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女子排球队在训练中。
主教练李铁鸣(红衣)曾是郎平的老搭档。
2019年中大女排夺得全国大学生联赛亚军。 受访者供图
女排精神在中大校园得到继承和发扬。
李冬徐参演了电影《夺冠》。
3月还未结束,中山大学南校园里已经到处可见身着夏装的学子。明媚的阳光洒在康乐园东操场上,仿佛提示着来往的年轻人,这是个适合运动的好季节。
穿着印有“中山大学”字样球衣的女排姑娘们无疑是校园运动季里最亮丽的风景线之一。此前寒假40天的集训对于她们来说只是一个开端,毕竟2021年很有可能将是中大女排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今年7月,她们将代表广东省大学生女排赴青岛参加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大学组)决赛阶段的比赛。此前已经拿到过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亚军以及南区冠军的她们,会是本届学运会金牌的有力争夺者。
有人说中大女排是大学排球界异军突起的“奇兵”,建队不到四年,就能从南区第16名的位置一路登上冠军宝座;也有人在她们身上隐约看到了几分中国女排的影子,能吃苦、敢拼搏的作风让这些小女生看上去倍加飒爽;而运动健将+“学霸”的人设更是反映出了这支队伍的名校底蕴。
事实上女排只是中大体育教育的一个缩影,将运动的习惯和理念与学生们的校园生活相伴,甚至和他们未来终身相伴,才是大学体育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南都体育也将通过对中大女排的专访,来一窥这所百年学府的体育文化。
A
缘起
走进“中大女排之家”
每天下午2点半,中山大学英东体育馆的灯光便会打开,刚刚翻新不久的内部会议室里陆陆续续迎来穿着排球服的女生们。说起这个会议室,也许更应该称之为“中大女排之家”,只要没有别的任务在身,无论是教练还是球员,都喜欢呆在这里,打饭来这里吃、在这里写作业、晚上接受队医的治疗……会议室里有会议桌、储藏间、更衣室、沐浴间等等,事实上即便是一些专业队的配备,也不过如此了。
“现在东西有点多,摆放有点乱了,刚装修好时这个会议室看上去更有专业的感觉。”主教练李铁鸣告诉记者。为了改善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和后勤保障环境,中大体育部在今年年初完成了对英东体育馆的改造,而这个会议室就是专门吸取了球队日常需求和考虑集体项目特点来打造的,队员们甚至都参与到了施工过程,贡献了她们的想法和意见,因此这里也更像是她们的一片小天地。
姑娘们喜欢在窗台上摆上几盆绿色植物,也喜欢往冰箱里藏上几包小零食,但房间墙上贴着的标语和四周摆放的装饰物还是凸显了这群女孩另一面气质:会议室门口正对的墙上贴着“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场地观察窗上方则挂着一幅写着“一球入魂”的书法作品;更罕见的是这里还有中国女排功勋主帅、体育总局前局长袁伟民为中大女排题写的“拼搏”墨宝,以及四个不同年代的签名排球,其中三个都有中国队主教练郎平的亲笔签名。如果说签名球还不够令人羡慕,那么中大女排全队与朱婷领军的中国女排全队的大合影,可就着实让人眼红了。
“我们是2019年去北京比赛时和中国女排见面的。”球队主攻、来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柴艺源介绍说。“当时我们打进了大学生排球联赛的总决赛,和北体大打,最后输了。大家当时心情也有点低落,结果李导突然就把我们带去看中国女排训练了,然后大家一下就兴奋起来了,当然也有一点点羞涩了,毕竟都是和偶像们见面……”
其实除了与现役的女排国手们互动外,中大女排还接受过徐云丽、惠若琪等昔日国手的面授机宜,可以说与中国女排缘分匪浅。
B
溯源
崛起背后有“高人”指点
说到中大女排与中国女排的缘分,那就必须得提到她们的主教练、郎平的老搭档、国家队前助教李铁鸣了。早在2015年,李铁鸣选择来中山大学执教女排时,就一度引起过外界不小关注,而如今中大女排的崛起也为这位男排前国手的传奇故事续上了新篇章。
