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倍杠杆,一天爆仓资金超过400亿元

疯狂的币圈带来“暴富”还是“爆仓”?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5月30日        版次:GA06    作者:新华社

5月26日,记者在企业现场看到,每间机房的机架上排满了“矿机”,现场风扇轰鸣,机箱外侧满是灰尘。 新华社发

虚拟货币价格的大幅震荡之下,多少人渴望的“一夜暴富”,变成了“一夜爆仓”,血本无归。“币圈”资深投资者刘鹏没想到,一顿晚饭的功夫,年初以来赚的十多万元全部“打水漂”了。“我在39000美元附近挂5倍合约,本以为绝对安全,没想到还是爆仓了。谁都没料到比特币会出现这么大的跌幅!”

5月19日,比特币价格大跌,从单枚约43000美元的高点迅速跌落,一度跌至29000美元附近,最大跌幅超过30%。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19日当天,爆仓资金超过400亿元,涉及约70万人。

有平台最高杠杆可达125倍

让众多投资者一夜之间账面清零的背后,是“币圈”的期货合约交易。近年来,除了现货交易,期货合约交易逐步成为虚拟货币交易的重要衍生品。此类合约具有双向交易、高杠杆等特征。从表面上看,此类合约可以对冲风险,但更多投资者把其视为“一夜暴富”的工具。因为,加杠杆后,随着“币值”涨跌,收益也会成倍变化。

记者浏览多家交易平台发现,合约交易大都被作为与现货交易同等重要的板块,开辟交易专区,并通过推出优惠活动大力推广,例如参与某币种的合约交易可以参与分成。

投资者可在合约交易中选择“看空”或“看多”,通过存入保证金,与交易平台签署合约借钱加杠杆炒币。令人震惊的是,有的平台最高杠杆可以达到125倍。

300万元一个多小时全部“蒸发”

不过,不少加杠杆的投资者只看到选对走势后,账面资金随之疯涨,却很少想到选错后可能面对的巨额损失。如果短时间头寸不足,难以追加比特币等保证金,不少投资人便只能眼睁睁看着曾经引以为傲的账面爆仓。

今年1月,投资者周先生携50万元资金进场,梦想拥抱“牛市”大赚一笔。起初顺着市场疯狂炒作的大潮,周先生的账面资金一度冲上300万元。然而随着5月19日大跌行情到来,他的账面资金大幅缩水。不甘心的他加杠杆十倍想抄底,却不料市场深度探底,300万元在一个多小时内全部“蒸发”。

“如今回看,整个过程就如同一场梦。”周先生感叹。

虚拟货币价格波动剧烈,相较传统资本市场风险更大,而合约交易进一步放大了风险。

“在虚拟货币单日涨跌50%都属正常的大‘赌场’里,高杠杆拥有极高的风险。因为即便你赢了99次,只要输1次,都有可能倾家荡产。”刘鹏说。

背后常有“庄家”操纵价格

虚拟货币的交易风险远不止价格剧烈波动,在交易炒作的背后还常常伴随着“庄家”操纵市场价格。

“投资人的交易对手不光是其他投资人,有时候平台也亲自下场。一些平台一方面诱导投资人参与高杠杆投资,一方面暗中坐庄操纵价格。”一名“币圈”人士透露。

业内人士表示,虚拟货币交易没有实物依托,价格容易被操纵。尤其是不少“空气币”发行技术模糊,发行上限不确定,存在巨量持有者,极易被“庄家”操纵价格。

曾经与多位投资者“抱团”维权的张先生透露,他们多人都在某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上因开合约加杠杆交易被爆仓,每人普遍损失在几十万元。“我们怀疑交易平台在交易上存在猫腻,价格被人为操纵了。”张先生说。

张先生找平台维权数月没有音信,但也没有其他办法。从我国现有司法实践看,虚拟货币交易合同不受法律保护,后果和引发的损失由相关方自行承担。

高杠杆下的爆仓,众多投资者两手空空血本无归,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却在其中稳赚收益。

