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都讯 12月23日下午两点,深圳夜间经济发展大会暨2020深圳消费口碑榜点赞礼在深圳益田威斯汀酒店三楼举行。活动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指导,南方都市报社主办,由深圳大件事新媒体有限公司承办,特别支持单位为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有点牛。
会上,南都《深圳夜经济消费报告》正式发布。在本次长达近一年的深度调研中,南都夜试团以深度走访调研、实地测评、结合各大平台的数据等三大手段,全面解析深圳夜经济的特征,并细分至餐饮、零售、旅游、商超等具体板块进行解读,同时邀请专家学者、监管部门、企业代表、消费KOL组成商业观察团,为深圳“夜力”复盘问诊,提出具体发展意见与建议。
●每晚22点以后,深圳的消费额占全天消费额的比重居各城市首位(16个样本城市)
数据来源:美团研究院
●深圳是全国夜宵订单最多的城市之一,被称为“夜宵之城”。 数据来源:饿了么
●深圳的买菜高峰集中在下班之后,晚间买菜高峰在19点至20点,而其他城市多集中在18点至19点。 数据来源:叮咚买菜
●深圳的夜间订单占全天的五成。 数据来源:盒马鲜生
A
数读深圳之夜 深圳夜经济有哪些不同?
以数据解码深圳的“夜力”,活跃度高、场景多元成为基础标签。数字赋能、深夜经济更具潜力成为特色标签,高度集中“食”领域及分区分化的特点也让深圳有更多发力空间。
在微信支付年中发布的小店经济复苏大数据中,深圳小商家活跃度在全国城市排名中列第三,夜经济活跃度全国第一。不同于其他城市,深圳夜间消费高峰出现得更晚。据美团研究院数据,在16个样本城市中,夜间消费高峰主要集中在18点至22点之间;而在深夜22点以后,深圳的消费额占全天消费额的比重居各城市首位。相较于其他城市,深圳夜经济在数字赋能上表现更为突出,如深圳各区政府相继出台电子夜间消费券,其中,罗湖区政府更是国内率先落地数字货币的试点区域。
深圳的夜场景十分多元,但活跃度在各垂直领域有分化。RET睿意德数据统计,深圳夜生活各类商家总数存在较大差异,主打宵夜的餐饮商户占到七成数据。在食、游、购、娱、体、展、演等七大夜场景中,食成为深圳最突出表现的板块。福田、南山、罗湖等口碑商圈更易圈住热度,出现区域分化。如何在购物、旅游板块等聚合发力,以及形成覆盖全城的热度,成为深圳夜经济发力的方向。
报告摘录
深圳多项夜间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工作强度高、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占比高、夏季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使得深圳拥有较大的夜间消费需求,夜间经济潜能大,成为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最活跃、最繁荣的特大城市之一。在微信支付年中发布的小店经济复苏大数据中,深圳小商家活跃度在全国城市排名中列第三,夜经济活跃度全国第一。深圳、东莞、广州三地是全国小商家夜晚营业最活跃的城市,西安、成都、佛山等地位列其后。而在《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2020》淘宝天猫夜间消费力板块上,深圳成为夜间线上消费活跃城市第三名,超越广州、杭州、成都、重庆、苏州、东莞、南京,居于北京、上海之后。其中,深圳在淘宝直播夜间观看活跃度上一样出色,位列全国前四。
夜间消费高峰出现得更晚
不同于其他城市,深圳夜间消费高峰出现得更晚。据美团研究院数据,在16个样本城市中,夜间消费高峰主要集中在18点至22点之间;而在深夜22点以后,深圳的消费额占全天消费额的比重居各城市首位。据饿了么数据统计,深圳市是全国夜宵订单最多的城市之一,又被称为“夜宵之城”。
叮咚买菜夜间数据数据则显示,深圳的买菜高峰集中在下班之后;相较于其余城市集中在18点至19点,深圳的晚间买菜高峰则在19点至20点。而在盒马的相关数据中,夜间订单占据五成,除了下班前下单、下班后到家取菜这样的场景更频发之外,深圳的消费者不仅爱在夜间订单买夜宵,还爱在夜间订单中买早餐。年轻的上班族在深圳夜间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特殊角色。
夜场景多元,但活跃度在各垂直领域有分化
