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后的荣伯主要靠妻子一人在照顾。
↓小嘉在社会服务中心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出院后的东叔一个人在父母留下的平房内生活。
如果您想帮助他们实现 愿望,请扫微心愿二维码
想要一个高压锅,减轻妻子的家务重担;想要一个早教机,让女儿也能像同龄人一样学习……来自残障人士以及他们家人们的200个微心愿在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当天上线。这是广州市慈善会与南方都市报联合推出的“微心愿·善暖万家”项目第三期。微心愿上线后,已有近400名街坊参与其中,向残障人士传达出善意的关怀。
这次,我们走进了三户社区残障人士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所需,以爱助行,以点滴的爱给予他们继续前行的力量。
4岁的脑瘫小女孩
想要一台早教机
档案:小嘉,出生时早产,继而被诊断为脑瘫,至今不会走路,仍无法上学
愿望:想要一台早教机
妈妈抱着小嘉,一步步走上位于4楼的出租房。“到家了。”小嘉开心地说。妈妈晃了晃酸软的手臂,然后从包里拿出钥匙打开了家门。
屋内有些简单,一张折叠床和一张小茶几就是小嘉平时玩耍的地方。
这不到20m2的出租房,是小嘉和爸爸妈妈临时的家。为了方便小嘉去区里的社会服务中心进行每周五天的康复治疗,一家三口从从化吕田老家搬到了江浦街的一处出租屋内,仅依靠着爸爸微薄的工资维持生计。
小嘉是个早产儿,出生后不久被诊断为脑瘫残疾儿。从那之后,小嘉妈妈就没再出门工作过,一直陪伴在小嘉身边,照顾着她。周一到周五的早上,妈妈要带小嘉到离出租房七个公交站远的社会服务中心进行治疗。
“小嘉,你可以做到吗?”治疗师问。“可以。”小嘉小声地回答。
在治疗师的指导下,穿着矫正鞋、戴着护膝的小嘉慢慢地爬上梯子、慢慢地在治疗师双手的支撑下尝试站立、慢慢地用两手推着木架子往前行走。
练习在缓慢之中不断地重复。简单的行走,对于脑瘫儿而言,都得经历长时间的刻苦训练才能做到。妈妈虽然心疼,但也知道脑瘫儿要成长,只有这条路。
回到家后的妈妈并没有轻松些。小嘉的咀嚼能力不强,吃的大多是妈妈熬的粥水。在准备午餐前,妈妈会从书包里拿出几本贴纸书给小嘉。小嘉安静地看着书,安静地等待妈妈做完家务。
即使全职在家,妈妈依然担心自己给小嘉的陪伴并不足够,更让她焦急的是,眼见同龄的孩子都已上幼儿园,而小嘉对世界的好奇心只能局限在出租房里。
“她会羡慕别的孩子可以去上学。”妈妈说小嘉常常关注到路上那些着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小孩。妈妈努力地在能力范围内能给小嘉最好的教育。虽然有语言障碍,但在妈妈的教导下,小嘉不但认识了日常生活用品,也能简单地与人交流。
对于小嘉,妈妈最大的希望是她能学会走路,这样或许能赶上在学龄时跟其他健康的小朋友一样,成为一名小学生。
“我想通过微心愿的平台得到一台早教机。”妈妈说这样在她做家务的时候,也能有音乐和游戏陪伴着小嘉,也能为她的童年增加一丝丝快乐及学到一些简单的知识。
社区老医生偏瘫多年
想要减轻妻子重担
档案:荣伯,今年73岁,多年前因脑出血造成左侧肢体偏瘫,如今行动不便,主要依靠妻子照顾。
愿望:想要一个高压锅
天气好的时候,荣伯会在房间外的走廊坐上半天,晒晒太阳,看着一旁的妻子忙前忙后。心里依稀有些愧疚,在卫生站做了50年的赤脚医生,荣伯如今却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无能为力。