排球圈对于李铁鸣的印象要从他还是辽宁男排一员开始。当时作为辽宁队的主力,他18岁就入选了国青队,两年内被选拔进国家一队,成为中国男排历史上第一任自由人,与中国男排一起包揽了1997-1999年亚洲全部大赛的冠军,个人荣誉斩获无数。但和许多在传统模式下成长的专业运动员不同,李铁鸣打球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个人文化知识的学习,一直坚持自学英语。“可能因为我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吧,从小还是比较注重抓我的文化知识这块。”李铁鸣告诉记者。“记得我还在国少队的时候,父亲有一次随队去国外看我们比赛,然后看到大家在外面跟人交流还是有点问题,所以深有感触,回来就敦促我好好学习外语。”
正是有了语言基础帮助,李铁鸣在2001年只身前往德国,加盟了德国VFB俱乐部;又在2002年9月赴日本,开始了为期五年的自费留学生活。“我当时其实是可以有多种选择的,比如也可以继续在国内做教练。”他说。“但是我觉得还是想多学习有关排球和基础体育的理论知识,去丰富自己的视野,不想说就是师傅教给我的,然后我再教给徒弟,那这样这个圈子就太小了。”
带着对自己更高的要求,李铁鸣进入了日本筑波大学攻读体育教练学硕士。筑波大学是日本仅有的设有这个专业的两所大学之一,且体育氛围浓厚,排球尤其抢眼,李铁鸣的导师又是日本最富盛名的排球教练和排球教练学教授都泽凡夫。就这样,他一边读书学习,一边还帮助导师执教大学男排,同时还在当地兼职做其他俱乐部的主教练,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理论和实战经验。
硕士毕业后,李铁鸣的经历就更为国内球迷熟悉了,因为他进入了“铁榔头”郎平的执教团队。无论是当年郎平担任美国女排主教练,还是后来执教中国女排,以及恒大女排时,李铁鸣都是助理教练,是郎平的“智囊团”成员之一。可就在辅佐郎平拿到了一个又一个荣誉之后,他又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选择——进入华南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在打造了“中国排坛第一学历”后,落户中山大学,成为体育部副教授,也是中大女排的现任主教练。
“2015年我博士毕业后,通过我们中大的‘百人计划’进入到校园里来任教。当时我们罗俊校长就是非常重视体育工作。机缘巧合下我和罗校长有过深层次的交流,他就表示很希望我能够把咱们排球,特别是中大女排这块带起来。”李铁鸣说。“所以能够从专业队、职业俱乐部教练,转到咱们大学里来做教练,我想也是一种缘分吧。”
C
厚积
遗憾也会是进步的动力
李铁鸣担任中大女排主教练后,所做的第一个重要工作就是重新打造一支更有竞争力的队伍。现在队里的19名队员都是通过体育特长生的考试进入到学校,其中既有各地体校培养的优秀学员,也有重点高中出身的特长生。姑娘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不过很快就在中大女排这个队伍里拧成了一股绳。
队长丁晓洁是一位北京女孩,高中时正巧碰上李铁鸣教练带着中大女排去和她的高中队打交流赛,认识了解到了这支队伍,并顺利考入,成为了球队的主攻手。这个谈吐稳重的姑娘看上去文文弱弱,却有一颗坚强的心,两次场上受伤还坚持拼搏的经历也是球队里其他球员记忆深刻的故事。特别是2018年大学生排球联赛南区决赛,那也许不是一场有着美好结局的比赛,却成为日后激励球队不断进步的动力。
当时中大女排一路过关斩将首次打入了CUVA南区决赛,对手是曾经在小组赛里击败过的复旦大学女排。也许是之前刚刚赢过对手,再加上又是在中大珠海校区主场作战,姑娘们是很渴望能拿下决赛,实现首次登顶的愿望。可副队长、主力副攻柴艺源在淘汰赛阶段崴了脚,虽然她坚持带伤作战,但每一次起跳都是要忍受发力落地时的钻心疼痛,可以说是含着泪打球。“我们当时其实是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上升期,就像是盖一个房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瓦或者有的是顶梁柱,如果一个人不行,那这个房子就盖不起来,甚至会塌掉。”球队接应李冬徐回忆说。
