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星堆遗址曾出土的“青铜纵目面具”,撞脸“阿凡达”。 新华社发

《阿凡达》剧照。
南都讯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正在继续进行,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3月23日,三星堆遗址的年代测定对外发布。
目前三星堆遗址发掘进展顺利,已出土500多件文物。
大量器物如青铜尊等极具中国特色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对三星堆6个坑的73份炭屑样品使用碳14年代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对年代分布区间进行了初步判定:三星堆4号坑年代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年代区间属于商代晚期。
3月20日,三星堆遗址公布考古重大成果,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内,已出土了金面具残片等重要文物500多件,引起强烈关注。与此同时,“三星堆是外星文明吗”也登上了微博热搜。
3月22日,南方都市报、N视频记者向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了解到,实际上,三星堆文明跟近年来在成都平原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宝墩文化”城址,以及商周时期的“十二桥遗址”“金沙遗址”等重要城址之间的关联,均有迹可循。随着考古工作的陆续展开,三星堆文化的源流正逐渐清晰。
针对这一热搜话题,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队领队雷雨也曾明确回应:“三星堆绝对不是什么外星文明;它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造型奇特的金杖、青铜神树、金面罩等,只占据了三星堆出土文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器物,比如和青铜神树同时出土的青铜尊,都极具中国特色,与中原地区出土的同类器物几乎一样。
三星堆遗址曾出土的“青铜纵目面具”,造型夸张,还撞脸“阿凡达”,让不少网友怀疑三星堆是外星文明。对此,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没有这种可能。即使“青铜纵目面具”的“纵目”特别夸张,只是因为古人把它看作一个“神”,并不能当成古人真实的长相。
“宝墩文化”距今4500年-3700年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介绍,上世纪80年代,成都市博物馆考古队(今成都文物考古工作队)先后对宝墩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推测其年代不会晚于汉代;1995年底,首次对位于成都平原西南的新津宝墩遗址进行了调查试掘,初步确认城址面积约为25万平方,年代推定在距今4000年至4900年的范围内,并认为该遗址的文化面貌与三星堆遗址一期,绵阳边堆山和汉源狮子山相近等。
上世纪90年代末,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在成都平原相继发现了宝墩古城遗址、郫县古城遗址、温江鱼凫城遗址、都江堰芒城遗址、崇州双河古城遗址、崇州紫竹古城遗址、大邑盐店古城遗址、大邑高山古城遗址,共8座史前古城遗址。
这8座古城文化面貌相似,年代前后延续,学术界将该文化命名为“宝墩文化”。其绝对年代为距今4500年—3700年。
学界认为,通过该遗址的发掘,更进一步证实了成都平原先秦时期从宝墩文化到三星堆文化,再到十二桥文化的文化发展演进序列,意义重大,三星堆从属于古蜀文化版图。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综合四川在线 央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