2017年,突如其来的脑出血让荣伯落下了后遗症,左侧肢体偏瘫,被诊断为肢体残疾2级。从那之后,荣伯卧床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有专业的社工和康复治疗师介入,荣伯才慢慢脱离了病床,能在妻子的搀扶下慢步前行。但从那天开始,除了去医院看病,他几乎没再踏出过自家的院子。
“她很辛苦啊,早上要去田里种菜,得给我做饭,有时还得照顾孙子。”荣伯知道妻子的辛苦,却没法帮上手。
为了帮补家计,琼姨找村里人借来一小块田地,种一些番薯蔬菜,主要用于自给自足。家里没有装煤气,做饭烧水用的还是柴炉。用柴火煲水,琼姨还得搬张小板凳坐在一边扇扇风,看着火候。“但现在柴也不好找啊,半天下来只找到几根树干。”琼姨说这两年,她的腰也不好,平常都得推着小推车去找柴。
所幸的是,从化区残疾人联合会积极落实康复者资助政策,由广州市心康社会服务中心康复治疗师每周免费上门为荣伯做治疗。原来卧床不起的荣伯,肢体慢慢恢复了部分机能,现在拿着拐杖勉强能走几步路。在残联的资助下,家里也添置了轮椅、拐杖等辅助用具。
早些年做赤脚医生的时候,荣伯主要靠挂号费赚点钱,但因为村里不少病人的家境贫困,几十年来被欠下的医药费也不少。在几乎没有积蓄和收入的情况下,两位老人家还要承担日常的医药费,生活捉襟见肘。荣伯家中,摆放着的只有电风扇、电灯几样简单且颇有些年头的家用电器。
“前段时间,电饭煲也坏了,现在只想要个高压锅,可以煮饭煲汤,也不用她整天盯着看火。”荣伯希望能得到一个高压锅,减轻琼姨的家务负担。
曾经的精神病患者
如今乐于志愿活动
档案:东叔,48岁,因青少年时期的一次受伤导致精神分裂,也因此无法找到固定的工作,依靠低保生活。
愿望:想要一个新的电饭煲
斑驳的墙壁上挂着两张奖状,其中一张是两年前东叔在从化区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下简称“从化精综”)兵乓球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的荣誉证书,而另一张则是“从化精综”颁发给东叔,对他在2019年所做的努力表示鼓励。
三年前,从精神病院康复出院的东叔,在社会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努力地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读中学的时候,因一次意外,东叔的头部遭到撞击,当时家里人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被忽略的伤情在几年后,导致了东叔的情绪问题——脾气暴躁,甚至有暴力倾向,最后他被诊断出为精神分裂一级,随后多次入院接受治疗。
如今,治愈后的东叔虽然依旧寡言,但情绪稳定了许多。然而,他却无法再从事压力过大的工作,也难以找到固定的岗位,只能靠给村里人做搬运工、建筑工等过日子。
东叔如今所住的平房是过世的父母留下的,日久失修,瓦片顶遇上暴雨便难以抵御,淅淅沥沥地在屋内下着小雨,墙壁上是清晰可见的水迹。然而仅靠低保和打散工的钱,东叔难以找到其他的容身之所。
出院后,靠着住在附近的姐姐和辖区内社工的帮助,东叔开始参与社区活动,结识朋友。
平日里,他最爱到家附近的森林公园散步,也时常参与社区组织的垃圾分类活动,逐渐地重新融入到社会之中。
一个人住的东叔,平日吃喝都十分简单。打完散工回来,电饭煲下点米,蒸条鱼就是一顿。只是最近电饭煲坏了,做饭变得麻烦起来。因此,东叔希望能得到一个新的电饭煲以维持日常饮食所需。
目前,“微心愿·善暖万家”的平台上残障人士的微心愿认领仍在进行中,期待您的参与。举手之善,凝聚希望。
策划:南都记者 李陵玻 尹来
统筹:南都记者 李欣 叶孜文 廖艳萍
采写:南都记者 叶孜文
摄影:南都记者 李冠祺 张驰
视频:南都记者 李冠祺 张驰
实习生 吴佳欣 梁芷莹
美术设计:杨晨悦
鸣谢:广州市心康社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