针对这段历史,日本历史学界有不少新的研究,譬如平氏家族与日宋贸易、宋钱流通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成果甚至被NHK的大河剧《平清盛》所吸收。但《武士的成长与院政》此书却不是从主流热门的观点出发解读这段历史,对于日宋贸易、宋钱方面的内容几乎只字不提,也不同于过去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喜欢从在地领主、武士出现的经济基础角度阐释武士上台的原因,本卷作者力图从军事、国家体制、政治架构、社会结构出发,揭示武士阶层从出现到掌握政权的全过程。作者指出日本学者过去对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反省和厌恶(尽管这很重要),导致人们对战争史、军事史研究敬而远之,而要深入研究武士成长与院政的出现这段历史,恰恰需要加强军事角度方面的研究。作者指出,世界上古代国家都开始于“城墙城市”,比如希腊、罗马(哈德良长城)、中国(万里长城)等,但只有日本古代国家除特殊时期外,并不筑“城”,因为日本是“岛国”,所以其2.8万多千米的海岸线就是天然的“长城”。也正因此,日本一旦拥有军队那便是为侵略他国而准备的,这就是日本古代国家具备的“侵略”倾向的原因所在。8世纪日本学习唐朝律令国家体制,实行“一户一兵”的征兵制,准备对新罗用兵,但在最后一刻被叫停。即便如此,这一制度却在后来镇压内部群岛的海贼时发挥了作用,最终培养起了平氏、源氏这样的职业军人家族。

克罗齐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讲谈社·日本的历史》的第三个优点即是:在研究考察历史的同时,时常观照现实、反思现实,寻找历史对当下的意义,充满了一种人文关怀。譬如第5卷《源赖朝与幕府初创》的作者,借用太宰治作品中假借源实朝评论《平家物语》的一句话来形容平氏覆亡到日本史上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建立的过程:“平家,光辉一片”“光辉莫非灭亡之兆?无论人抑或家族,若处黑暗中,尚不会灭亡”。太宰治在1942年写这句话的时候大概就预测到太平洋战争日本战败的结局,并渴望战败带来“光辉”的解放。此卷作者山本幸司出生于1946年,他也体验过那种战后的“光辉”感,如同太平洋战争战败时期的日本那般,镰仓时代初期至中期的日本同样经历了秩序的混乱与崩溃,而新的政治体制正恰巧在这段古代末期的“光辉”时代诞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讲谈社这套日本史的中文版在翻译方面邀请了国内相关专业的学者担任,译文比较可靠。出版方日后若能将这套书剩余的16卷也一并引进,那便功德无量了。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