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子假期要吃23台酒席,别让“份子钱”把喜事变成负担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0月05日        版次:GA02    作者:姚华松

  街谈

一个“双节”假期最多可以吃几台酒席?答案也许是23台。日前,贵州毕节的雷先生国庆中秋前后10天,需要赶场“吃酒”23场次,送出去礼金高达4800元的新闻“火”了。他的女儿称,仅仅10月1日就扎堆了8台宴席,一边是外甥女结婚,一边是侄儿子结婚,他的家人只能分工,有的去这家捧场,有的赴那家应酬。以至于,长假期间他们家都用不着开火做饭,因为家人几乎都在外面“赶场子”。排满的档期让雷先生很困扰,一个月的工资完全不够要随礼的份子钱。

这种现象在近年来的广大乡村地区司空见惯。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空心化状况比较普遍,只有等到过节尤其是春节、国庆和五一等长假,乡村的常住人口才恢复到正常水准,很多人便借节日人多之便筹办红事。在笔者的老家湖北黄冈,不少人把老人的寿辰提前在春节期间举行,也是这个理。举办宴席和随礼,是维系和巩固乡村人际关系的重要渠道,大办特办酒席有特定的社会与文化逻辑,可以彰显家族显赫、财力雄厚与人丁兴旺;也有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成本收益考量,借此拿回之前送出去的“随礼金”。其更广泛的意义在于,办酒可以融洽邻里关系,拓展社会资源,有无血缘关系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酒席搞好邻里关系,日后办事行个方便。

某种程度上,办酒席成为一种社会资本的炫耀工具,而爱面子、讲排场、崇尚攀比很大程度助长了办酒席的风气。以至于,办酒席的理由五花八门:升官了要办,发财了要办,儿子进了重点小学要办,女儿十岁生日要办,母亲五十岁生日要办,结婚十周年要办,凡此种种。而办酒席必然要随礼,但这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而言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笔者对湖北黄冈老家的调查发现,办酒成风,吃喝成风,随礼成风,这种陋习十分猖獗,“随礼”占据绝大部分村民一年支出中的最大份额。赴宴,得掏不菲的礼金,还担心礼金微薄,面子上过不去;推辞,人家说你不给面子,有得罪人家和关系破裂的风险。很多人都向我倾诉了这样的纠结与苦衷:其一,中国农村世世代代讲的是人情关系,而维系关系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办酒吃饭喝酒;其二,随礼已是大形势,大家都这样子随礼,你不随或礼金太单薄,怎么办?不是你想攀比,而是形势所迫。换言之,办酒、随礼,具有相当的文化根基,想彻底治愈根子上的毛病,并非一日之功。

在美丽乡村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背景下,要真正做到“乡风文明”,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乡村经济、振兴乡村产业、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的同时,更需要追求精神交往上的愉悦,而不是一味地攀比与显摆。碰到喜事,邀请好友亲朋齐聚一堂聚个餐聊个天,无可厚非,但没必要大吃大喝,没有必要动辄配置昂贵名酒与珍稀佳肴,更加没有必要动辄成千上万的随礼。殊不知,礼金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心意。每个人或许都可以从自身做起,小事不摆酒,或只选择小范围聚聚,提倡不随礼、不收礼。    姚华松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