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伯庸谈《两京十五日》:这次我想写一部公路片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1月22日        版次:GA07    作者:朱蓉婷

南都讯 记者朱蓉婷 实习生邱晓琳 日前,作家马伯庸携最新历史题材小说《两京十五日》来到广州购书中心,出席新书分享活动。一开场,马伯庸就自称“花都人”。原来,他与广州有着很深的渊源,工程师父亲早年曾参与过白云机场的建设,幼时户口曾落在广州花都区的马伯庸,这次“回乡”自然感到很亲切。

“脑洞”大开,灵感来自《明史》

和上一本深受读者喜爱并改编为由易烊千玺、雷佳音等出演的电视剧的小说《长安十二时辰》相似,《两京十五日》是又一部马伯庸从“历史的犄角旮旯”里发现并挖掘出来,发挥“脑洞”再创作出来的一部作品。

“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明史》里的寥寥几句关于明太子朱瞻基的记载,引起了马伯庸的无限遐想。“我们知道这位太子用了15天的时间从南京回到了北京,但是这15天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正是史书上的这段留白,成为了马伯庸最初的创作灵感来源。

不同于《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固定场景,《两京十五日》里明太子需要从南京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返回北京,因此书中描绘了京杭大运河一路的沿途风光和风土人情,作者马伯庸向在场书迷戏称它为一部“明代的公路片”。

不迎合市场,深究历史细节

在马伯庸看来,写作更像是一个读者和作家双向选择的过程,而作家需要的,是写自己擅长的领域,给读者带来不一样、有启发性的东西。

“我一直觉得写书没有办法去迎合读者。因为你写书,读者读的是一种新鲜感,读者读的是自己没学过的东西,没见过的情节,是一种超出他经验之外的东西。如果我去迎合读者,实际上我们去迎合的是读者自己经验之内的事物。”马伯庸谈到写作时这样说。

作为一个作品涉及科幻、奇幻、历史、推理、动漫等题材,创作领域广泛的作家,他对深究历史细节很感兴趣,并以此为乐。“我希望能尽己所能地把这本书里的细节历史考证得足够精深,达到让有历史知识背景的专业读者觉得这本书看着好像言之成理,是很专业的。那么有些人喜欢历史,他看到我的书会过来看看,不喜欢的慢慢就不看了。这其实是一个在市场上筛选一些跟我志同道合的读者,聚拢起来。”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