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

我理想中的乡村振兴是缩小城乡差距,老有所养、年轻人看到创业空间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3月03日        版次:GA14    作者:王凡

白岩松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接受媒体采访。 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资料图)

  全国两会预热

  之 面对面

  人物 名片

白岩松

白岩松,男,蒙古族,1968年8月生,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央视主持人、记者。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来自新闻出版界别。

“乡村全面振兴不是让乡村变得跟城市一样,而应该是一个能够寄予乡愁的地方”、“年轻人焦虑很正常,但在这个时代信‘拼爹’没用,要靠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弯道超车”、“我们这一代也在变老,也要面对下一代的技术迭代和新的数字鸿沟,所以帮助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帮助明天的自己”、“中国足球曾绕了很多的弯路,又打算回到起点,按规矩再跑一次”……

3月2日,做客南都“两会在线聊”系列直播节目的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金句连连。在40分钟的对话直播中,白岩松谈及乡村振兴、老年人“数字鸿沟”、教育“内卷”、中国足球等社会热点话题。

今年两会,白岩松带来《全面注重并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的提案。他认为,2020年疫情暴露出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的新闻发布政务公开能力参差不齐,现在到了都要把媒介素养作为标配的一个新阶段。

谈提案

自2020年疫情以来,我想大家也感受到了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的领导干部,在应对新闻发布政务公开这方面的能力还参差不齐。不能所有新闻发布会都是新闻发言人面对,各个专门分工的领导都要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发声,所以现在到了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媒介素养作为标配的一个新阶段,否则没法讲好中国故事。

谈乡村振兴

我们该怎么看待接下来的乡村全面振兴?是不是就是所有的乡村都跟城市一样?我觉得恰恰不是。乡村应该是一个能够寄予你乡愁的地方。虽然很多人离开乡村,但是留下来的也能得到更好的生活。

谈教育“内卷”

有时候别人会说当今社会要“拼爹”,生活中当然存在这个现象,但是信这些没有用,唯一能信的就是让自己更优秀,用你的智慧和创造力去弯道超车。

寄语年轻人

过了50岁,我希望保有年轻的心,依然能够热泪盈眶。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能为现在的年轻人做些什么,是我对社会说“谢谢”最好的方式。

谈国足

很多年前,我就是“玩命投钱发展中国足球”这一做法的反对者。在我看来,中国足球绕了很多的弯路,又打算回到起点,按规矩按规律再跑一次。

谈乡村振兴

乡村不是变得跟城市一样

应是能寄予乡愁的地方

南都:今年年初电视剧《山海情》热播,丁真等网红纷纷将家乡带“出圈”,伴随着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乡村振兴将进入快车道,如何看待乡村全面振兴?您对此有什么期待,未来5年我们在乡村振兴方面亟须解决什么问题?

白岩松:2020年年底中国的脱贫攻坚任务完成,这是绝对贫困被消除的标志,但不要认为它是“童话的结尾”。我觉得5年过渡期的安排是非常理性的,否则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返贫,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起码迈过了一个重要的节点。

我们该怎么看待接下来的乡村全面振兴?是不是就是所有的乡村都跟城市一样?我觉得恰恰不是。乡村应该是一个能够寄予你乡愁的地方。虽然很多人离开乡村,但是留下来的也能得到更好的生活。

比如农村的养老问题,山东尝试过把企业、政府和农民结合在一起,企业接过岁数大的农民的土地集中经营,老年人免费住进村里盖的养老院,政府进行监督,这种做法很好,但目前只是试点。此外农村现在的慢性病比如心血管高血压等疾病正在呈上升态势,农村人的健康问题也值得重视。

很多人讨论“就地过年”,其实“就地过年”真正最难过的人是那些等待孩子回家的父母。我理想中的乡村振兴是慢慢缩小城乡的差距,让农村老有所养,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农村有创业空间。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乡村亲情能够比现在更饱满、更就近,留守儿童更少,跟父母一起成长的孩子更多,亲情得以很好的维护,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等,乡村振兴是个综合的概念,需要根据各个乡村情况因地制宜设计方案。

谈教育“内卷”

年轻人弯道超车越来越难

别信“拼爹”信自己

南都:您既是父亲,也是老师。过去一年,“内卷”成为了一大热词,在当前教育焦虑下,被“内卷”的父母和孩子何去何从?

