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省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六部门详解广东“十四五”规划

GDP年均增幅设定5%左右 可从容应对风险和挑战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4月26日        版次:GA04    作者:吴璇 徐劲聪

南都讯 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近日正式发布。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将举行系列新闻发布会,全面解读规划纲要相关情况。在4月25日举行的首场发布会上,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生态环境厅和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广东“十四五”规划的总体情况以及“十四五”期间广东在教育、科技、产业、环保、健康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

“十四五”期间GDP年均增5.0%左右

规划纲要中,将“十四五”期间广东GDP年均增长设定为5.0%左右。为何这样设定?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黄恕明在发布会上表示,通过测算消费、投资、出口等要素和一二三产业的变化趋势,“十四五”时期实际广东省的GDP增速具备超过5%的条件。同时,这一设定也预留了一定空间。

黄恕明指出,广东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全省GDP五年年均增长6%,到2020年全省GDP达到了11万亿,如期实现了既定目标,连续32年居全国首位,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1/9,消费占全国的1/10。进出口占全国的1/4,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黄恕明表示,展望“十四五”,一方面,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包括中央积极支持广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还有“双区”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和先行先试政策。“双区”的效应将充分释放。“我们通过测算消费、投资、出口等要素和一二三产业的变化趋势,认为‘十四五’时期实际广东省的GDP增速具备超过5%的条件。”

“另一方面,我们也充分考虑到广东经济增长虽然处在恢复阶段,且未来5年外部环境变化仍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为这些不确定性留有一定空间,也有利于我们从容灵活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为转方式、调结构、增后劲,创造宽松的环境。”黄恕明说。综合以上的考虑,广东将“十四五”期间GDP年均增长设定为5.0%左右,预计广东GDP到2025年将达到14万亿。

首次将安全保障作为单位指标

广东“十四五”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与“十三五”有何区别?黄恕明透露,“十四五”规划在5年规划史上首次将安全保障作为单位指标。与“十三五”指标体系相比,还增加了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的指标。同时,按照突出重点、精简总量的原则,对指标进行了整合,总数从“十三五”的30项指标减少到20项。

黄恕明透露,规划纲要从支撑主要目标实现、突出各领域发展重点出发,设置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和安全保障5大类共20项主要指标。

这20项指标中既有对“十三五”规划指标的承接延续,也有根据实际的补充,按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改进和创新。其中有预期性指标12项,主要是集中在经济发展、创新推动和民生福祉领域;约束性指标有8项,主要集中在绿色生态和安全保障的领域。

   解 读

  高等教育

本科院校将覆盖广东所有地市

一直以来广东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目前还有部分地市没有本科或高职院校。对此,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那佳表示,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在高等教育方面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扩大教育规模。但是高等教育发展还是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尤其是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上,与珠江三角洲还有差距。

到目前为止,广东仍然有4个地市没有本科高校,这4个地市是揭阳、汕尾、阳江和清远;两个地市梅州和潮州没有高职院校。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那佳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广东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在这几个没有本科或者高职院校的地市建设高等学校。在4个没有本科的地市,推动建设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

“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大力建设一批院校,大部分分布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包括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潮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广东云浮中医药职业学院,广东肇庆航空职业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计划在今年的秋季能够招生,助力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全省各地市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全覆盖。

  科创

重点解决卡脖子基础研究和颠覆性研究

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郑海涛介绍,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首位,特别是近年来在解决卡脖子”技术攻关和疫情防控上取得突出成效,提升了创新驱动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郑海涛表示,“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体现国家使命和广东特色的科技创新王牌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在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方面,广东将对标全球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推动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着力打造以国家实验室为核心、以省实验室为中坚力量,以各级重点实验室、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企业实验室及各类专业实验室为支撑的研究平台体系,重点解决卡脖子基础研究和颠覆性研究,实现从0到1的重大原始创新突破。

在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上,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成长企业、细分领域领军企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

在打造创新人才强省方面,将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人才支撑力度,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完善创新人才全链条服务机制,发挥人才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推动优化完善大湾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在完善鼓励创新方面,将优化粤港澳协同创新机制,高标准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广州创新合作区等三大创新合作区。同时,将深化科技领域改革,推行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制”、项目评审“主审制”、项目经费“包干制”等科研组织新模式。

  制造业

制造业占GDP比重保持在30%的水平

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东文在发布会上透露,“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围绕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创新高地,巩固工业在经济体系中的支柱地位,制造业占GDP比重保持在30%的水平。

吴东文表示,“十四五”期间,一方面,广东将继续做强做优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等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推动其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与全省经济增速基本同步;另一方面,将按照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前瞻布局十大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在区块链、量子通信、人工智能、信息光子、太赫兹、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领域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抓好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工作,强化产业转型升级和质量品牌建设,推动重点产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健康广东

