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华的明代“市井图”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1月22日        版次:GA11    作者:宋晨希

《明代社会日常生活》,伊永文著,中国工人出版社2020年9月版,68.00元。

  □ 宋晨希

中西很多学者都认为,晚明消费市场的形成,普通人对奢侈事物的追求,已经有了“现代性”的意味。不过,相关著作,或只关注政治、思想层面的变化,或探讨中晚明社会整体的发展趋势。至于其中一个个单独的个体,普通人生活的情状,却长期出现“失语”的状态。我们不否认,历史的魅力在于洞悉社会的剧烈变动,了解政治的波谲云诡,体会大人物的悲欢离合,以及他们所做抉择对后世的影响……但是,那些无法代表大众真实的生活样态。我们要“眼光向下”,在朝代更迭、社会变动的大背景下,了解其对普通人的影响。

伊永文所著《明代社会日常生活》便是还原晚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绝佳著作。伊永文是研究文学出身,因此,他在本书里运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通过“小说与戏曲的市民文学的描写中,寻找出经得起推敲的衣食住行的材料,并与历史记载互相印证……以求创出一条文献学的路子来”。除此书外,伊永文写了大量有关中国古代日常生活的书,如《宋代市民日常生活》《1368-1840中国的饮食生活》《明清饮食研究》等。

伊永文常年耕耘在宋元明清史料,尤其对文学作品颇为熟稔(早年专注于《水浒传》研究),因此他对于史料的运用与考辨驾轻就熟。

《明代社会日常生活》一书以“衣食住行”共分为四大部分,它所反应的正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让人们培养出了对“物欲”的追求。在第一部分“衣”中,伊永文从头到脚分别论述了衣服、裙裤、加沙、巾帽、佩饰和鞋。自明朝建立伊始,明太祖朱元璋就制定了严格的等级秩序,穿着成为区分不同阶层的最直接显现。如普通百姓平常只能穿青布“直身”(一种拖到脚面的外衣),劳动时则都是短衣打扮。然而,到了明中期的弘治、正德年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中出现了对阶层限定的“反动”。正如卜正民在《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中所说,普通人以服饰来摆脱自己在阶级社会中的无名地位。时人也对这一现象感到了深深地忧心:“倡优下贱以绫缎为绔,市井光棍以锦绣缘袜,工匠厮役之人任意制造,殊不畏惮。”(周玺《论治化疏》)伊永文以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为例,其中提到普通人开始穿“珍珠衫”——一种“满身活纹,如水之波,如木之理”的真青油绿怀素纱或玉色素纱为原料,再缀上珍珠做成的衣服,炎热穿时会觉得凉爽。还有小说《苏知县罗衫再合》中提到的罗缎,亦已成为普通人所穿的衫褂原料。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衣服往往会成为人们对他人的第一印象。因此,在明末物欲的驱使下,某些衣装被赋予了“符码”。如女性的裙裤,往往就成为小说里男性欲望大发的引子。伊永文在书中除了列举《隋炀帝艳史》和《金瓶梅词话》等加以说明之外,还注意到小说《西游记》的情节。一般人认为,《西游记》乃“神魔”小说,超脱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然而,在《西游记》第十二回里,观音菩萨的风度之所以能够摄人心魄,就在于她腰间系了“一条冰蚕丝、织金边、登彩云、促瑶海的锦绣绒裙”,立时博得交口称赞。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时尚潮流对作者审美的影响。

该书第二部分为“食”,主要论述了当时的蔬菜、肉食、外来食物、茶酒、饮食器具以及日常食俗。对于每个人而言,一日三餐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于农耕社会而言,食物的情况更能反应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在明朝中晚期,吃饭已不仅仅是为了果腹,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孔子曾说“君子远庖厨”,但是在明朝,却有一批文人士大夫专注于记录食谱,甚至描写每道菜的味道。比较著名的便有号称刘基所撰的《多能鄙事》高濂《遵生八笺》等几十种。正是在这样的风气之下,在晚明的江南地区掀起了寻找野菜的活动。伊永文发现,明代野菜的品种,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多。最为常见的叶可食的野菜就达到一百六十五种。

在第三部分“住”中,伊永文主要介绍了室内陈设、居住宅第、各式客店、明代家具和城市园林。关于明代家具,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已经成为难以企及的高峰。不过,哪些用具是达官显贵专用,哪些是普通百姓日用,伊永文通过《水浒传》《金瓶梅词话》等的记载,做了辨别。而且,当时明代的座椅非常人性化。如它根据人体背脊的侧面,呈现S形曲线,让韧带和肌肉得到充分休息而有舒适之感——现在很多仿古座椅都忽略了这一点。椅子还多采用上藤条、下棕的双层抽屉做法,让坐面有一定弹性,久坐而不容易感到疲乏。这样的设计理念,即使到现在也不过时。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于客店的描写。由于明代人口流动频繁:士子到府州县考试,官员外放,商人贩货、公文传递,甚至普通百姓外出进香、游山玩水,导致明代客店众多,而且设施齐全。客店既提供饭食,又提供住宿,甚至还提供人性化。现在,人们研究晚明商业、消费,对于客店的关注较少。事实上,在时人对于客店的描述中,有大量值得发掘的东西,如当时饭菜、住宿价钱,饭菜的做法,以及客店的服务等(西周生《醒世姻缘传》有大量记载),能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当时明代消费的繁盛。

最后是“行”的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到:晚明船运的发达与兴盛,如“夜航船”就是以昼夜有船航行而得名;陆路旅行驴、马和车的重要性,而且因人们长途旅行增加,很多人不惜花重金购买好马,还要配上价值不菲的马鞍,甚至时人还发明了一种“下有机关,齿牙错合”的自动车;北京城市街道的卫生状况,因缺少疏通,道路未及时修整,导致道路泥泞不堪,街上污秽物堆积,甚至引发瘟疫(这一问题一直到清末,都能在西方公使和传教士的记载中看到)。

由于中晚明海陆贸易和旅游业的发达,市面上出现了不少“行路指南”,对于各地记载颇为详实,就连驿站多少、地形如何、气候变化都描写得清清楚楚。此外,当时妇女出游也成为了时髦景象。

总之,阅读本书,给我的直接感受,就是一部繁华的明代“市井图”,我们不仅可以从中了解明代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景象,而且也可以对中晚明繁荣的商品经济,下一个最直观的注脚。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