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美如何实现合规化?

南都健康联盟健识公共论坛聚焦医美行业,邀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专家共议出路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9月03日        版次:GA05    作者:尹来 游曼妮 王道斌 李欣 董晓妍 黎玉莹 李春花 吴笋林 冯宙锋

广东省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外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刘宏伟在论坛上发言。

在医疗美容越来越常见的今天,求美者仍不时遇上“幽灵手术”、虚假广告的陷阱,医美行业的病灶究竟在哪儿?求美者怎样保护自己?监管者怎样能更有效地监督?

8月31日下午,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启动南都智库沙龙,首期推出的南都健康联盟健识公共论坛聚焦医美行业,以南都近期推出的医美乱象系列调查报道为引子,聚齐了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整形专家、学者、业界代表、法律专家等,探讨“行业整合提速,医美合规化之路怎么走?”

资质可查但消费者不知,因科普不够

南都近期推出了一系列医美乱象调查报道,聚焦部分向媒体求助的医美失败案例,发现目前美容整形行业中存在医生资质、手术风险、广告“陷阱”等问题。

手术是否有保障,医生资质很重要。广东省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主任委员罗盛康看来,“部分民营医院的管理意识差,医生助理也能动手术、内科医生也能开外科刀。”罗盛康坦言,这往往是造成消费者“搞不清、弄不懂”医生资质的关键。

广东省卫生监督所副所长温国明直言,关于医生资质,历来是执法部门首要调查的问题,在资质公开可查的前提下,仍然有消费者掉入“资质陷阱”,其实是科普宣传工作做得不够。

低成本、高利润,与贷款捆绑

温国明介绍,近3年广东省的各项专项行动和日常监督工作中,打击处罚了无证的“黑医美”机构约有9700多间次。他认为,低成本、高利润让不少人铤而走险,即使被查处,也有可能继续从事非法医美。

还有部分非法医疗美容机构将整容与高额债务捆绑在一起,如“美容贷”、“整容贷”等,设下连环套,以“无本还息”、“无抵押”等快速贷款为噱头,诱导患者落入债务陷阱,最终为偿还债务不得不进行传销式“拉人头”。

执法取证难,界定医疗器械也难

非法存在的无资质机构,无资质“医生”,是医美行业监管的一个难题,广东省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外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刘宏伟表示,目前的监管方面确实存在死角,非法存在的机构名单掌握不了,监管就无从谈起;同时,在监管过程中,也存在机构不诚实的问题。

温国明介绍,执法取证难是行业管理的难点之一。不少非法“黑医美”非常隐蔽,地点隐蔽、宣传非公开又小范围,实施起来也隐蔽,执法取证时很难抓到现行,即便是美容器械,也多没有检测证明等材料,要界定是否为医疗器械都很难。

  维权建议

  消费者应“一查二看三保存”

作为消费者,在“求美”时,该怎样分辨风险、防范消费陷阱?广东保典律师事务所律师廖建勋建议“一查二看三保存”。

“一查”即查看机构和医生的资质,“二看”指查看机构的司法评价和社会评价,即,到中国裁判文书网查一查机构相关信息;另外,机构在网上如果出现一些负面评价,也要更加谨慎。

“三保存”是指保存宣传资料、手术相关资料、病历,如果有虚假宣传,可以向工商部门投诉;另外,很多人不知道,病历其实是患者有权获取的。

  各方声音

  建议像治酒驾一样建立扣分制

罗康盛提出,对于踩了行业“红线”的从业者,监管部门应加重处罚,提高他们的违法成本。他提出,对于医美行业,也可以借鉴酒驾处理办法,用扣分制,“比如,病历造假是个‘红线’,要是踩到了,就要一下子扣掉12分,直接停业整顿。”

温国明表示,关键点在于要贯彻落实“机构自律、行业自治、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综合监管“16字方针”,保持打击非法医疗美容等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当前非法医疗美容的乱象。

论坛统筹:尹来 李陵玻

论坛执行:尹来 游曼妮 王道斌 李欣 董晓妍 黎玉莹 李春花 吴笋林

实习生 郑纬浩 钟玲玉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董晓妍 实习生 郑纬浩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 视频 吴佳琳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