未来五年广东将建一批高水平精神专科医院

“十四五”期间,将如何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做好人民卫生健康的工作?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李建中透露,广东将重点采取十大举措。包括加快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强化精神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卫生应急核心能力、打造医疗高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普惠性的服务机构、促进老年健康服务等。

“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建立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的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将推进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建设省精神医疗中心,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深圳市康宁医院、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精神专科医院。做好省、市、县三级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防控,实现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全覆盖。依托高层医院、应急医院和专业机构,建设国家和省级综合救援基地,打造海陆空立体化救援体系,建设省突发环境疾病医学应急救援中心。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方面,将建设中医医学中心区域的医疗中心和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援基地,建立广东省中医医药研究中心和省级中药防治传染病重点实验室。

  生态环保

有条件地区碳排放将率先达峰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金銮在发布会上表示,从宏观上看,广东省生态文明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得到根本缓解,污染源分布广,累积性问题仍然突出,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持续改善的基础仍不牢固;从要素上看,大气主要污染物数量尚未进入稳定的下降通道,重点流域水生态系统功能尚未恢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短板仍在。

“十四五”期间,广东将抓紧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进有条件的地区或行业碳排放率先达峰,推进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加强大气、海洋、农村等领域的治污工作,强化省、市、县生态委员会建设,健全省级督查和统筹协调机制,支持碳排放权交易所规范发展,深化市场机制在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中的作用,推进低碳城市、低碳城镇、低碳园区、低碳社区、近零碳排放及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

  焦点

  明确4条产业链重点突破方向

《纲要》同时明确,“十四五”期间,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并指出了“十四五”时期广东需重点突破的4条产业链短板环节。包括:

1.信息技术产业链。基础软件及操作系统;EDA工具软件;SOI工艺、特色模拟工艺制程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仪器仪表、检测设备,化合物半导体,大尺寸硅片等材料;高端电子元器件及电子化学品等。

2.装备制造产业链。数控系统,工业软件,高端金属材料、高性能化合物材料,轴承、切削刀具等。

3.汽车产业链。自动驾驶控制器芯片、传感器,高端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功率半导体组件,驱动芯片、主控芯片以及相关基础元器件等。

4.生物医药产业链。高端试剂、耗材,自动反应装置,精密仪器仪表、核心零部件,分离纯化设备等。

  明确数字化转型促进4大工程

《纲要》以专栏形式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广东数字化转型促进行动重点工程,包括:

1.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工程。支持产业园区、产业集群等建设区域型、行业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鼓励龙头企业、平台企业开放服务能力建立企业型数字化转型中心,强化平台、服务商、专家、金融、信息、解决方案等数字化转型服务,探索将部分具有公共属性的数字化转型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供给范畴。

2.工业互联网体系打造工程。夯实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综合运用5G等各类新型网络技术升级改造企业内外网,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打造3-5家具备强大竞争力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适应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工业互联网体系。

3.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聚焦战略性产业集群和传统特色产业集群,开展30个以上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建设特定行业/专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链企业上云上平台实施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集群一体化协同发展。

4.数字化应用场景示范工程。聚焦交通出行、教育培训、医疗健康、智慧城市、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定期编制发布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需求清单,运用市场化机制遴选优秀解决方案,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场景建设,打造一批数字化应用场景试点示范工程。

此外,该章节还设置了这些具体数据指标:

打造智能工厂和灯塔工厂,到2025年,全省灯塔工厂数量超过5家。

提升公共卫生管理和医疗机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全省建成超过200家互联网医院。

优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到2025年,高频服务事项实现100%“指尖办”,基层高频服务事项实现100%“四免”“零跑动”。

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到2025年,向社会开放不少于300个数据产品和服务。

  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5大重点任务

《纲要》中广东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显示,“十四五”时期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预计值为5%左右。《纲要》对创新驱动发展设置了3个主要指标,分别是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预计每年10%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6.5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到2025年达到20%。此外《纲要》还提出,到2025年,争取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比重达到10%,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中用于基础研究的支出比重超过10%。《纲要》还以专栏形式部署了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5大重点任务:

1.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集中连片区域为先行启动区、以广州南沙科学城为联动协同发展区,聚焦信息、生命、材料、海洋科学,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高水平实验室、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中试验证平台和科技支撑服务平台。

2.创新合作区。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广州创新合作区等三大创新合作区,聚焦突破制约开放创新与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因地制宜设计改革试验任务,打造要素流动畅通、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人员交流顺通的跨境合作平台。

3.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站、未来网络试验设施(深圳分中心)、国家基因库二期、新型地球物理综合性科学考察船、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采船)等,围绕信息、生命、材料、海洋等领域谋划建设散裂中子源二期等一批新设施。

4.实验室平台。加快建设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以及再生医学与健康、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领域广东省实验室。

5.产业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继续推进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在新型显示、第三代半导体、生物医药、天然气水合物等重点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和省级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

采写:南都记者 吴璇 徐劲聪 实习生 吴禹尧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