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包容和无障碍城市,需要共识和共同行动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5月21日        版次:GA02    作者:南都社论

  “让无障碍设施‘无障碍’,我们还能做什么?”为积极落实“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南都记者帮”民生实事协同共治论坛近日在南方传媒大厦顺利举行,包括广州市交通、城管、住建等多个职能部门代表、检察机关代表、社会团体专家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市民代表等嘉宾齐聚一堂,共同为广州市无障碍环境的发展建言献策。

  这么多部门、这么多代表聚在一起,为无障碍环境发展建言,也许会有人为之困惑:这件事情,真的需要这么大的阵仗吗?

  答案是:对的!太需要了!

  如果说无障碍环境的发展只是残疾群体的事,那绝对是一种误解。

  实际上在每个人的生命周期中,都会面临行动和感知的障碍,无障碍与每个生命的权利和自由密切相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目前全世界总人口中有大约15%的人有某种形式的残疾,其中近2亿经受着相当严重的功能困难,而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寿命延长所带来的慢性疾病增加,未来全球的残疾率还将进一步上升。无障碍环境的发展因此需要更多关切。

  不仅与每个人密切相关,而且无障碍环境的发展也特别需要社会的共同治理。

  多建一些无障碍设施,是不是就很好了?远远不够。要建立通用无障碍发展的范式,从政策、立法到规划、设计、运行和治理,其中的环节太多了,每个环节都必须进行系统化衔接和同步化实施,形成闭环。无障碍设施如果设计不合理或者管理不到位,则很可能会沦为一个花架子。

  这次民生实事协同共治论坛的成功举办,证明社会共治的氛围在广州已经形成。

  为推动实现这一点,很多部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从今年1月份开始,广州市检察院与南都联合发布无障碍设施线索征集令并展开调研。全市检察机关随后根据调研内容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无障碍设施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具体走访,再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

  众志可以成城,事实证明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在东风东路过街无障碍平台的优化整改中,南都联同广州市检察机关、政府职能部门、市民代表等多方对存在乘坐障碍的升降平台进行“现场会诊”,并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协同治理,在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整改取得了成效。残障人士及周边群众也在测试后对电梯的优化表示赞许。“检察+媒体+N”的公益诉讼模式在这里得到了良好的扩展。

  效果良好,但也要承认,目前广州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难点和堵点。把这些难点和堵点呈现出来,通过集思广益尝试找到解决的办法,本次论坛的责任可谓重大。

  广州中心四区46个无障碍公厕只有12个满足无障碍使用;盲道的“违规占用”最为普遍,有的是汽车停放到人行道,有的是电动车随意停放,更普遍的是共享单车占道;过街天桥无障碍电梯不一定难在加装,更多在于后期维护和管理,怎么才能让电梯建好后不是摆设?……

  既不避讳问题,而且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有共识,是本次论坛的显著特点。人大代表建言“无障碍电梯可落实到街道就近维护管理”,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维权处处长希望“推动将无障碍设计融入通用设计规范”,残障大学生则提出“投诉反馈渠道要实现‘网络无障碍’”,尽管身份迥异,但在建设一个包容和无障碍的城市这个共同的目标面前,他们的思考都具有同等的价值。

  通用无障碍的发展是一个达成“全社会最大公约数”的动态协调过程,因此多主体共同参与模式必不可少。随着广州此次论坛的召开,多主体共同参与、共同行动的模式将越来越明确,也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