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商超等商务领域禁限塑有了明确时间表。日前,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该通知,今年底,全国范围内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此外,至2022年底,全国范围的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至2025年底扩大到全国范围内所有宾馆、酒店、民宿。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温宗国表示,“新版限塑令”充分考虑到地区间、行业间差异,明确细化执行标准和政策界限,使塑料使用管控目标的实现更具可操作性。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张丽君表示,对于2020年底前要在部分地区和场所先行停止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行业企业已经开始采取积极行动,形成了一批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
发文
明确商务领域禁限塑时间表
今年上半年,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先后印发政策文件,对商务领域禁塑限塑阶段性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此次商务部制定的禁塑限塑时间表,正是针对商超、集贸市场、餐饮、住宿、展会、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作出对不同塑料用品在实施区域、时间节点等的具体要求。
根据这份时间表,至2020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国范围内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至2022年底,全部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和沿海地区县城建成区,应规范和限制集贸市场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国范围的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
至2025年底,全部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和沿海地区县城建成区的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县城建成区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地级以上城市的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应下降30%;全国范围内所有宾馆、酒店、民宿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
背景
今年以来国家多部门发文加码限塑令
据悉,今年初,国家发改委与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被称为“最严限塑令”的《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其中明确: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7月17日,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对完成2020年底阶段性目标任务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
据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委新闻发言人袁达介绍,该通知中强调要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要求各地要于8月中旬前出台省级实施方案,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地级以上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提出推进措施,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要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细化工作部署,逐项分析2020年底要完成的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要求和责任主体。此外,进一步理清政策界限,明确细化标准,界定含塑料微珠日化产品等的政策范围,明确禁限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吸管等的执行要求,并明确责任单位。
在此次商务部发布的《通知》中,对完善商务执法监督机制、强化政策支持保障也做出了具体要求。其中提到:执法队伍、职能保留在商务主管部门的地方,要依法依规切实履行好《固废法》赋予的执法职责;执法队伍、职能划入市场监管部门的地方,要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配合综合执法部门做好相关工作。要加强日常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曝光。监管中发现有关塑料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的,应当及时将相关线索移交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
此外,商务部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在绿色商场、绿色餐饮、电子商务平台、再生资源回收等工作中,充分发挥规划、标准、资金分配等政策导向作用,增加禁塑限塑相关要求,推动商务领域塑料减量化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引导商场、超市等场所,通过积分奖励等激励手段推广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塑料袋,鼓励设置自助式、智能化投放装置,推广使用生鲜产品可降解包装膜(袋)。加快建立集贸市场购物袋集中购销制度。在餐饮外卖领域推广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秸秆覆膜餐盒等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加强电商、外卖等平台企业入驻商户管理,制定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替代实施方案,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产品。
专家
细化管控目标更具可操作性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各部门不断加码的限塑令中,均对不同种类的塑料制品,制定了分地区、分阶段的任务标准。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张德元认为,今年以来印发实施的“最严限塑令”,相较于2007年发布的限塑政策,细化标准在禁限品种的选择、禁限范围确定等方面,基本上与国际通行做法相当,体现塑料污染治理的中国担当。同时,又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采取了分区域、分领域、分阶段的推进模式,构建起覆盖生产、消费流通和处置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政策制度体系,为世界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张德元表示,塑料污染的治理既要旗帜鲜明地大力推进,也要兼顾实际生活中的可行性,循序渐进,有序开展,实现科学管理、精准管理和动态管理。此外,塑料制品具有方便实用的特点,在一些特殊时期或特定场景下,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因此,限塑工作也不能不顾实际情况搞一刀切,需要对医疗领域等特殊情况进行适当豁免。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温宗国也认为,“新版限塑令”配套发布相关塑料制品禁限管理细化标准,明确了2020年底涉及禁限管理塑料制品的细化执行标准和政策界限,使塑料使用管控目标的实现更具可操作性。此外,还充分考虑到地区间、行业间差异,提供差异化管控路线,符合基本国情和因地制宜的原则,使综合治理措施逐步落实;也充分考虑到社会应用场景、行业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刚性需求,对特定场景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殊需求进行豁免,为企业生产方式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转变提供缓冲期。
行业
可降解塑料年产40万吨满足需求
面对“新版限塑令”,餐饮企业、商超是否已做好准备?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张丽君表示,对于2020年底前要在部分地区和场所先行停止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行业企业已经开始采取积极行动,形成了一批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
张丽君以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举例道:为了减少一次性塑料吸管的使用,一些餐饮企业通过改造冷饮杯盖,用自带饮嘴的杯盖代替“吸管+杯盖”的组合,较好地替代了饮品的吸管功能。可降解塑料吸管等替代产品也在积极生产和应用中,相关产品逐渐成熟,可以为替代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提供有力支撑。
张丽君透露,据统计测算,2020年底阶段性目标涉及的相关地区零售、餐饮领域,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一次性塑料餐具(刀叉勺)3类塑料制品的年消费量约30万吨,无纺布、纸、竹木等替代品的原料充足,可降解塑料的年供应量约有40万吨,应该说,替代产品产能可以满足消费需求。
“零售、餐饮行业停止使用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可能会对传统的消费方式产生影响。”张丽君表示,普通消费者也应认识到,传统的消费方式给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减少塑料污染,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每个消费者应尽的社会责任。希望广大消费者共同参与到塑料污染治理中,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共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采写:南都记者 马嘉璐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