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首个粤港澳标准化服务平台启动

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共享标准化资源、社会团体联合发布的粤港澳标准制定互动机制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2月04日        版次:GA05    作者:冯芸清

自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战略以来,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对接被频繁提及。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这对于以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为使命的南沙来说,无疑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月2日在南沙举办的2020年度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交流会就聚焦“规则对接、湾区融合”,探索以三地创新合作推动规则衔接率先突破。

规则对接是手段,互联互通是目的。事实上,这已经是该交流会开展的第六期活动。通过交流会,南沙建立起与港澳各界常态化交流机制,推动大湾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互联互通,与港澳携手打造连接内外双循环重要节点。

三地市场规则互认

跨境贸易企业集聚

自从2015年挂牌以来,南沙就与港澳在港航领域紧密合作,开通的145条集装箱班轮航线中,与香港往来航线占比43%。据广州港副总经理宋小明介绍,今年1-10月南沙港区往来香港港箱量约63万TEU,通过两地港口的中转,为一部分客户节省了成本,提供了不同的物流运输需要。

跨境物流的便利背后是南沙在三地市场规则互认上的探索。包括首创粤港跨境货栈,实现香港机场与南沙保税港区物流园区间一站式“空陆联运”;开通澳门至南沙跨境电商专线,实现澳门跨境电商货物在南沙一体清关以及检验检疫的通检互认等。

为实现货物流通风险可识可控,南沙还借鉴香港自由港理念,依托全球溯源中心、全球优品分拨中心和全球报关服务系统等重大项目,开展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分送集报、先入区后报关等创新措施。同时,率先制定首个全球商品溯源标准体系,为共建方提供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指导依据。

得益于上述举措,今年1-8月南沙外贸进出口逆势上扬,总额达1512.3亿元,占广州市25%;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56.7%。

另一方面,三地市场规则的互认也让企业在大湾区内投资、经营更加便利。近年来,南沙对标香港公司注册制,率先开展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首创“香港通”和“国际营商通”,全球投资客足不出户就可以注册企业,并在澳门颁发了国内首张离岸自助打印的南沙营业执照。

2019年,南沙在营商环境全球模拟排名提升至第24名,在南方都市报2020《广州城市治理榜》营商环境榜位列第一。

今年11月,南沙还入选了全国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是广东省唯一入选地区。就在2日的交流会现场,南沙还与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签署《共建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基地框架协议》。预计未来,南沙将持续在营商环境领域深耕改革,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优选地。

跨境投融资创新发展

打造国际金融服务平台

众所周知,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产业的创新服务。随着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制度创新促进跨境投融资发展,早已成为大湾区金融发展的重要议题。

南沙也一直把推进粤港澳金融合作当作重点工作来抓。比如,在CEPA框架下,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持股比例、经营范围等准入限制。再比如,与PNP联合打造服务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中心。

随着粤港澳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南沙金融产业势必将迎来更多机遇。同时,南沙本身在跨境金融先行先试方面的探索已初见成效。

目前,南沙开展FT账户、跨境双向人民币融资、跨境结算、外汇管理改革试点,累计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4000亿元,企业开立FT账户1140户。同时,开展熊猫债、银信供应链资产支持票据(ABN)等多项跨境创新业务,推动跨境投融资和结算的便利化。

跨境投融资的创新发展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服务平台落地南沙。今年9月,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在南沙举行奠基仪式。预计2022年建成后,IFF全球年会将稳定在南沙举办,并发挥金融外交平台和战略智库作用。

同月,广州发布66条措施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特别提到推动广州期货交易所落地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的设立。这两大金融项目均将落户南沙。

除此之外,南沙还稳步推进国际风险投资中心、汇丰全球培训基地等金融服务重要平台建设。其中,汇丰全球培训中心建成后预计每年为1万余名亚太区员工及全球高级管理层提供培训,支持金融人才储备,深度参与大湾区乃至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

南沙在跨境投融资上改革创新、制度开放将吸引国际资金、金融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反过来,他们也将为南沙的金融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助力南沙加快建设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

寻求规则对接新突破

建设标准化高地

从建立常态交流机制、深化领域战略合作,到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再到推动构建粤港澳司法规则衔接体系,粤港澳规则对接平台打造了粤港澳合作交流的新模式。

其中,更是有许多全国首创和突破性的举措。例如,全国首推港澳侨胞远程授权办事,率先实现856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全球通办;率先对接香港诉讼规则,探索内地审前程序证据开示。制定大湾区首个《审前程序证据开示指引》,以及推动多项港澳专业人才资格认可工作。

同样是依托该平台,南沙建立起与港澳各界常态化联系及调研走访机制,并针对不同领域组建规则对接专项工作小组。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和交流群,及时分享三地规则对接新举措,形成南沙与港澳各界常态化联络机制和诉求反馈机制,实现粤港澳规则对接“软联通”的良性循环。

好的经验要通过制度固化才便于推广,而将规则对接的经验标准化则是前提。

在2日交流会的现场,全国首个粤港澳标准化服务平台——粤港澳科技创新团体标准服务平台正式启动。它的创新在于构建了政府引导、企业共享标准化资源、社会团体联合发布的粤港澳标准制定互动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形成粤港澳科技创新团体标准制定的全链条服务,是推动粤港澳规则制度对接落地的新突破。

“平台可以实现标准化的公开透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邱月明认为,该平台的搭建有效补足了粤港澳区域标准化工作短板,将从标准上为大湾区更深入合作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大湾区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邱月明还表示,要注重市场驱动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在粤港澳科技创新团体标准服务平台上,企业可以完成标准化制定流程,共享标准化资源,进一步发挥市场驱动作用。政府则需要引导企业了解政策,走向高质量发展。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统筹:南都记者 冯芸清 王美苏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冯芸清

实习生 蒋模婷 梁思华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