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甘肃白银马拉松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21名参赛人员不幸遇难,占到总参赛人数的12%,其中包括多位国内马拉松赛事顶尖选手。对此,中纪委官网发文指出“一些赛事往往只盯着经济效益,不愿意在服务和安全上多投入”,直言“有的承办企业根本不具备组织高风险体育赛事的资格和能力”。
事情可能真的被不幸言中!据多家媒体报道,此番赛事的中标运营方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实力一般”,2020年该公司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0,但却多次拿下政府部门的“大单”。而据称在事发后参与一线搜救的工作人员就包括该公司目前全部的22人。
就是这样一家实力平平的公司,却多次承办地方马拉松赛事,按照中纪委官网发文质疑的那样,其是否“具备组织高风险体育赛事的资格和能力”着实成疑。
按照一般马拉松赛事后勤保障和服务的惯例,满打满算,仅有22人的公司规模恐怕都无法满足多人服务一名参赛者的“人海战术”要求。这样一家专司马拉松赛事运营的公司,其在招投标过程中是否存在权力寻租、不正当竞争的情况,也有必要做彻底清查。
主办方不是挂个牌子就完事,需要对前期中标运营主体的具体工作有必要的全程监督,越野赛道设计的严重不科学、不合理,是草台班子运营的恶果,也与作为主办方的当地政府部门监督乏力脱不了干系。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在此番事故发生后,突发恶劣天气被多方提及,包括天气预报、预警的不及时俨然已经成为悲剧的一种归因。但据参与救援的当地牧羊人叙述,极端恶劣天气在当地属于“经常出现”的情况。
恶劣天气可以突发,但如果想把“经常出现”的恶劣天气包装成“×年不遇”,那就实在是动机可疑了!
人类的认知固然有限,突发极端天气状况不可能完全为人们了如指掌,但这并不意味着,赛事的当地组织者、运营方对所在地天气状况(或者说某种规律),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和应急预案,包括对参赛者的安全提醒、赛前检查,以及出现安全状况时的最基本救援的准备。
“天气原因谁都无法抗拒”,但主办方、运营方对天气原因的无视甚至毫无准备,却是断然不能放过的。
据参赛者讲述,白银赛事运营方不仅对冲锋衣等保暖装备只是“建议”而不是强制,而且现场对装备的检查也非常“随意”,甚至对装备不合格的参赛者也是“求求情”就可以高抬贵手的状态。不仅如此,当参赛者遇险、多次拨打求助电话时,面对的却是无人应答的绝望。可以说,严重不规范的赛事运营与组织,比自然天气状况还要恶劣,简直令人愤怒。
马拉松是一种体育文化,但在很多地方更是一桩稳赚不赔的生意,可以拉来旅游、拉动消费,更能为地方做文化宣传和推广。但“要生意不顾生命”的做法,不仅万万要不得,而且可能已经涉嫌多项刑事犯罪,需要有关部门进行彻底调查。
要警惕和严查一味归咎天气因素所试图逃避的那些人为错误,严肃问责那种对赛事准备的漫不经心,和对参赛者生命的不负责任,这可能是对白银马拉松悲剧诸多遇难者的一种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