深圳作为夜经济活跃度位居前列的城市,其夜场景也十分多元化。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深圳不少区域的夜间经济已由早期的灯光夜市转变为包括“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业态夜间消费市场。目前,深圳市营业至22时甚至更晚的店铺十分常见,相当一部分实体店更是24小时营业。入夜后的深圳,各种文化演出、创意市集点缀其中。世界之窗、欢乐谷、锦绣中华等景区,也针对夜游打造品牌IP。除此以外,夜间邮轮航线、夜间观光巴士,也成为重点打造的深圳夜游名片。不过,在食、游、购、娱、体、展、演等七大夜场景中,食成为深圳最突出表现的板块。RET睿意德数据统计,深圳夜生活各类商家总数存在较大差异,主打宵夜等餐饮商户占到七成数据。而购物、旅游板块则相对逊色,这当中如何精准引流、吸引目标消费者成为关键。数字化能力更突出的商户表现更出色。而不同商圈在晚间表现也有不同,其中福田、南山成为人气度更靠前的商圈。
B
口碑度成为深圳“夜力” 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平台数据解码深圳之夜背后,南都也以“夜试团”走访调研的形式,聚焦夜经济复苏。今年3至8月的周末傍晚时段,南都夜试团多次集中走访19个商圈,包括15个购物中心及4处美食地标。后疫情时代,问诊商圈夜经济复苏力的同时,南都调研发现口碑度成为深圳夜经济复苏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后疫情时代也让消费者在夜间消费上更关注品质与安全,口碑度更高的商户或者商圈更容易圈粉;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对踩到食品安全雷区、又或者噱头大及货不对板等消费体验的容忍度越来越低。
其中,夜商圈先从区域性购物中心回暖,且在前期,疫情安防消杀措施成为关注度较高的评价维度。越往后期发展,夜商圈的热度会越来越受口碑度影响。这当中,创意活动、过往品牌美誉度、业态丰富度及硬件环境配套,都成为影响因素。而具体到餐饮业态,不同的业态复苏程度有快慢之分,其中饮品店比餐厅复苏更快;而连锁商户、老字号等表现更出色。
发力口碑度,各大具体板块均在创意层面上做文章。从灯光秀到创意活动,从单一点的营销到跨界联合,深圳夜市打造口碑度的形式日趋多元化。但多元化之下,也需警惕同质化与跟风下的粗制滥造。
报告摘录
连锁商户、老字号等表现更出色,饮品业态更受消费者喜爱
具体到餐饮业态,不同的业态复苏程度有快慢之分,其中饮品店比餐厅复苏更快。在夜试走访期间,不少商圈的饮品店都迎来高入座率,尤其进入4月,不少消费者更愿意约上三两好友在饮品店闲坐交流。有的门店如喜茶、奈雪等店甚至在疫情期间有外卖排队、售罄等情况,但对于大多数门店来说,疫情对客人到店消费的影响依然很大。而到后疫情期,酒吧作为饮品业态的小分支,更多撑起了后半程。深圳许多饮品店,开发夜间新品、发力夜间营销,成为共识。
此前,南都夜试团队驻点八卦一路美食街,并连续探访了10家餐饮商户。作为深圳的经典美食地标,商户表示近六成的餐饮消费发生在夜间。同在一条街上的餐饮店也存在生意好差之别,基本上人气较高的店铺都为经营多年、有一定口碑、餐品水准有保障的品牌。随着夜经济不断复苏,发力夜场消费的不少餐饮商户也有意识增加酒水类消费。如何更好提升美食街形象,商户建议可以用更统一的标识来打造夜市街景;同一时间,建议用文化做注脚,充分发挥老街牌坊等历史特色,让美食街成为文旅地标。
创意活动的形式日趋多元,但警惕同质化与跟风下的粗制滥造
从灯光秀到创意活动,从单一点的营销到跨界联合,深圳夜市打造口碑度的形式日趋多元化。但多元化之下,也可以见到同质化的倾向。盘点2020年度商圈的创意活动,除了常见的主题灯光场景装置外,多集中以地摊夜市、音乐演艺、文娱展览、美酒美食节等形式展出。
当中,把展览开进商场成为各大商圈的共识,这当中以卓悦中心哈利波特展览、平安金融中心PAFC MALL的时尚巴莎Red On Time·正当红展,都是相当不错的案例。而在夜市打造中,星河COCO PARK联手陈鹏鹏鹅肉饭店打造的深圳首个天台夜市是跨界合作的良好范本。而开进京基KKMALL的“千年琦华——从敦煌到高昌宝石壁画沉浸式展览”,虽说有宝石矿物颜料现场体验及复刻壁画作为镇展之宝,但展览解说文字上错字频出,颇有布局仓促之感。