就是在当时阵容深度有限,每个位置都缺一不可的背景下,队长丁晓洁在决赛里第一局就韧带断裂,直接被抬出了场。“那个伤后来做了手术,花了半年时间康复训练,过了快一年才回到场上吧。”丁晓洁如今说起来轻描淡写。不过在3年前的那场决赛里,这个突发伤情还是打乱了球队阵脚,在第一局获胜的情况下,二、三局被对手连扳两分,形势不容乐观。这个时候,丁晓洁决定带伤回到场上。“当时体育馆里很嘈杂,我在填位置表时大声问晓洁,能不能行?她可能离我得有50米,但我很清晰地听到她说道:‘可以,我能上!’”李铁鸣回忆说。“当时作为教练,我都觉得特别感动,可以说几乎热泪盈眶了。”
那场比赛回到了场上的丁晓洁用拼搏精神感动了全队。不过比赛结果却是残酷的,中大女排未能主场拿到渴望已久的南区冠军,每个姑娘赛后都哭了。这场比赛也是全队上下公认的最遗憾的一次输球。“就是觉得不服,现在心里想起来也是酸酸的感觉。”二传方进超说。但李铁鸣却从那时看到了姑娘们身上更深层次的变化。“输球不一定都是坏事,那场比赛其实展现了这个队伍综合战斗力,包括克服困难、团结拼搏的能力,是向心力非常强的一种具体体现。”他说。“后来我在她们很多人身上都看到了成熟与进步。我记得郎平指导在2015年带队夺得世界杯时说过一句话,我也和大家分享过,那就是‘强者就是在克服各种各样困难的道路上前行’。”
D
薄发
向着更高领奖台冲击
经历了三年前的主场失利,中大女排并没有就此消沉,每个人反而加倍努力,在日常训练里拼得更凶了,哪怕是后来入学的师妹们,也都被这股子劲头带动,练得非常刻苦。
“有一次我练着练着就崩溃了,倒不是辛苦,就是自己怎么努力,把能做的都做了,却还是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所以练完就开始大哭。眼泪止不住地流,第一次感到自己要哭到头晕。”大一球员宋志虹告诉记者,这个自称有点儿“社恐”的姑娘在崩溃时得到了全队的宽慰,大家先是给了她一个私人空间让她发泄出情绪,然后教练李铁鸣找到她谈话,让她不要太“跟自己过不去”,队友们也都纷纷安慰她,劝她想通。“大家就告诉我,其实我有在进步了,只是自己没看到,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去练,不要只是努力却不懂得去变通。”
通过这样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氛围,中大女排的成绩也越来越稳定了,2019年她们又一次打进了CUVA南区决赛,对手还是复旦女排。这一回姑娘们没有再次错过机会,决赛里她们以3比0完胜对手,一举拿下了南区冠军。“算是复仇之战吧,顺利拿下了大家也特别开心。”丁晓洁说。虽然后来她们在全国总决赛里不敌北体大屈居第二,但能在重新建队这么短时间里就拿到分区冠军、全国亚军,这对于中大女排来说是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的。“我们的目标本来就是三年完成基本架构的搭建,把基础打好,五年上一个台阶,成绩、作风、凝聚力等等,都要像一支强队的样子。”李铁鸣说。“目前来说这个目标是基本符合预期在推进的。”
球队下一步要推进目标的赛事便是今年的两项大赛,CUVA联赛和学运会决赛阶段比赛,在这两项比赛里中大女排都已经被视作是争冠热门。不过去年的疫情还是差点打乱了大家的安排,由于上半年学生们全都无法返校正常上课和训练,教练只好每天在群里给大家布置训练任务,大家再通过视频打卡的方式汇报完成情况。原本是无奈之举的训练方式依靠大家的自觉,居然也取得了不错效果,下半年返校后姑娘们的体能都保持得不错,比赛欲望还更强烈了。结果在10月份代表广东参加全国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大学组预赛时,以第二名的成绩脱颖而出,得以参加今年7月于青岛举行的决赛阶段比赛。
对于今年青岛学运会的作战目标,中大女排上下都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力争冠军。“我们现在日复一日地训练,就是为了准备这个比赛,大家这么坚持,就是要团结一心去拿冠军的。”方进超说。事实上包括她,还有其他好几位队员都是将面临本科毕业,为了给大学的排球岁月留下更美好记忆,全队上下对于这个冠军是满怀信心,全力以赴的。“我们的目标永远是向着那个最高领奖台去冲击,永远要去争夺冠军,这是一个不变的态度。”李铁鸣教练说。“我相信这届学运会,在我们共同努力下,还是很有信心去取得优异成绩的!”
