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提出“十条要求”,其中包括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同时,要求各地要把禁止留作业作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切实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此外,教育部要求中小学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文件要求,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前广州、长沙、成都等多地已经对作业总量时间控制进行了先行尝试,成都教育局还要求在节假日学生每天的书面作业总量不得高于平时作业量。
但在现实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如何准确把握“60分钟”和“90分钟”的规定?在4月25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解释,文件中有两个字是“平均”。对完成基础性作业仍有困难的学生,老师要加强指导帮扶,帮助他分析原因,巩固知识,提高作业完成质量。与此同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适当布置拓展性作业,照顾到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学校要把握平衡,既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既定作业,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业质量;既要保障学生能够完成基本作业,同时又不至于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不影响孩子的锻炼和睡眠时间。
记者注意到,教育部还严禁校外培训作业,要求各地将禁止留作业作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
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营造良好家庭育人氛围,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与学校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督促孩子回家后主动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激励孩子坚持进行感兴趣的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不额外布置其他家庭作业。
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表示,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其中提出,中小学校要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同时还要组织开展“全员运动会”“全员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
“体育课为什么要布置作业,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这是体育本来就应该有的一部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中小学校体育活动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
关注
家长对应试体育焦虑?
教什么就考什么 不增加额外负担
目前各省逐步将体育纳入中考计分科目引发校外体育培训热,学生家长应试体育的压力和焦虑如何释放?
王登峰认为,家长的焦虑之一就是因为他们害怕学校没有教就要考,或者学校教的不太好,需要到校外培训机构去接受额外的培训,才能够应对体育考试。
“体育中考的内容是教什么就考什么,学校体育不管是课程安排还是教学内容安排,都应该和考核或者考试有高度一致性。”王登峰介绍,目前全国各地体育中考的内容也越来越完善,包括日常的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记录,如果一个学生能按时参加体育课,完成体育课布置的锻炼任务,这一部分的分值每个人都是有保障的。
另外也设计了一些发展的指标,比如有一省考虑把孩子近视的变化情况作为考核的一个指标,例如在初一的时候近视是100度,如果到初二、初三近视程度没有增加,说明体育锻炼或者是手机使用管理、作业管理都已经做得很好,就应该加分。如果是变得恶化,可能分值就要减少。
此外,目前还有很多地方在考虑把学生在班级内部、校内、跨校的体育竞赛成绩也计入体育考试分值里。
同时,王登峰也表示,中考的设计也会逐渐完善,目标只有一个,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同时,要能够掌握体育课上教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保持经常的体育锻炼,并能参加体育竞赛。
南都记者 吴单 实习生 靖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