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嫦娥、玉兔”又醒了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自主唤醒,进入第22月昼工作期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9月13日        版次:GA05    作者:新华社

嫦娥四号着陆器彩色全景图。

“玉兔二号”月球车拍摄的最新月面图像。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获悉,已在月球背面工作了618天的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再次受光照自主唤醒,分别于9月12日5时15分和9月11日11时54分,迎来第22月昼工作期。

基于全景相机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数据情况,“玉兔二号”月球车在第22月昼期间将向玄武岩或反射率较高的撞击坑区域行驶。当前探测点距离最近的一处撞击坑约83米,该撞击坑南侧存在一个直径约160米的退化撞击坑。这两个位置均位于当前探测点的西北方。“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本月昼期间将对这两个撞击坑开展科学探测。

“玉兔二号”月球车继续刷新着由自己打破并保持的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纪录。

2019年12月21日5时14分,嫦娥四号着陆器受光照成功自主唤醒,进入第十三月昼工作期。“玉兔二号”月球车于20日18时43分收到正常遥测信号,成功自主唤醒,科学载荷开机正常,继续月球漫步旅程。

在几天前,“玉兔二号”月球车打破一项尘封达49年之久的世界纪录,成为人类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此前该纪录由前苏联的“月球车一号”保持,“月球车一号”是世界上第一台无人驾驶月球车,在月面累计工作大约10个月。

  最新成果

  嫦娥四号

揭秘月球背面着陆点多次小天体撞击的历史

中国科研人员对玉兔二号雷达探测数据开展了深入研究,获得了嫦娥四号着陆区月壤和浅层精细结构等重要发现和认识,显示这一区域曾经历过多次小天体撞击溅射物的堆积和火山喷发事件,揭示了月球最古老、最大的撞击盆地的演化历史。

嫦娥四号于2019年1月3日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其着陆点位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

玉兔二号月球车搭载了包括雷达在内的诸多科学探测仪器,可以实现对月面物质成分和浅层结构的原位探测。科学家可以根据探测数据复原南极-艾特肯盆地所经历的撞击历史,并在此基础上揭示月球的深部物质组成。

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及澳门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研究团队对前3个月昼的雷达探测数据开展了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玉兔二号探测的月表物质来自于附近的芬森撞击坑,而不是来自冯·卡门撞击坑自身的充填玄武岩。同时,该雷达剖面还揭示了着陆区经历过多次撞击事件溅射物的堆积和玄武岩浆的喷发充填。

专家介绍,小天体撞击是地球早期演化的重要驱动力,但长期的地质构造活动抹除了其早期演化的大部分痕迹。月球质量较小,很早就停止了内部活动,因此月表的撞击坑以及撞击坑溅射物的堆积剖面,较完整地记录了地-月空间的小天体撞击历史。另一方面,强烈的撞击作用也深刻改造了原始的月壳物质。月球表面的物质往往是不同撞击事件溅射物的混合,有些甚至来源于几百乃至上千公里之外的区域。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林杨挺说,月球的浅层结构记录了大型撞击事件和岩浆喷发的次数、规模,以及它们之间的时空关系。尽管月球浅层结构如此重要,但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月球浅层精细结构的认识仍十分有限。

“小天体撞击对月表物质的改造,直接影响了月球的环绕探测和着陆巡视探测结果,并涉及到如何实施未来的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林杨挺说。

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期刊。

  “玉兔二号”

首次揭示月背地下40米地质分层结构

此前一项发表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新研究说,中国“玉兔二号”月球车搭载的测月雷达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发现这层结构主要由掺杂着不同大小石块的多孔颗粒物质组成。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随后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开展就位探测和巡视勘察。已有证据显示,冯·卡门撞击坑底被玄武岩填充,玄武岩表面相当一部分区域被周边大型撞击坑的溅射物覆盖,并广泛分布着二次撞击坑。玄武岩是一种火山岩,也是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分。

“玉兔二号”上的测月雷达好比是一台给月球“CT扫描”的设备。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领衔的研究团队根据前两个月昼期间高频通道雷达的探测数据和月球浅层物质的特性参数,沿“玉兔二号”行走的106米路径,在深度40米的范围内,识别出三个地层单元。

研究显示,第一单元为月表到地下12米的细粒月壤,内嵌有少量石块,这一层形成于多个撞击坑互叠的溅射物之上;第二单元为地下12米到24米的溅射物沉积层,其内部存在大量石块,甚至形成了碎石层和碎石堆;第三单元为地下24米到40米,是更古老的溅射物在不同时期沉积和风化的产物。

研究还显示,深度40米以下雷达信号微弱,无法推断其物质特性。结合该区域地质历史,研究人员推测在嫦娥四号着陆点附近如果有完整的月海玄武岩的话,应该在月表以下大于40米处。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可帮助人们了解月球撞击和火山活动历史,有望为月球背面的地质演化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本版文图:新华社 “新华视点”微博 中国探月工程微信公号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