白岩松:其实我觉得这是时代正常的标志。我的“东西联大”(白岩松设立的公益课堂,每年招收11人,学生来自北大、清华、人大、传媒大学的传媒相关专业)已经招到第9届,和这些研究生打交道时,我几乎时时刻刻面对他们的焦虑,读研究生时面临找工作的压力,毕业后聚会,也会有工作一段时间,突然哭起来的学生。

我觉得时代正常的一个标志就是“论资排辈”,很少加塞,弯道超车越来越难。

现在年轻人焦虑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论资排辈,但我们当时没有论资排辈一说。我25岁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持人,29岁就破格提成正高级别,是因为我优秀吗?不是,是我前面没人。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这十几年时间是年轻人的“幸福时代”,但它不正常,因为当时人才断层,很多事业没有发展,所以我们上来就填补了空白。

我们是中国第一批新闻节目主持人,就像长期的沙漠中出现了仙人掌一样,被人当作“绿色植物”。随着时代逐渐正常,一代又一代人在“排队”,70后的前面有60后,当90后杀入职场时,80后已经任劳任怨工作很长时间了。

这种情况下,不管你多努力想加塞都很难,能弯道超车的只有少数人。大家都努力,不管你是70后、80后还是90后,就像每天早上挤地铁,你都只有一块狭小空间。有时候别人会说当今社会要“拼爹”,生活中当然存在这个现象,但是信这些没有用,唯一能信的就是让自己更优秀,用你的智慧和创造力去弯道超车。

为年轻人做点什么

是我对社会说“谢谢”的最好方式

南都:您一直关注教育均衡问题,之前也提出多关注非名校大学生的提案,为什么对非名校学生这么上心?

白岩松:前几年我的两会提案提出要关注非名校大学和学生,其实双一流在中国高校中占的比例很小,只有10%,还有90%的大学生毕业于非双一流,这些非名校学生是国家的基石。

但与此同时,大量的优质资源涌向名校,在名校广告栏上贴的一周的演讲嘉宾,非名校5年都请不到这批人。

什么是公平?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可现实生活中人常常是“损不足以补有余”,也就是马太效应,强者恒强。

我希望专家学者们在同样的条件下考虑做讲座的时候,能优先选择非名校。或者去一次“双一流”高校,就再去一趟非名校,形成“1+1”模式,这样非名校就会好得多。

我们自己也一直在做这件事,包括刘震云、马未都、单霁翔等人,我们已经去了至少几十所非名校,进行巡回演讲。我们内部开玩笑说“这是一个温柔而可爱的抵抗”。

我认为不管讲了什么,首先需要让孩子们知道,除了老师和家长外,这个社会有人在关注他们,也有很多社会资源在关照他们,这应该是一个健康社会运行的应有之义,而不是越有名越有钱的学校就越有名越有钱。

南都:您在和非名校学生交流时有什么体会或者感想?

白岩松:我每次走进这些非名校大学,都能从他们的提问和眼神中看到明确的不自信、自卑甚至愤怒。他们的提问中经常会问到“拼爹”等问题,最开始我会简单回答,但回到家里后我非常担心这些孩子把这当成不努力的“挡箭牌”,那就真糟糕了。

我曾经去甘肃张掖的河西学院作演讲,演讲最后我跟学生说留一句咱们共同信奉的话,“除了读书,我们还能有什么优势?”这话听着好像有点冷,但这是事实。内卷不就是你以为够努力了,结果清华的学生也骑着自行车看书吗?所以你只有更努力提升自己。

南都:您25岁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叫《渴望年老》,您今年53岁了,但似乎更喜欢走进高校与年轻人对话,您觉得这矛盾吗?对于现在的90后、00后,您对他们有什么话想说?

白岩松:当年我写《渴望年老》,现在是渴望年轻。人总是这样,过去是因为年轻的优势足够多,但年老才发觉拥有的很多东西不够。过了50岁,我希望保有年轻的心,依然能够热泪盈眶。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能为现在的年轻人做些什么,是我对社会说“谢谢”最好的方式。

我从2012年开始做“东西联大”,恨不得天天跟年轻人打交道,我了解他们,也知道他们的焦虑,更重要的是在跟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知道这反映出现实中哪些问题。我希望由近及远,除了每年面对自己十几个研究生外,有机会帮助更多年轻人。

因为在我年轻的时候,很多人提携我,推着我向前走,到了今天当我拥有一些资源和阅历后,我为什么不去回馈现在的年轻人呢?为什么不去推着现在的年轻人走,替他们说话,替他们呼吁,做一个可爱的老头呢?我觉得,做一个可爱的老头,是我50岁之后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谈养老:

六七十岁的老人是巨大财富

早点启动老年就业市场

南都:人社部近日提到,预计“十四五”中国老年人口超过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阶段,怎么看待人口老龄化?

