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对照75年前的历史、播报当年战况,以及其他国家大事;抗战时期的各大报纸版面、军队照片等珍贵史料一一被“搬运”梳理。这是过去8年中,微博博主“抗战直播”一直在做的事。
“是坚忍超越屈辱,是思考支撑了坚忍,是宽容升华了思考,造就了伟大的抗战。”近日,在完成8年“直播”后,账号创始人姜涛告诉南都记者,进行抗战“直播”是为了适当地唤起一些遗忘。“关注这段历史,让我们知道因为什么而有了现在的局面,并挖掘其中的精神。”
8年发3.5万条微博
“抗战直播”最近一次引发大规模的关注是在2020年8月15日,那天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5周年纪念日。“抗战直播”发了一张1945年8月15日的《大公报》照片,头版写着“日本投降矣!”
这条微博的转发量超过了5万。在过去8年,这样的“出圈”时刻也曾有过,但不算太多。大多数时候,他们的评论数是零,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每天更新。因为日本投降75周年纪念日再度走入公众视野时,已经是这个账号的尾声——2020年9月2日,“抗战直播”发布其截至目前的最后一条微博,宣布8年的“直播”结束。
75年前的这一天,日本政府签署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宣告胜利结束。
很多第一次关注到“抗战直播”的网友惊讶地发现,这场在互联网上对抗战历史的图文“直播”已持续8年。第一条微博发布于2012年7月7日,配文“今天是1937年7月7日”。至2020年9月2日结束直播,他们共发布了35214条微博,足足有781页,平均一天12条。内容也包罗万象,历史上当天的战争实况、国际形势、抗战人物、武器装备,甚至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致敬先辈,也要致敬这位坚持了8年的博主。”受到大量关注后,有网友留言,称赞其“做了一件平凡而伟大的事”。
“其实走红是很偶然的,也不是我们所在乎的东西。”近日,“抗战直播”账号创始人姜涛告诉南都记者,账号是他和另外两位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友一同负责的,关注度和别人的评价从来不是他们的动力,更重要的是自己在这8年时间体会到先辈们的经历。
姜涛形容,8年的抗战“直播”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事情”,是自己对这段历史的学习,也是对自己的承诺。“一个人能够完成8年以前对自己的承诺,这是很值得高兴的事情。”
三人分工直播不同方面
“一开始就决定要做8年,肯定的。”姜涛告诉南都记者,坚持这个不算短的时间跨度是他们抗战“直播”的出发点之一。“抗战用了8年,这个时间对于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国家来说,它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想去体会。”
这场马拉松式的“直播”,缘于姜涛在阅读时的一次感触。
姜涛是个历史爱好者,2011年11月,他在余世存的书《非常道》里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抗战时期,有记者采访了一位中国无名军官。记者问,抗战是否会胜利?军人回答,会的。记者接着问,胜利之后,你打算做什么事?“那个时候,我已经死了,在这场战争中,每个军人大概都是要死的。”无名军官回答。
看到这个故事,姜涛被这名无名军人慷慨赴死的精神深深打动。同时,对于那段历史,他发现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恰好当时,他偶然看到国外有人在网上“直播二战”,受此启发,他想要在国内进行“抗战直播”。
在2012年7月7日发布第一条微博前,姜涛做了大半年的收集资料工作。一同进行准备的还有他在上海交大MBA项目的同学钱寅浩,后来,同为校友的席康也加入了这个团队。三人兴趣不同,也各有分工。钱寅浩主要负责当年的战况;席康是军事爱好者,介绍了大量交战双方的军事装备;姜涛则发布当时的一些社会新闻等。
南都记者注意到,虽名为“抗战直播”,但微博更新的内容远不止战场。席康策划了“抗战人物录”“抗战装备”等多个小栏目,根据能搜集到的史料尽可能详细介绍。姜涛则发布了很多当时社会生活的场景,例如长江水位激涨、教师节孔庙祭孔等。
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姜涛告诉南都记者,他们认为,8年抗战不仅是军事上的对抗,也是国家整体力量的对抗。8年时间里,除了战争,老百姓还要生活。当时的社会新闻能给大家呈现更立体的画面,让人们置身在那个环境中,从而体会这场战争的复杂性。
“我们所做的并不是一件特殊的事。”姜涛告诉南都记者,“抗战直播”的资料都来自于互联网,每个人都可以检索找到。通过在互联网搜索当年报纸的电子版,大量的抗战日记、历史讲述等出版物,再从中遴选、交叉比对。特别是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他们要从几个史料中互相印证,以尽量避免失误。而在选择“直播”内容时,他们通常采取白描的口吻,很少去评说或者下结论。
并非历史科班出身的姜涛,一开始“直播”时也曾耗时颇多。他坦言,因为不熟悉,一开始每次都要花上十几个小时,直到后来慢慢熟悉才越来越顺手。他每周都会抽出一天来专门做准备,包括接下来一周需要发布的内容,再用定时发送工具设置好。
“牢记历史是为了向前看”
“8年以前,我们选择以‘直播’的方式致敬伟大抗战的先辈,今天,很幸运,我们走到了这场旅程的终点。在此,我们可以很骄傲地说,我们兑现了自己的承诺。”2020年9月2日,“抗战直播”发出了倒数第二条微博,是致关注者的一封信。
这封信中写道,在八年“直播”中,他们学到了人何以为人、中国人何以为中国人。“是坚忍超越屈辱,是思考支撑了坚忍,是宽容升华了思考,造就了伟大的抗战。”
谈到8年“直播”对自身的改变,姜涛用一句话总结:“牢记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向前看。”他告诉南都记者,8年前提起近代史,他更多的是一种屈辱感。当时对这段历史,他的认识是模糊的。但经过8年,一条条微博做下来,他看到了屈辱感背后的坚持。“我们的先辈没有因为屈辱而停滞不前,也没有抱怨或者听从命运的安排,而是毅然决然地坚持,这是中国人骨子里坚忍苦干的品格,只有这种坚忍,才会迎来8年抗战的胜利。”姜涛说。
9月2日之后,“抗战直播”的使命暂告一段落。回顾已经结束的这场漫长更新,姜涛坦言,他仍有一些遗憾之处:掌握的资料不够丰富立体,由于个人能力和经历限制,他们未能做更详尽的梳理、追踪等。关于“直播”结束后账号的未来,姜涛也仍在思索。“如果我们有更大的团队,或者专门研究抗战的学者、学校参与进来,可能会做得更好,我甚至愿意把这个微博捐出来,给信任的机构,和他们一起传播对公众有益的信息,将这段历史带给更多的普通人。”
姜涛说,“抗战直播”账号今后不会再发布与抗战无关的内容。
采写:南都记者 詹晨枫
8年前提起近代史,更多的是一种屈辱感。当时对这段历史,认识是模糊的。但经过8年,一条条微博做下来,看到了屈辱感背后的坚持。我们的先辈没有因为屈辱而停滞不前,也没有抱怨或者听从命运的安排,而是毅然决然地坚持,这是中国人骨子里坚忍苦干的品格,只有这种坚忍,才会迎来八年抗战的胜利。
——“抗战直播”账号创始人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