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国家乡村振兴局2月25日正式挂牌。针对公众关心的乡村振兴局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4月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和国家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进行了回应。
中央农办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介绍,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以后,“三农”工作的重心转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应的机构也要做一些调整。
在此背景下,中央决定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职能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来承担,国务院扶贫办重组为国家乡村振兴局,归口农业农村部管理,主要负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具体工作。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介绍:“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这三个机构全是干乡村振兴的,只是乡村振兴局目前的牌子跟这个题目完全重合。”他还称,今后中央农办和农业农村部在有关乡村振兴的法律法规、规划战略和重大政策方面都要研究都要推动,只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开展这项工作。
王正谱表示,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对象更广了,工作的领域更大了,工作的要求更高了,全面实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我们局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会上,王正谱还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定位、主要内容以及主要目标:乡村振兴的定位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主要内容包括了五大振兴,包括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振兴,总的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据介绍,目前乡村振兴阶段性的目标已经确立到2025年、2035年以及2050年,同时通过每一个5年规划和具体的分步骤的目标来推进实现。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三个机构全是干乡村振兴的,只是乡村振兴局目前的牌子跟题目完全重合。今后中央农办和农业农村部在有关乡村振兴法律法规、规划战略和重大政策方面都要研究推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开展工作。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
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监测帮扶机制,对脱贫县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保持稳定并不断完善,“扶上马送一程”,共确定了30多项配套政策,即将陆续出台;在西部地区设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省也要选择重点县进行帮扶。
——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
乡村建设要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能搞大拆大建,严格规范村庄拆并,不得强迫农民上楼。将村里的“水、电、路、讯、网”以及能源供应、卫生设施和垃圾污水处理作为乡村建设主要着力点,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改造户用厕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
焦点1
乡村振兴重点在这四个方面
把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好、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把富民乡村产业发展好、把乡村的硬件软件建设好
针对乡村振兴的重点,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详解了4方面内容。
一是首先要把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好。这是我们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实施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抓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守好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建好10亿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同时,还要让种粮的农民有利,制定好相应的价格补贴政策等,让务农种粮的农民有钱赚。要让粮食产量不仅今年,而且“十四五”时期都要努力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并力争逐年稳中有增。
二是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总体上保持脱贫地区主要帮扶政策稳定,在西部地区还要确定一批重点帮扶县,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三是把富民乡村产业发展好,把农业和乡村的生态涵养、体验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优势发挥出来,发展体验休闲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把产业尽可能留在乡村,让农民能参与、多得利,把产业链延长。
四是把乡村的硬件软件建设好。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特别是把通村组的路、村内的主干道,以及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等解决好。再就是农产品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是下一步要优先推进的重点。同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水平,加强改进乡村治理,建设文明乡风,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力争有大的进步。
焦点2
我国将从五方面发力防止返贫
对脱贫县设立五年的过渡期,主要帮扶政策保持稳定并不断完善,要“扶上马、送一程”
中央农办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6日表示,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以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防止返贫,将采取5个方面举措防止返贫。
王正谱介绍,现在的脱贫户和一些边缘户有返贫的风险。为防止返贫,一是建立长效机制,即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机制。主要监测收入状况、“三保障”状况、饮水安全状况。在国家层面,将对各地工作进行定期调度,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监测帮扶机制,分层分类做好救助工作,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二是保持政策的连续和稳定。中央决定对脱贫县设立五年的过渡期,在这五年中,主要帮扶政策保持稳定并不断完善,要“扶上马、送一程”。对现有的帮扶政策,目前正在进行梳理、调整、优化和完善,逐步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共确定了30多项配套政策,将陆续出台。
三是强化帮扶。继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有针对性做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抓好重点帮扶县工作,中央决定在西部地区设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其顺利走上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各省也要选择一些重点县集中帮扶。
四是汇聚各方力量。脱贫攻坚工作非常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汇聚社会各方的力量集中攻坚。这些政策、措施要继续执行,比如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等。
五是继续压实工作责任。在过渡期内,继续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将适时组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后续评估工作,重点评估巩固质量和拓展成效,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焦点3
不搞大拆大建,不强迫村民上楼
乡村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先规划后建设,立足乡村现有基础,保留乡村特色风貌
发布会上,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在回应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开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时表示,乡村规划建设不能搞大拆大建,不能强迫村民上楼。洪天云表示,今年是乡村振兴全面启动的第一年,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在乡村规划建设方面,要坚持规划先行,先规划后建设。他强调,要注意立足乡村现有基础,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能搞大拆大建。“村庄建设是为民服务的,不能强迫村民‘上楼’。”
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洪天云表示,村里的水、路、网以及能源供应、卫生设施等是乡村现代文明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也是乡村建设的主要发力点,乡村振兴局将指导各地因地制宜,解决村民迫切需要的问题。
他还称,要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建立起城乡公共资源均衡的配置机制,强化基本公共服务配置,同时抓好环境治理,切实增强乡村的宜居性和群众的满意度。
洪天云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中央预算内的投资向农业农村倾斜,按照规定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村的比例,支持地方政府也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相关部门对地方债务管理非常严格,我们认为不会加重地方债务负担,这是可控的。”他说。
焦点4
新脱贫人口如何迈向中等收入?