白岩松:如果把3亿60岁以上人口看作一个国家的话,人口数量在世界上排第四,这种压力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独生子女这一代的父母正在变老,不管他们多么孝顺,在现实中都撑不起如此庞大的家庭养老职责。

还有一点非常严峻,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深入,80岁以上老人快速增加,这就意味着失能失智、无法照料自己的老人明显增多。等到中度和重度老龄化阶段到来的时候,应对老龄化就不是独生子女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所以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动作。

我一直认为,中国未来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问题。人口问题以老龄化和低出生率为共同标志,没想到来得这么猛,中国每年新出生人口数正在断崖式下跌。十几年前我去日本的时候,日本就已经显现出老龄化和少子化的严重性,所以中国也绕不开这个弯。

南都:您对此有什么建议?

白岩松:我认为,60岁到70岁的老年人也是一笔巨大的人才财富。对于很多人来说,60岁还是中年人的感觉,退休后身体精力能力都很好。随着养老压力越来越大,我认为我国要像日本、韩国等国一样,早一点启动老年就业市场。

今年我将提出一个提案,建议以国家购买服务的方式,吸引60-70岁的老年人才比如教授、高级科研人才和文化人才,去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地区进行以3年为周期的半公益性质的服务,目前这一提案需要更多细化,会不晚于今年9月份提出来。

60-70岁的老年就业市场蕴藏着大量优质资源,同时我们的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也面临优质人才的流失,由国家购买服务,让他们每个月在拿退休工资以外多挣3000到5000块钱,可以解决一部分社会养老压力。

为什么一定要以3年为周期?这是因为此前国家募集退休教师去支教,很多优质的教师到一个地方支教了半年就走,这对学生的伤害是相当大的。同时,“双向选择”也很重要,我建议建立一个由地方需求方提需求,供给方接洽的对接体系。

谈提案:

各级领导干部应对

新闻发布政务公开的能力参差不齐

南都:您今年带来了什么提案,前期做了哪些调研?

白岩松:我今年带来了“一个半”提案,已经提交的提案是《全面注重并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还有一个没提交的是关于60岁-70岁退休人员对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进行3年为周期的准志愿服务的提案,这和我此前提过的尽早启动老年就业市场的提案有一定关联,现在需要进一步细化,将会不晚于今年9月份正式提出。

我关注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问题已有18年,从2003年直到现在一直参与国新办的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工作,还和很多人包括前任政协新闻发言人王国庆等进行沟通,调研培训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基地,并多次给各级领导干部上媒介素养的课。

经过了近18年的努力,我们的政府新闻发言人的体系和个人能力已经得到了初步建设,应付常态性的政务公开还可以,但自2020年暴发新冠疫情以来,我想大家也感受到了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的领导干部,在应对新闻发布政务公开这方面的能力还参差不齐。不能所有新闻发布会都是新闻发言人面对,各个专门分工的领导都要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发声,所以现在到了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媒介素养作为标配的一个新阶段,否则没法讲好中国故事。

社会要降低老人门槛

不能光让老人努力

南都:去年年底,2.5亿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问题引发社会关注。当人口老龄化遇到智能化,全社会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过这道“坎”,您有何建议?

白岩松:数字时代的来临,尤其疫情期间使得数字鸿沟这些问题更突出,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需要子女、社会和志愿者的帮助。

我长期在志愿者协会工作,志愿者工作的核心不是爱心,是需求,也就是志愿服务一定要建立在以需求为导向的前提下,不是我想干什么,而是人家要什么。所以我很喜欢一些地方的志愿者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比如装手机软件等。

除了老年人学会基本技能,另一方面社会在面对老年人的时候要“降挡”,降低对老年人的门槛,比如收现金,使用身份证坐车等等,这就需要社会努力,不能光让老年人努力。我们这一代也在变老,也要面对下一代的技术迭代和新的数字鸿沟,所以我一直在说,“帮助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帮助明天的自己”。

谈国足

绕了很多弯路后

打算回到起点按规矩再跑一次

南都:中超新赛季要开始了,一些球迷熟知的老球队却面临解散的局面。作为资深球迷,您平时看中超联赛吗,类似解散的尴尬局面,是偶然还是必然?

白岩松:两会后我会采访足协相关管理者,到时我会提出很多大家关心的问题,中国足协很多决定的背后有他们的考量,我希望先让他们说话,到时让我们一起听听答案。

南都:您对中国足球有什么期待?

白岩松:很多年前,我就是“玩命投钱发展中国足球”这一做法的反对者,我几年前写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中国已经没有多少留洋球员了,因为国内给他们的工资比国外高多了。在我看来,中国足球绕了很多的弯路,又打算回到起点,按规矩按规律再跑一次。

  南都记者 潘珊菊 王凡 实习生 陈萌 发自北京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