球队的长期愿景是秉承“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治学理念,在力争取得优异竞赛成绩的同时,着重强化队伍的战斗作风和执行能力,努力提高团队建设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高水平运动队在促进和推动校园体育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新时代女排精神在中大校园得到继承和发扬。
手记
校园生活因为排球而不同
在中大百年校园里,看这群十九二十岁出头的女生们打排球,一股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为了方便学习时间安排和比赛训练管理,女排队员全都隶属于中大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平日上午接受专业课学习,下午进行训练,晚上则继续上文化课。这群女孩里有不少都已大三大四,其中不乏已经拿到保研资格和准备考研的“学霸”:丁晓洁和柴艺源就是保研成功,她们未来想要更多往教育研究方向去规划职业;而大三的绍兴鱼却想去考哲学系的研究生,因为“想接触新的事物,探索过程中对哲学的思考方式、思考时关心的问题,都产生了兴趣”。
而这些女生中大学生活最奇妙的一段经历来自重庆姑娘李冬徐,她于前年被陈可辛导演的女排电影《夺冠》选中,在影片里出演了我国女排名将陈招娣。说起参与拍摄这部影片,李冬徐只能想到一个词,那就是幸运。当时剧组全国到处选角,从专业队到大学队,包括前国家队等,选了四五十个人去北京试镜,然后一轮又一轮培训淘汰,李冬徐成为最后被挑中的仅有的几个幸运儿。
“我就记得当时培训时,那个表演课老师就说我是里面的翘楚。”李冬徐笑道。“说看见你在舞台上闪闪发光,很有演戏天赋什么的,这真是完全没想到。”戏拍了几个月,当时才19岁的李冬徐也从最早并不是很了解前辈陈招娣这个人,到最后精彩地诠释出了“独臂将军”身上的韧劲,也完全为老女排的精神所折服。不过最终的成片里,李冬徐演的不少戏份都被剪掉了,倒是队友们自从看过这部电影后,一有什么文艺活动都喜欢轰她上台,也开发了她的另一大“潜在技能”。
姑娘们的校园生活因为排球而不同,却在本质上与中大的其他学生并没有什么不同,除了要考虑训练和比赛外,她们想得比较多的也是考试、论文,当然还有未来的人生安排。而她们大部分人规划的理想前景中,都仍会保留排球这个元素。“我小时候从没想过会从事一个体育项目这么久,我家里也没有人是从事体育这行的,我是第一个。”丁晓洁说。“但我觉得这个项目是一直帮助到我成长的,让我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6个人在为同一个球而拼搏努力的时候,那种球不落地,绝不放弃的精神,是很令人感动的。所以我想将来毕业走进社会后,还是能够做体育教师啊这样和排球有关的工作。”
专题采写:南都记者 汪雅云
专题摄影:南都记者 黎湛均(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