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 新华社图
2003年,钟南山院士以在抗击非典过程中的专业务实和求真敢言感动了中国,一句“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给世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十年后就《非典十年》专题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他表示:“如果说非典成就了我,我宁愿没有那场灾难。”
国有难,召必至。2020年,从学生、广东同行那里发现了新冠肺炎人传人证据后,83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夙兴夜寐,乘坐高铁餐车逆行武汉的照片再度刷屏,感动了世界。3月14日,他在接受南都专访时表示:“从本心来讲,更愿意到临床一线管病人,做回一个普通医生。”
今日上午10时,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钟南山院士将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北上武汉餐车中的逆旅 改变了防控策略
2020年1月18日上午10点,刚刚完成了前期广东省的防控调研工作的钟南山院士,接到立刻赶赴武汉的紧急任务。下午4点,春运高峰,他和助手赶到广州南站时,已无座票,就购买了两张无座票,并在狭窄的餐车座位区短暂休整。
“当天院士的行程、工作其实都很满,一天高强度的工作让他非常疲倦,可即便是挤在餐车,院士也没有丝毫的怨言。”钟南山院士的助理苏越明老师事后向南都记者透露道。
1月19日晨,钟南山院士又临危受命,成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随即展开了紧锣密鼓的行程:到华南海鲜市场实地调研;到金银潭医院考察;到当地疾控中心进一步了解情况,与武汉市卫健委核实当时已发病的实际人数,组织专家组开会,奔赴北京……
1月20日,到国务院汇报情况,参加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晚上与《新闻1+1》节目主持人白岩松现场连线,向全国人民简单介绍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发展情况……
短短3天,钟南山辗转广州武汉北京三地,实地调研,快速及时地研判疫情,为国家防止疫情的蔓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事后复盘,结论是如果武汉封城若推后5天,全国发病峰值可能达到17万。
心细如发的老人 两度在疫情期间落泪
疫情严重时,钟南山院士两次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动容落泪,向世人展示了专业坚忍之外的另一面:一个情感细腻的八旬老人。
在专业领域,在钟南山的牵头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了广州绝大部分新冠重症患者,支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医疗队全程参与8例危重症、17例重症的救治工作,驰援武汉的医疗队累计诊治逾400例次。主持《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二版至第八版的撰写与修订。利用远程网络会议系统,牵头对湖北武汉、荆州等各省市的危重症、重症病例进行远程会诊24场超过55例次,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提高危重症救治的成功率。
远程会诊会常常超时,与会人员错过了用餐时间,每次钟南山在收到工作人员递上的食物,首先想到的是陪同前往的助理、师傅(司机)有没有吃过东西。
广东中山市一名怀孕超35周的孕妇,感染新冠后病情进展非常迅速。即便终止了妊娠,病情仍迅疾进入多脏器衰竭状态。整个救治过程,钟南山院士至少三次参加孕妇彭女士的会诊。在第一次参加会诊时,他还特地拜托一线医护人员:“太年轻了,请一定要把她救回来。”经过一个月救治,医护终于把这位彭女士从死神的手上抢回来。
这个几度在死亡边缘挣扎的彭女士,转出ICU时透过视频向钟南山院士致谢,老人脸上挂着会心的笑。
科研助力救治 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随着国外疫情的不断恶化,钟南山院士先后进行24场国际远程连线。常常在午夜时分,他与来自全球各个地方的科研临床专家进行经验探讨,传授我国新冠救治成功经验,为全球抗击新冠疫情贡献“中国方案”。其中,中欧五国交流会达到全球1.5亿观看量。
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积极开展新冠肺炎相关基础研究。开展病毒溯源研究,成功从临床样本、粪便及尿液中分离出活毒株。
院士团队还开展首个全国范围的新冠临床特征研究,并揭示医疗资源是否充足以及合并症与新冠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准确认识和科学诊治新冠肺炎提供重要依据。
钟南山院士领衔开展了新冠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研究。紧急对700多个已上市中药和组分进行抗新冠病毒药效筛选,筛出100多个具有直接抑制新冠病毒和炎症因子过度表达的中药,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向国内外发布,解决临床无药可用的关键现实问题。同时连续在国际知名杂志Pharmacol Res和Phytomedicine发表4-5篇文章,有力促进了国际医药同行对抗新冠中药的科学认识。
开发出人工智能应用与预测模型构建,研发了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研发新冠肺炎危重症AI预测模型及新冠疫情暴发趋势预测,为政府部门制定疫情防控指引提供科学依据。
钟南山院士还领衔开展了广东省的新冠病毒疫苗研究,建立国际首个非转基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小鼠动物模型,目前研制3类疫苗,包括mRNA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VLPs)疫苗。
基于临床防控需要,院士团队还创新临床转化应用,首创单人隔离、即时消杀理念,生产院感防控系列设备,在广东省政府直接支持下,省药监局于迅速组织专家对钟南山产学研团队研发的隔离病床产品进行论证、现场评审,应急审批生产注册证,现已应用于疫情防控工作中。
126天的抗疫历程,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一边进行临床救治任务,一边进行科研攻关,先后获得部级科研立项5项、省级科研16项、市级5项,牵头开展新冠应急临床试验项目41项,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权威杂志上发表SCI文章50余篇,授权专利6项,牵头完成新冠相关疾病指南3项,牵头完成新冠相关论著2部,群策群力,助力临床救治。
坚持“治疗第一、科研第二”,钟院士团队成功将临床治疗与科研攻关形成有机整体,真正实现所有研究都是要为提高患者的救治率服务的目标。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