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逼捐”被调离,下达任务的上级怎么处理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5月22日        版次:GA02    作者:

  短评

日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某教师对未参加捐款的学生排队录像,并将视频发至家长群中,动员学生家长募捐,此事引发社交媒体强烈关注。当地教育部门的处理结果很快出炉,除了涉事教师道歉、行政记过和被调离,事发学校校长也被就地免职,而涉事永顺县教育基金会工作人员覃某某则被诫勉谈话。

陆续扔出来几条处理意见,一个问责流程差不多就算是走完了。但引发舆论热议的这起教师以拍视频示众“逼捐”事件,个中诸多疑点却并不是都有个像样的交待。

毫无疑问,“逼捐”是错误的,不仅对家长、学生的尊严有难以估量的伤害,更是背离教育和募捐初心的愚蠢做法。涉事教师确实应当对事件中自身的做法有所反省,甚至在真正认识到自身错误之前,其是否还有资格继续从事教职这都大有疑问。

以拍视频示众的方式“逼捐”,是否已是涉事教师某种的沟通方式,或者是涉事学校(甚至地方)教职人员某种的工作手段,尚不得而知,对此有必要在家长、学生中间进行摸底调查。

事实上,社交网络之所以对此事热议不断、吐槽连连,不外乎类似的场景对不少人来说都似曾相识,也深有痛感。

不仅如此,对“逼捐”事件的处理在并未明了事件来龙去脉的情况下就匆匆给出结论,或者对前情遮遮掩掩,很有可能恰恰遮蔽了问题的源头。在此前引发热议的“示众逼捐”视频中,涉事教师曾公开表示“今天必须完成任务”,而在家长群的截图里更是明确提到了“上级文件精神”和明确的摊派捐款数额。

除非涉事教师“矫诏”,否则的话就必须要查清楚,这个所谓的“上级文件精神”和“任务”究竟所指为何。即便是从处分涉事教师的公平性出发,也有必要追溯这摊派“逼捐”的真正责任主体在哪一层、究竟是谁。要不然,只对为了完成所谓上级任务而采取某种手段摊派“逼捐”的基层执行人员进行处理,恐怕就很难服众。

而在同一份处分结果中,发起募捐的当地教育基金会也有工作人员被诫勉谈话,这一方面让人对涉事基金会在此次“逼捐”中所扮演的角色产生兴趣,另一方面也对与事件调查主体——永顺县教体局共用一个办公地址的这家基金会的背景有所怀疑。是不是因为介入调查的机构权威性欠奉,才使得“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尴尬在“摊派逼捐”事件中又一次重演?

为什么舆情热点的后续问责,往往出现越到基层越重的情况?如果说“逼捐”的所谓任务和精神都来自上级,那么基层执行人员所能负和所该负的责任,就应在调查清楚事件之后有个起码的权责相当,而不是放任又一笔糊涂账的出现。

不陌生的视频示众,司空见惯的“逼捐”,让教师不像个教师的样子,让捐款没了慈善的味道,这是比那被摊派的6块钱更令人痛心的现象。在清晰的个案调查基础上,对慈善募捐的初衷以及教育的初心,不妨也作一些反思。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