今年脱贫人口就业规模不少于3000万,从发展产业、稳定就业、创新创业三方面促进增收
有专家称,农村1亿多新的脱贫人口可能是未来的中等收入消费主力,如何让新的脱贫人口逐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6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更生在发布会上回应,将从发展产业、稳定就业、创新创业三方面实现脱贫到进入中等收入的跨越。
在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增收方面,夏更生表示,要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康养体验、农事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
他强调,要突出抓好消费帮扶。“通过这几年的脱贫攻坚,地里长的、家里养的都进入了盛产期,所以要通过消费帮扶,使他们的收成变成收入,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此外,通过稳定就业促进增收。“今年我们确定了脱贫人口就业规模不少于3000万的目标,从目前来看,进展相当顺利。”夏更生介绍,主要是采取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双轮驱动”,外出务工主要是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点对点帮扶的措施帮助务工增收。就近就地就业主要是通过扶贫车间、龙头企业、公益岗位等渠道,使一部分脱贫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同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打造脱贫群众就业升级版,提高脱贫人口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同时,通过创新创业促进增收。鼓励能力强、有经营头脑、有创业意愿的脱贫人口通过创业增加收入。突出抓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育,推动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乡村工匠的培育,促进乡村创业。
相关新闻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亮相
首次公开发表题为《永远铭记在脱贫攻坚战场上 献出宝贵生命的战友们》的文章
南都讯 南方日报记者 黄进 邵一弘 “8年来,现行标准下全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将铭记,这个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我们也将铭记,1800多名用热血、生命诠释信仰的脱贫攻坚战友们。”
今年清明时节,除了为亲人扫墓,追思英烈亦是烟雨中不可忽视的主题。这其中,一篇题为《永远铭记在脱贫攻坚战场上 献出宝贵生命的战友们》的文章格外引人注目。
而文章的署名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局”——这是该局第一次面向公众亮相。
省扶贫办完成重大历史使命
随着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在署名中“官宣”,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注意到,此前承载着广东扶贫人掌握各类扶贫政策的重要信息渠道——广东省扶贫办官方网站、广东扶贫信息网的抬头也悄然变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广东省扶贫办官方微信“广东省扶贫办”也改成“广东乡村”,账号主体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局”。
与此同时,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门口,广东省扶贫办的牌匾已摘下,换了一块新牌子,牌子上的红布尚未揭开……
多个细节都表明,广东省扶贫办业已完成重大历史使命,而“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即将踏上新的征程。
事实上,今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就同样以署名文章的方式首度与公众见面。文章发表以后,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各省区市乡村振兴局的挂牌设立亦在意料之中,唯二的悬念停留在了具体的挂牌时间,以及局内设机构的设置上。
为全国减贫贡献广东经验
自广东省扶贫办设立以来,广东省在上世纪90年代解决了极端贫困问题,到1997年底,全省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越过温饱线。此后,广东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的收入不断上升,农村地区住房、交通、用水、造林等亦得到充分补强。
2010年以来,广东更是创造性地实施了“瞄准机制、靶向治疗”,通过定单位、定人、定点、定责帮扶,实现“一对一”的精准帮扶。持续近40年的帮扶,广东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基本改变了落后面貌,实现稳定脱贫,并向小康迈进。
在今年初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期间,广东也传来好消息——全省227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探索形成了一套有广东特色的战贫之策,也为全国减贫贡献了广东经验。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去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从“脱贫攻坚”转换到“乡村振兴”,这就需要相应的机构、政策与之匹配。关于政策的衔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则体现为“5年过渡期”: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将有效衔接;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04-05版采写:南都记者 王凡 发自北京 综合经济参考网、央视新闻消息
(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