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士禄:从烈士遗孤到杰出中国核动力科学家

他一生“深潜”大海 “拓荒”核动力事业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5月27日        版次:GA04    作者:唐建丰

彭士禄院士是我国核潜艇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

“坎坷的童年经历,磨练了我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父母亲给了我要为人民、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热血。我对人民永远感激,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足以回报他们的恩情。”

“时代的印记,不会只记住你是谁,但一定记得住,你为这个时代做过什么。”

——彭士禄

彭士禄院士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次数并不多。作为我国核潜艇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彭士禄一直都是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时代的印记,不会只记住你是谁,但一定记得住,你为这个时代做过什么。”彭士禄的人生,就像深海中的核潜艇一样,潜入茫茫大海一辈子,无声却有无穷的力量。

为彭湃次子

儿时逃难多次被捕

彭士禄这个名字,鲜有人知。直到1988年9月27日,中国导弹核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他才作为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走进人们的视野。而在这之前,他隐姓埋名30年,他的名字和他从事的工作一样,都是中国的最高机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无产阶级革命家、烈士彭湃的儿子。

1925年,彭士禄出生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是彭湃的二子。“一个漆黑的夜里,奶妈背着我逃难。”这是彭士禄关于人生最早的记忆。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斩草除根”,彭士禄过起了姓百家姓、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生活。他先后在几十个贫苦百姓家生活过,每到一家,他都要改名。8岁时,彭士禄被国民党当局抓进监狱。在那里,他吃的饭里满是沙子、虫子,浑身都是虱子、疥子,晚上睡觉盖的是破麻袋。

1935年,在狱友们的掩护下,差点饿死的彭士禄终于出狱。之后他转到广州感化院,患重疾又差点病死。10岁时,他开始沿着铁道流浪,一度靠乞讨度日。后来,彭士禄再度被捕,祖母周凤将其营救出狱。此后他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在香港、澳门学习和生活。直至1940年,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彭士禄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周恩来凝视了他一阵子,亲切地拉着他的手说:“终于把你找到了。你爸爸是我的好朋友!”“要继承你爸爸的遗志,好好学习,努力工作。”15岁的彭士禄来到了延安,于194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造核潜艇

隐姓埋名30年

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1956年,正准备回国的彭士禄被密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陈赓问他:“中央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坚定地说。

20世纪50年代,面对一些国家的核威胁,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想要造核潜艇。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研发。1965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八千军民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四川西南部的密林深处,来到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很快,彭士禄告别妻儿,隐姓埋名,进入基地,这一消失就是近30年。

没有现成的图纸和模型,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一边设计一边施工,用传统设备算出了首艘核潜艇数十万个数据;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量和稳定性,边角余料都要过磅称重。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攻克了诸多重大技术关键——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看着这壮观的一幕,彭士禄和战友尽情欢呼。“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新中国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实现了。

一生两件事

造核潜艇建核电站

核潜艇是大国重器,于无声处壮国威;核电则是战略性高科技产业,事关国计民生。和平运用核能,将核能服务于社会,是彭士禄的毕生心愿。他曾说,自己一辈子干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

中国发展核电,究竟该走哪种技术路线?上世纪70年代,熔盐堆方案和压水堆方案如何取舍,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经过科学论证和调研,彭士禄力排众议,提出应采用国际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堆并充分利用我国刚建成的陆上模式堆技术经验及其工业配套设施,容量可暂定为30万千瓦。

压水堆方案为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了关键作用,使我国核电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于1985年3月开工建设,1991年12月投产运行,至今已安全运行30个年头。目前,我国已建、在建、筹建的核电站,绝大部分采用的都是压水堆方案。彭士禄为秦山一期核电站的堆型选择、选址等确定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1983年,彭士禄被任命为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总指挥,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1988年,彭士禄又担任核电秦山联营公司董事长,成功实现了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几十年来,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以彭士禄为代表的核工业人,用自己的韶华与汗水,赋予国家自立、民族自强以无穷的力量。

永怀感恩心

为祖国富强而献身

5月22日晚,反映我党为保护革命后代而作出艰苦努力的红色音乐剧《少年彭士禄》在汕尾市马思聪艺术中心隆重首演,赢得满堂彩。从彭士禄的成长史可见,在他15岁之前,没有受过稳定的正规教育,后来却能成为共和国的首届院士、我国核潜艇的首任总设计师、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这个史诗般的红色传奇是彭士禄的非凡经历使然。

从烈士遗孤到杰出的中国核动力科学家,彭士禄历经风霜雨雪的嬗变,坚忍不拔,为世人所赞赏。他永远怀着一颗对党、对老百姓的感恩之心。他常说,自己就是工作几辈子也还不完这个恩情。

每每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经历,彭士禄总是饱含深情地说:“坎坷的童年经历,磨练了我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父母亲给了我要为人民、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热血。我对人民永远感激,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足以回报他们的恩情。”

采写:南都记者 唐建丰 实习生 叶胜堂

图片:来自汕尾市委宣传部、海丰县委宣传部、《彭士禄传》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