而在夜游IP的打造上,除了诸如欢乐谷、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甘坑客家小镇等各大旅游景点持续发力夜场,深圳也在探索更多有趣的夜游形式。比如“海上看深圳”、“海上看湾区”等深圳夜航航线及自带全景天窗、沉浸式投影和音乐厅的深圳旅游观光巴士“红胖子”,这些新奇的特色夜游体验也为深圳夜游族开启新的世界大门。不过,形式新颖也需要在内功上好好下功夫。根据南都夜试团的走访,这些新形式的夜游IP在晚间线路设计上偏单调、播放过于简单。
C
构建夜试口碑指数八大建议推动深圳“夜力”发展
正是这样的背景,南都也专门为夜间场景开设独立评价维度,以“夜深圳打卡地”实地测评的方式,构建城市夜试口碑指数,具体把脉夜深圳目的地们的“夜力值”。在口碑测评背后,结合平台数据与深度走访调研,报告也针对深圳“夜力”发展提出由宏观到微观的八大建议。政府牵头做好统筹调配,企业等在消费场景做创新尝试,比如增加文化内涵拓展深度吸引力价值,再比如培育精神消费概念,都是深圳发力夜间经济的可行方向。
建议一,紧抓科技名片,数字赋能完成线上线下同频导流。建议二,政府牵头优化夜间营商环境,提升夜交通配套。建议三,“美食深圳”应有更多创新,考虑增加文化注脚。建议四,强化精神消费,提升周末夜间精神娱乐。建议五,湾区夜场,应充分发挥海滨特色。建议六,商户自我优化硬件配套,如停车场要有清晰指示。建议七,社区购物中心可主打亲子夜娱体验,但需做好安全防护。建议八,瞄准上班一族,夜场景不仅有夜宵还能有早餐。
报告摘录
紧抓科技名片,数字赋能完成线上线下同频导流
线下商圈发展夜间消费,遇到其一难题就是精准导流的挑战。目前,国内商场普遍会面临商场和门店运营体系没有打通,商场与消费者沟通渠道单一、数字化落后、缺乏数据沉淀等问题,从而导致营销活动分裂、积分系统覆盖不全的困境。在这点上,深圳有以人工智能算法、物联网、AR、VR等科技技术为基础,深圳商圈在数据积淀上已有先行布局的基础,由此紧抓科技名片打造数字赋能完成线上线下同频导流成为机遇,也是可行的策略之一。借助本土企业的技术优势,实现强强联合未必不可。
目前,深圳星河商置下以福田星河COCOPARK为首的五大商圈已与阿里本地生活牵手,落地智慧商圈。当中,打通支付宝、口碑、饿了么、高德等多入口实现同频逛商圈,并实现一键领优惠券、同步无感积分及蓝骑士送货到家服务。同时,腾讯也曾先后与南山海岸城及华侨城集团联手,落地智慧商圈。其中,通过开放小程序,消费者可以享受导游导览、线路推介、购物介绍、美食推荐、活动集锦、演展购票等智慧服务。
政府牵头优化夜间营商环境,提升夜交通配套
当下,深圳已出台相关措施推动夜经济发展。在加强规划引导,积极发展“夜商圈”“夜街区”等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之余,政府也应重视和持续优化夜间营商环境,鼓励夜间小店经济发展。
同一时间,在夜间消费环境的打造中,夜交通的配套也应该关注。比如在周末时段,参考夜间消费热度地图延长热门线路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的运营时间,强化网约车、出租车管理。同一时间,在打车热门区督促统一设置合适的落客区、打车区。
强化精神消费,提升周末夜间精神娱乐
深圳演艺市场消费潜力巨大,舞台剧和live House在深圳有着较高的关注度。而消费高峰期一般出现在下半周的夜间、周五的夜晚8点及周末的下午和夜晚。相较于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名家的原版剧目表演、又或者名团演奏在深圳排期相对较少。
但由于消费时间段集中,且深圳有庞大的需求作为支撑,建议热门商圈在考虑增加文创跨界时,可以在自身场所引入优质精神娱乐项目。简单而言,上海常见的脱口秀,在深圳商圈难觅踪影;这些小而美的文娱项目,可结合进酒吧或者商圈小剧场,每周定期推演足以形成商圈特色夜市名片。
湾区夜场,应充分发挥海滨特色
实际上,深圳作为海岸线绵长的滨海城市,滨海特色一定要发挥联动。除了节点化的沙滩音乐节、沙滩啤酒美食节,针对滨海开发的文旅项目其实有巨大的空间发展成为深圳夜文旅的一张名片。
比如首次开放夜航的“大湾区一号”,让深圳市民不仅可以海上看深圳,还可以海上看湾区。这样得天独厚的海上场景,仅作单调的夜间观光未免大材小用,这样的平台完全可以成为跨界合作的载体。让滨海美食节上船、让原创音乐演艺及剧目演出上船,再比如设计多元有趣的网红打卡点,拓宽至海上的湾区夜场值得期待。而距离蛇口邮轮码头不远的海上世界,作为线下消费场所,整体联动的打造可以让这趟夜游行程更加丰满。
A10-12版 统筹:南都记者 陈盈珊 采写:南都记者 黄良东 陈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