“无论投资者亏了还是赚了,交易平台都会收费。虽然现在国内已经清理了大部分平台,但一些平台转战海外,针对的基本上仍是国内投资者,有的网站页面是中文的,客服也是中文的,规避监管的目的一目了然。”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市场的无情并没有让投资者清醒,“前仆后继”仍大有人在。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以5月28日10时为节点,在过去24小时内,爆仓金额超过24亿元,爆仓人数超过7.5万人,最大单笔爆仓发生在某交易平台的以太坊交易中,涉及金额接近1500万元。

董希淼表示,要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普通投资者对虚拟货币的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提醒公众远离任何形式的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同时,要加强国际监管合作,探索破解虚拟货币跨境监管难等问题。 新华社

实地走访

1万台“矿机”一个月能“吃”4500万度电!

挖的是“币”还是“坑”?

看似高大上的“大数据中心”,实则为虚拟货币“矿场”,能耗“无底洞”。近年来,虚拟货币风生水起,引得不少人趋之若鹜。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没有实物,由计算机生成的一串串复杂代码组成,需要根据算法通过计算机运算获得,俗称“挖矿”。用于挖矿的“矿机”一般功率较大,需要消耗大量电力。

“矿主”们就像“候鸟”

哪里电费便宜“矿场”往哪搬

“矿场”到底长啥样?挖矿究竟多耗电?

近日,记者走访了西部某省一家从事“数据业务”的企业。现场偌大的厂房内部用白色隔板分出约30间机房,每间机房的金属架上摆满了闪烁着彩光的服务器,杂乱无章的电线与插线板上盖着厚厚的灰尘。厂房里没有什么工人,只听见风扇的轰鸣声。

“这些都是目前挖矿专用的主流品牌机型,应该就是一个‘矿场’。”一名同行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多方了解到,这家企业2020年全年纳税仅25万元,但月均耗电量却高达2500万度!今年前4个月,纳税仅9万元,但月均耗电量高达4500万度,折算能耗约为1.5万吨标煤。

“在我们这里,这个能耗相当于大型乳品企业10条液态奶生产线的能耗总量。”一位当地人士告诉记者。

剑桥大学替代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截至2021年5月10日,全球比特币挖矿的年耗电量大约是149.37太瓦时(1太瓦时为10亿度电),这一数字已经超过马来西亚、乌克兰、瑞典的耗电量,十分接近耗电排名第25名的越南。

庞大的电费支出让“矿主”们好像“候鸟”一般,哪里电费便宜就把“矿场”搬到哪里去。

一名“矿主”告诉记者,冬天他们一般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用火电挖矿,一度电0.3元左右。到了春天,就陆续通过卡车将“矿机”运到川西地区,利用丰水期便宜的水电“挖矿”。如果和小水电站谈妥价格,电价可以每度0.2元左右。

因此,我国虚拟货币“矿场”大多分布在电力资源充足而电费便宜的地区,例如火电资源充足的新疆、内蒙古和水电资源充足的四川、云南。

金融委首次发声

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

虚拟货币挖矿的高能耗,已经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警觉。例如内蒙古自治区今年以来采取多项政策措施清退虚拟货币挖矿项目,截至4月底已关停清退35家挖矿企业。经初步统计,清退这35家挖矿企业可年节电52亿度,折合超160万吨标准煤。

“近期看到当地出台打击虚拟货币挖矿的一些措施后,我们正在抓紧清理。”记者走访的那家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最高峰时厂房里有2万多台服务器。今年2月以来,一些服务器已陆续搬走了,现在约剩1万台。

整治力度不断加大。5月2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了第五十一次会议。会议明确提出,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这是金融委首次对于比特币公开发声,直言“打击”,态度鲜明有力。

“这两天,周围有不少‘矿主’已考虑关停‘矿场’或转移到海外了。”一名“币圈”人士告诉记者,他们准备漂洋过海,将“矿场”搬到俄罗斯、芬兰、加拿大等当地允许且电力过剩的国家。

要把电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刀刃”上。专家建议,电力资源充沛的地区可以建立市场准入、互联网企业用电大户监测、互联网异常流量监测等多维度常态化监测体系,加强源头把控。 新华社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