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灵魂摆渡人”,“里长”刘德文:

17年义务送两百余老兵骨灰回大陆老家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4月26日        版次:GA16    作者:杨苓妍 林子沛

刘德文护送老兵骨灰回乡,在车站月台上。

十七年间,一名台湾“里长”背了200多位亡故老兵的骨灰,渡过海峡,归根故土。

2018年,南都曾报道台湾“里长”刘德文的故事。从2004年第一次履行对一位老兵“伯伯”的回家承诺开始,十七年间,刘德文义务寻找并带着老兵们的骨灰返乡,足迹遍及大陆近28个省(区、市)。

刘德文的先辈生活在江苏徐州,后来移居福建再到台湾,到了他这一代,祖上已经在台湾土生土长了几代人。可他向南都记者表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我带他们回家的时候,感觉比血亲更亲。”

今年清明节期间,他的故事再次引发关注,数百名网友通过“看台海”给他留言委托。4月20日,南都记者再次联系上这位赴台老兵的“摆渡人”时,他仍拿着十几份委托信息在台中的烈日高温之下搜寻老兵坟茔。

“里长”的第一份委托

刘德文出生在台湾屏东,很小的时候就去了高雄打拼。2002年开始,他作为高雄市祥和里“里长”服务社区。那时,祥和里住着1800多位赴台老兵,都是些单身独居的老人,他们的亲人大多在祖国大陆。

刘德文告诉南都记者,这些老兵都是独身一人,很多事情从来只靠自己,他成为“里长”之后,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父辈来对待照顾,有幸能够得到信任,成为他们心中无关血脉的“至亲”,托付身后之事。

漫长的寻亲之旅始于2003年。一位“伯伯”在临终之际托付刘德文,将他的骨灰带回家,埋在父母坟前,让十几岁离乡后一去不回的他,能够尽尽孝道。“我当时就跟伯伯说:‘没问题,里长一定会圆你的心愿。’”

刘德文把这一次承诺视作缘分。

“我不放弃,老兵的家人就不会放弃”

费尽周折,刘德文在2004年联系上了这位老兵在湖南老家的亲人,背着“伯伯”的骨灰渡过海峡,了却一桩夙愿。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两岸的媒体、在大陆做生意的台商等渠道找过来了,委托刘德文帮忙找寻亲人的骨灰,帮他们落叶归根。再后来,两岸媒体开展了寻亲的项目,帮他开了“头条号”,一些人也开始通过网络与他直接联系。

送第一名老兵回家之后的十七年间,刘德文收到了三百多封委托信件,有些信封上连收信人的地址、名字都残缺出错,但祥和里的邮差总能根据信封上“寻找赴台老兵”的字样,把信件送到“里长”手上。

十八年过去,曾住在祥和里的千余名老兵已经凋零,剩下的四十多人中,年纪最大的已102岁,最“年轻”的也有90多岁了。

4月20日,台南的天气已经燥热难耐。刘德文清晨5点多起床,趁着日出后不久还算凉爽的时间驱车从高雄赶往台中的墓地。他手上攥着十几位来自大陆的委托人信息,再次开启搜寻,“如果需要找两天的,(我)也不太敢去住宿,就用个睡袋在车里睡,省个住宿费。”

为了帮助更多人寻找他们亲人的遗骸,刘德文开始为老兵墓地建档。他用手机记录下找到的老兵的墓穴,回家用电脑整理墓主、位置等信息,下次收到委托人请求时,就先从已建档的信息中过滤。他对南都记者说,找寻一个人需要的时间很难确定,有时是一周,有时是两年,“我不放弃,老兵的家人就不会放弃。”

“无论过了多久,都割不断血脉亲情”

要回溯年代久远的往事,委托人能为他提供的信息往往十分有限,一字之差就会造成许多麻烦。由于台湾天气炎热,公墓、乱葬岗总是杂草丛生,对于刘德文而言,找寻过程中中暑也是常事。只要进入土葬区开始找寻,他有时候连吃饭都会忘记,找到那一刻的感慨无法言表。

一次事故中,刘德文不慎跌入两米深的坑洞中,断了多根肋骨,住院多日。刘德文向南都记者表示,家人起初并不理解自己这样辛苦又不计酬劳的寻找,妻子儿女都会抱怨他太少待在家中陪伴。但妻子叶品玲在参与一场“老兵回乡”之旅之后改变了想法,她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当亲眼看到老兵后辈的执着,那种并未被时间磨损的迫切与期待,“我真的是觉得不帮不行。”

刘德文告诉南都记者,对于妻子和孩子,自己的心中有愧疚,但与其留给子女物质上的享受,不如教育他们“善”与“孝”的内涵。

相比几十年岁月中交缠断裂的线索,疫情并未对刘德文的找寻造成太大阻碍——毕竟他主要穿行于人迹罕至的灵骨塔、公墓与寺庙。这段时间来最大的限制就是两岸来往不便,找到的老兵骨灰,还没有机会送回大陆。

最近一次带着老兵踏上回乡旅程是在2019年12月。那个冬天,刘德文把一位名叫王书铨的老兵“背”回了湖北荆州。王书铨老人的妹妹生前嘱托自己的儿孙,务必要找到她哥哥的遗骨,于是王书铨老人的外甥、外甥女几经辗转联系到刘德文。

刘德文抵达时,王书铨的家人全都跪着抹泪。回想起来,他向南都记者感叹道,“无论过了多久,隔着多少辈,都割不断血脉亲情。”

  声音

◎找寻一个人需要的时间很难确定,有时是一周,有时是两年,我不放弃,老兵的家人就不会放弃。

◎对于妻子和孩子,自己的心中有愧疚,但与其留给子女物质上的享受,不如教育他们“善”与“孝”的内涵。

◎无论过了多久,隔着多少辈,都割不断血脉亲情。

  新闻链接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已故诗人余光中如此形容“浪子”的身世。在台湾高雄左营区祥和里,从大陆到台湾的老兵聚居于此,他们已到了凋零的年岁。

2018年,南都报道祥和里“里长”刘德文多年来照顾眷村老人,更因为老人的托付,一次次抱着逝者的骨灰跨越海峡,带他们回到魂牵梦绕的老家,完成落叶归根的夙愿的故事。从2004年抱第一个老兵骨灰返回大陆开始,刘德文不收取任何报酬,义务帮助上百位老兵“回家”。刘德文祖上几代都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祖籍福建。他说,因为这项义举,他收获了许多“亲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我带他们回家的时候感觉比血亲更亲。”

据悉,2016年,新华社就曾以《“小人物”的“大情怀”——记抱着“大陆老兵”骨灰魂归故里的台湾里长》为题,报道过刘德文的故事。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见习记者 杨苓妍 南都记者 林子沛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