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星大气层有“生命印记”?

国际天文学家团队探测到磷化氢的踪迹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9月16日        版次:GA13    作者:新华社

图为金星资料照片。

欧洲南方天文台14日发布新闻公报说,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在金星大气层中探测到了磷化氢的踪迹。分析认为,金星上可能存在未知的光化学过程等,或者有可能这些磷化氢源于某种形式的生命。

团队负责人、英国加的夫大学的简·格里夫斯介绍,他们利用架设在夏威夷的JCMT望远镜对金星进行观测,发现了磷化氢的踪迹,之后又通过架设在智利的大型射电望远镜阵列ALMA确认了这个发现。

这一国际团队包含来自英国、美国和日本的天文学家,他们根据观测数据推断,金星大气层中的磷化氢浓度很低,大约每10亿个分子中仅有20个磷化氢分子。

在地球上,磷化氢仅见于工业生产领域或由厌氧微生物所产生。对于金星上磷化氢的来源,研究团队进行了大量分析,推断是否来自光照、闪电、火山或者从金星表面向上吹至大气层中的矿物质等,但根据已有知识的计算结果均不支持这些来源。研究人员因此表示,一种解释是金星上存在前所未知的光化学过程等。

另一种解释是,金星大气层中的磷化氢可能是某种生物留下的印记。据团队介绍,地球上的一些细菌等微生物会从矿物等物质中吸取磷元素,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磷化氢,并排出体外。如果金星上真的存在某种生物,其生存形式可能与地球生命迥然不同,但也能像地球微生物一样制造磷化氢。

金星因其质量和体积等与地球类似,被称作地球“姐妹星”,但实际上其表面环境与大气状况与地球截然不同。团队成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克拉拉·苏萨-西尔维娅评价说,在金星上发现磷化氢出乎意料,随之也带来了很多疑问。比如金星大气层中几乎都是酸性物质,假如那里真有微生物,它们是如何存活的?

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新一期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名词 解释

金星

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二颗,距离太阳0.725天文单位。公转周期是224.71地球日。金星是整个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亮之外最亮的自然天体。我国古代把它称为“太白金星”,清晨在东方天空出现则被称为“启明星”或“晨星”,晚间在西方天空出现被称为“长庚星”或“昏星”。

磷化氢

是一种无色、剧毒、易燃的气体,化学式为PH3。该气体比空气重,在金属磷化物产生磷化氢气体时常带有乙炔味或者大蒜味或者腐鱼味。在地球上,磷化氢仅见于工业生产领域或由厌氧微生物所产生。

  科学 发现

  NASA科学家:金星7亿年前可能宜居

英媒称,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计算,金星可能在几十亿年里是宜居的。气候历史的新计算机模型显示,直到大约7亿年前,这颗行星的气温都在20摄氏度至50摄氏度之间,凉爽到足以存在液态水。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报道,上世纪80年代,NASA的“先驱者金星”任务发现金星曾经有浅海的迹象,但由于它接收的太阳光远多于地球,科学家们认为,在有可能形成生命之前,浅海就已经迅速蒸发。

由于表面没有水,二氧化碳聚集到大气中,引发失控的温室效应,造成金星目前的状况。

目前,金星厚重的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地球的90倍,表面温度达到462摄氏度,因此不可能存在生命。

但NASA戈达德空间科学研究所的新计算机模型显示,金星上的海洋可能存在了二三十亿年。

大约42亿年前,金星在形成后不久,可能经历了一个快速冷却的时期,其大气层以二氧化碳为主。

如果这颗行星在接下来的30亿年中以类似地球的方式演化,二氧化碳就会被岩石吸收并锁在地表。到大约7.15亿年前,金星大气将以氮为主,还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与今天的地球类似——而这种状况本可以一直保持到现在。

但科学家认为,大约7亿年前的剧烈火山活动改变了金星。一种可能性是,大量岩浆喷出,将熔岩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而岩浆在坠落到金星表面之前凝固,这就形成了一道屏障,意味着气体无法被重新吸收,导致失控的变暖。

  金星表面有啥?“火环”

科研人员在金星表面发现了一个“火环”——即一个活跃的地幔热柱带状区。

据合众国际社网站7月21日报道,与板块构造引发的地球“火环”不同,金星上的火环是由垂直的热点火山活动引起的。同类现象形成了夏威夷群岛。

科研人员在对金星冕状物群进行大量研究后发现了这个新火环。该科研团队本周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月刊上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发现。

30多年前,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麦哲伦”号探测器在金星表面拍到了数十种特殊圆形结构的图像,这种特殊圆形结构被称为冕状物。科研人员此后一直试图破解它们的地质起源及其形成的潜在条件。

研究行星的科研人员一致认为,冕状物是由地幔热柱产生的。

炽热的熔岩被对流上推后在顶部形成类似蘑菇的形状。而随着这种柱状熔岩不断上升而融化火星表层外壳,热柱顶部膨胀,形成圆形结构。

最终,热柱可能会沉降至冕状物边缘下方,导致其结构收缩并破裂。

尽管这一形成过程看似是同质化的,但冕状物形貌并不相同。在这项新研究中,科研人员使用计算机模型研究了不同冕状物表面形貌的变化,并弄清了其表下地质共性的联系。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博士生安娜·古尔彻在一份新闻稿中说:“每个冕状物结构都有一个特征表明其底下状况。”

位于活跃地幔热柱上方的冕状物与位于已沉降并冷却的休眠地幔热柱上方的冕状物外观不同。

当研究人员对这两种冕状物分类并测绘时,他们发现大多数活跃地幔热柱上方的冕状物都位于一个带状区沿线——这是火环的一种,只不过它是因火山活动而引起的。

至于冕状物为何以这种模式形成体系以及这种现象所揭示的关于金星地幔的奥秘,研究人员仍无法做出定论。

研究人员说,随着积累更多观测数据并进行更强大的模拟,他们希望能更深入地探究形成金星冕状物的地幔热柱的起源和演化。

研究报告的作者称,金星可以作为一个模型,用来研究地球早期可能大量存在的那种热点火山活动。

本版文图:新华社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