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
近日水滴互助发布公告称,原互助计划将于本月底终止,对于在保障中的互助会员,将通过保险为其延续保障,投保一年期,最高保额50万元的健康险,由水滴互助承担保费。而在水滴互助之前,已有百度互助、美团互助、轻松筹旗下轻松互助等多家网络互助平台宣布关张。众所周知这一现象的背后,一方面是受普惠性健康险产品的冲击,另一方面,是网络平台对监管风险的考量。
网络互助毕竟不是保险,尚处于“无主管、无监管、无标准、无规范”的“四无”状态当中,随着平台做大,风险自然逐渐高企。去年下半年银保监会曾发布《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点名一些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当然,也有观点认为,水滴、轻松都曾被传有上市计划,在IPO之前剥离政策风险较大的业务,为上市之路扫清障碍,也并非不可理解。
笔者作为早期体验者,对于这类网络互助平台持相对开放的态度。可能不少人和我一样,参与也只是当做一份力所能及的“小慈善”来做,毕竟每月或每季微小的付出,就能够帮助到一些亟须帮助的陌生人,特别是对于传统重疾险服务覆盖不到的用户。当然,对于大部分出险的用户来说,网络互助只是作为一种补充,但少了这一补充,很多人从人生的困顿中重启的希望就微小了许多,因为对于传统普惠性保险产品,很多人还是不够了解或者说不够信任。作为客户,总是希望花最少的成本换来最大的保障,而保险公司总希望花最少的成本换来最大的利润。这就使得人们对保险公司容易“有罪推定”在先,生怕“入坑”。加上内地保险长久以来营销手段良莠不齐,早期不少营销人员行为举止口碑不彰,本身就容易催生客户从“不喜欢营销行为”滑向“不喜欢保险产品本身”。
因而,现时网络互助平台关张,对于传统保险业来说,可能是乐事一件,但并不代表他们可以“躺赢”。相反,传统保险业更应对网络互助这一行为体现出的优点进行学习与借鉴,在为民众“保疾病”“保健康”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例如网络互助在透明性方面做得较好,数目有限的管理费仅用于分摊金额收支、案件调查审核、诉讼仲裁公证、项目日常运营维护等方面;而对于传统保险业一直以来被用户广为诟病的痛点——“理赔难”,也已经有平台通过“赔审团”机制进行了创新性改善。有别于司法仲裁、诉讼、行政投诉等传统消费者维权手段,短时间内,多名“赔审员”对某一客户该不该给予赔付给出了确定结果。这一种新型的社会矛盾解决机制,创造了首次由赔审员决定是否理赔,而非保险公司说了算的先例。同时,相比传统投保宣教与购买方式,网络互助平台上的操作更是令人发指的简洁,年轻人买理财、买基金,一部手机若干App就能搞定,买保险也的确没有理由可以例外。
客观去看,近期网络互助平台的纷纷关张,并非不能理解,但亦颇为遗憾。倘若可以如同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建议的那样,加强网络互助监管顶层设计,创新监管方式,解决网络互助平台当前“四无”现状,把风险关进制度笼子里,网络互助模式可能还会有重启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那一天。 □蒋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