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增加诸多新提法、新内容

科创首居首位!甜蜜经济是啥?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1月30日        版次:GA05    作者:贺蓓

1月29日,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相比往年,今年的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增加了诸多新提法以及被首次写入报告的内容,比如甜蜜经济、“强区”工程、探索数字经济创新产品首购首用等等。同时,在整体工作安排上也有不小的变化,比如,凸显科创的分量,主动与国内众多城市、区域“交友”。此外,2021年,广州市提出了10大领域的工作安排,这是近10年来的数量之最。

科创首次位居工作安排第一位

表决心攻克“卡脖子”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排在首位。

而广州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将“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放在了2021年工作安排的首位。

事实上,回看过去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科创的分量从未如此凸显和重要。就在不久前,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在人民日报上刊发的署名文章提出,“广州市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已经透露出广州对于科创的重视。

“这是非常重要的信号”。在广州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副主委、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王桂林看来,广州要从国内一线跃升到世界一线城市,科技必须要强——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全链条上都要强。

王桂林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自立自强就是要做出原始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不过,自立自强不是封闭,而是要用开放的姿态实现科技发展。

广东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陈新则认为,在“双区”驱动背景下,广州对科创能力的重视,是基于与深圳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形成“双核”带动格局的希望。

“广州、深圳各有优势。如果将广州和深圳‘两核’抓住,将粤港澳大湾区联通起来,形成一个有力的‘大核’,再加上沿海产业带、北部生态发展区,广东‘一核一带一区’的产业与科技发展战略态势就真正形成了。”陈新说。

陈新还对南都记者分析,全球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广东是一个大省,必须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实体。如果不在科技上突破,就难以维持广东这个大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尤其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需要研发出更多新产品、新技术,以适应市场新需求。”

陈新同时指出,世界竞争日益激烈,尤其在中美贸易摩擦后,“没有自己的技术,就被人卡脖子,就不可能健康持续地壮大产业,谈高质量发展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就是空洞的。”

对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实施“揭榜挂帅”机制,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

陈新认为,这是鼓励科技人员把精力放在“技术攻关”,而不是“项目公关”上的积极举措。

陈新还表示,广州甚至是整个广东,在科创上需注意“拿来主义”的问题。南方历来重商,这是优点,也是缺点,在科学技术上也容易持“买到就行”的态度。

“经济和政治是一体的,芯片卡脖子就是例子,只是重商文化难以应对西方将经济政治化的冲击。广州必须要在重商文化的基础上强化自立自强的思想。但这不是让各地方同质化地去搞研发,而是要从全局角度思考,配合国家、省的战略发展。广州应当有代表国家构建战略科技力量的魄力,在某些领域里引领世界,这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陈新说。

专章安排“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要与国内众多区域战略平台联动

今年,广州市将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做了专章工作安排。报告提出,以深耕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为主攻方向,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深化对内对外经济联系,为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这至少释放了两个方面的信号。”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决策咨询研究中心教授、博士林先扬对南都记者表示,一是广州现有的制造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在不断升级发展,需要有更强大的服务配套体系来支撑,也是完善自身发展的考虑。二是广州外部竞争压力日益增大,需要主动向内外输出产业、产品与服务,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也需要向内外同步吸聚更高端的发展资源,提升自身的发展能级。

今年,广州将通过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深化区域战略合作、推动外经贸提质增效等五个方面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可以看到,里面包含了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进出口。

对此,林先扬表示,“双循环”背景下,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各大经济中心的战略底线意识。“通过重大枢纽建设,集聚发展所需要素,同时通过引导消费带动经济发展,特别是抓住国家参与全球化的大趋势,提供广州优质的服务与产品,获得新动能,这本身也是国家对广州的要求——成为中国参与全球中高端竞争的重大城市平台。”

林先扬还指出,广州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要充分发挥桥头堡与开放窗口作用,既要成为中国企业与产业走向全球的重要平台,也要成为全球产业与企业进入中国的重要枢纽。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撰文指出,国内大循环绝不是自我封闭、自给自足,也不是各地区的小循环,更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放弃国际分工与合作。

今年广州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深化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对接。加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联动,推进航运物流、贸易会展、高新技术、海洋经济等合作。这也是广州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与其他区域战略平台协同联动的相关内容。

在林先扬看来,这样可以做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无疑为广州发展提供新机遇与新空间,这也是广州深度融合中国大局的战略选择。“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格局日益形成,每个重大的区域战略平台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尽管区域之间联动还有一些阻力与屏障,但从国家战略角度会逐步打破区域分割,推动共同发展、共同提升。”

林先扬还建议,广州应重点在交通联系、产业对接、人才交流、产品交换、服务合作、市场开放、科创协同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与这些地区的持续合作与发展。

首提“甜蜜经济”

未来瞄准幸福产业

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报告还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时尚经济、首店经济、品牌经济、甜蜜经济带动消费增长。广州成为首个将“甜蜜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城市。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吴志才分析,这体现了广州既具备相应的产业基础,又代表了广州未来发展的方向,即“以文旅为代表的甜蜜产业和幸福产业”。

