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苏一位家长因被老师要求批改作业而退出家长群的消息引发热议。家长群本意在进行家校沟通,但近年来不少家长群却变成了“压力群”,给家长和老师带来困扰。如何避免此类现象发生,杜绝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
在12月10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对此回应称,教育部一贯、坚决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问题。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特别是布置惩罚性作业、要求家长完成或批改作业等明令禁止的行为,发现一起,严处一起,切实建立起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
据他介绍,教育部接下来将通过健全作业布置机制,提升作业质量,加强日常监管等三方面举措来指导地方落实好作业的管理工作。他也指出,不给家长布置作业,并不意味着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后就没有教育的责任,家长也要在家里引导、培养孩子养成自主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跟学校密切配合,形成育人的合力。
家长群变“压力群”,多地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行为
最近,江苏一家长因被老师要求批改作业而退出家长群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诸多网友共鸣。
在互联网时代,家长群已日渐成为学校和家庭间沟通的重要桥梁。但这一看似便利的沟通渠道却给不少家长增添烦恼,越来越多家长想要“退群”。
记者了解到,有些老师会在群内要求家长给孩子的作业签名,或者让家长批改作业,甚至有老师还要求家长前往学校陪孩子一起打扫卫生。而对于老师在群里发布的通知,多数家长也不敢屏蔽。一方面怕错过消息被老师点名批评,另一方面也怕牵累孩子。
近日,多地出台相关规定叫停“家长批改作业行为”。
例如,11月10日,辽宁省教育厅印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明确要求教师必须精准布置作业,严禁布置惩罚性、重复性作业。严禁教师在微信群、QQ群等布置家庭作业。教师若不按时亲自批改作业,将被取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学校校长同时被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事实上,早在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就已提出作业难度水平不得超过课标要求,教师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此前也有多个省份明令禁止家长批改学生作业的行为,以江苏省为例,2017年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意见》就已明确提出,不布置超越课程标准规定和学生学力要求的作业,杜绝耗时长、动手难做、材料难找、过程繁杂的作业,不得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但此类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禁令如何落实?教育部:发现一起,严处一起
禁止学生作业变家长作业的规定如何落地?
俞伟跃认为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老师开展教学评价和精准分析学情的重要手段。
他表示,教育部一贯、坚决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问题。下一步教育部将主要采取三方面举措来指导地方落实好作业的管理工作。首先是健全作业布置的机制。例如,学校作业的常规管理、年级和班级的统筹、教师试做和面批讲解、学生反馈和评估等方面的机制。
同时提升作业的质量,主要是在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间的基础上,优化作业的设计,创新作业的形式,强化实践性的作业,积极探索弹性作业、跨学科的作业。也鼓励各地系统化设计一整套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和学科特点的基础性作业。
俞伟跃称,教育部将加强日常监管,“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特别是布置惩罚性作业、要求家长完成或批改作业等明令禁止的行为,发现一起,严处一起,切实建立起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
不过,他也指出,不给家长布置作业,并不意味着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就没有教育的责任,家长也要在家里引导培养孩子养成自主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跟学校密切配合,形成育人的合力。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发布会上也透露,通过科学地管理作业,提高教学质量的精准性,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也是下一步要下功夫解决的问题。
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看来,要防止此类现象,必须要明确作业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脱离课程教学活动回到家庭教育范畴的事情。同时要明确作业的两个功能,即巩固学习活动和诊断。
教育部:基础教育历史性地解决了“有学上”问题
12月10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以来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有关情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全国共有中小学(幼儿园)51万所,在校(园)生2.26亿人,“即将圆满完成中央确定的普及收官交账任务,基础教育历史性地解决了‘有学上’问题,教育公平实现了新跨越,正在乘势而上,向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迈进。”
今年能实现幼儿园85%普及率与80%普惠率
吕玉刚介绍,截至2019年底,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8%,比2015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约60万人降至831人,其中20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为实现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学前教育方面,全国已完成城镇小区配套园整改1.95万所,新增普惠性学位400多万个。截至2019年底,全国公办园达10.8万所,比2015年增加了3.1万所,普惠性民办园达9.5万所,比2016年增加了3.7万所(2016年开始统计普惠性民办园相关数据)。
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3.4%,比2015年提高8.4个百分点;普惠园覆盖率达76.01%,比2016年提高8.7个百分点,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经各地测算,今年全国总体上能够实现85%的普及目标和80%的普惠目标。”吕玉刚说。
普通高中即将实现基本普及
在普通高中方面,即将实现基本普及。2017年,教育部组织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并与10个普及水平较低的中西部省份签署了普及攻坚备忘录。中央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实施力度,重点支持中西部省份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
截至2019年底,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9.5%,比2015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全国已有28个省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超过90%,其余3个省份今年也将实现90%的普及目标,由此今年全国及各省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能够实现90%的普及目标。
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
在特殊教育方面,截至2019年底,全国有特教学校2192所,比2015年增长7%,基本实现30万人口以上的县特教学校全覆盖;在校生达79.5万人,比2015年增长80%。监测显示,今年全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达95%以上,让残疾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
吕玉刚称,经过5年努力,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和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全国共有中小学(幼儿园)51万所,在校(园)生2.26亿人,即将圆满完成中央确定的普及收官交账任务,基础教育历史性地解决了“有学上”问题,教育公平实现了新跨越,正在乘势而上,向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迈进。
南都记者 吴单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