吴志才认为,当前,广州发展“甜蜜经济”有三个基础。首先,广州北部山区如从化、花都已经形成以花卉等为主题的“旅游+婚庆”基地。其次,广州有很多婚庆制造业方面的产业园区。最后,广州有以婚庆为主题的现代服务业,如以广州婚博会为代表的“婚庆+”概念,已经逐步构建起一条完整的婚庆产业链。

“未来‘甜蜜经济’将可能成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融合的新产业,相对于其他较为实体的产业而言,甜蜜经济的特点就在于融合与创新。”吴志才说。

事实上,广州在“甜蜜经济”上的布局已现雏形。2020年5月,广东省首个婚庆“一站式”服务示范基地落户从化温泉镇,与此同时,广州温泉婚庆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婚俗文化馆规划出炉。

2020年12月12日,全国首个婚姻服务创新综合平台在广州从化揭牌落地。现场,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曙指出,下一步,广州将全力打造广州(中国)婚姻服务创新综合平台,通过推动实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建设婚俗文化馆、婚俗研究院、婚庆产业园,定期举办集体婚礼、婚庆博览会、高端论坛、婚姻家庭度假旅游等活动,打造一个集婚姻登记服务、家庭辅导服务、婚庆婚礼服务、新婚度假服务、婚俗文化研究、婚姻家庭文化宣传于一体的国家级婚姻服务创新综合平台。

吴志才表示,将甜蜜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婚姻服务创新综合平台的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婚姻服务创新综合平台的核心就是婚庆产业,因此平台的提出首先是基于形成一定产业实力的希望,其次希望产业要有文化内涵,最后是希望未来能够通过这样的平台构建支撑起婚庆的产业圈。”

提广深战略合作五方面工作安排

广湛深度协作延伸广州服务功能

今年,报告首次专门聚焦强化广深战略合作并提出五方面的工作安排,包括合作办好“双城”联动论坛,筹建“双城”联动研究院;推进“一区三城”与深圳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联动,共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省实验室;加强产业规划和项目布局对接,共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等等。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主任毛艳华对南都记者表示,2021年是实施“双区”驱动战略、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年份。广深双城联动将成为这些重大战略实施的非常重要的抓手之一。

“从城市群发展的规律来看,广州和深圳都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联动发展能够推动大湾区各城市形成更合理的分工协作、更紧密的空间联系和更高效的市场机制。”毛艳华说。

2020年10月22日,在史无前例的广州深圳“双城联动”论坛上,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表示,深圳先行,广州要跟进;深圳示范,广州要学习;深圳试点,广州必受益。而两市在论坛上达成的多项合作被写入此次政府工作报告。

毛艳华表示,因为专项合作协议的签订是广深两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充分协商后的机制化成果,写进报告意味着广州要好好落实。

“合作协议签订之前,广深更多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力量联动,但在签订合作协议后,将进入机制化合作的新阶段,那就是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有清晰的合作内容、有可行的合作路径,而且将建立常态化联系的对接机构,全面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助力‘双区’驱动战略实施。”毛艳华说。

此外,除了广深联动,“建立广湛深度协作机制”首次写入报告。

毛艳华指出,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尤其在落实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要发挥其辐射带动功能,发挥核心引擎作用。

就在1月26日,广州市政府与湛江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推进交通设施互联,共建合作发展平台,加强重点产业协作,深化科技和金融合作,促进社会事业共建,推进公共服务共享,在经济社会领域全方位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通过平台共建和产业协作,广州能够更好地带动湛江提升其产业竞争力,加快湛江建设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以及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同时,能够将广州的服务功能更好地延伸辐射到整个粤西,提升广州自身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毛艳华说。

聚焦科技人才及技能人才

首提试验区差别化弹性落户

近年来,广州一直吸引人才上努力。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2019提的是“打造国际人才新高地”,2020年则提的是“高质量建设人才强市”。今年,广州提出打造全球人才创新高地,聚焦在科技人才及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上。

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谌新民对南都记者表示,对于人才提法的变化一方面与国内外环境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国家战略赋予广州的定位相关。比如,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中,广州作为创新之地的定位越来越清晰。

谌新民认为,广州聚焦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并不代表着对其他类型人才的不重视。而是因为当前,广州市对人才的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即有怎样的经济状况,有怎样的产业结构,就需要怎样的人才结构。

谌新民表示,只有将吸引人才作为广州市的重大战略进行谋划布局,才能形成各部门人才工作的步调一致。同时,还要围绕广州的重点产业和民生领域引进人才,并致力于对人才的激励机制创新。

“如果在人才税收方面有所突破,将会对广州非常有帮助。此外,广州应大幅度提升人才服务的工作效能,提供系统性的公共服务。”谌新民说。

针对人才引进,今年,广州市还首次提出了“出台试验区差别化弹性落户政策”。这是专门针对广东广清接合片区提出的工作安排。

2019年底,广东广清接合片区入选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名单,将率先建立起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谌新民认为,以往通过积分入户等方式增加户籍人口速度太慢,已经赶不上形势发展需要,尤其广清接合片区对产业结构转型的人才需求更为强烈,此次差别化入户正是顺应了形势发展需要。

A04-06版

统筹:南都记者 贺蓓 采写:南都记者 冯芸清 贺蓓 吴璇 实习生 梁思华 蒋佳宁 林至钦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